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保障措施实施条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1 12:33
  本文旨在探讨:在GATT/WTO多边贸易体制中,保障措施的实施应当遵循的实体条件以及如何遵循。在目前的多边贸易体制中,保障措施的实施条件主要是一个规范层面上的问题,其法律渊源既包括国际法,也包括国内法。因此,本文主要采用规范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法,以期全面揭示保障措施实施条件的立法价值、规范意义和实际运作中的问题。 本文从保障措施制度的基本理论入手,综合观照它的历史流变、经济根源、宪政结构、法理基础、实施原则,以明确保障措施在多边贸易体制中独特的功能与作用。本文以为,保障措施是自由贸易体制下的贸易保护措施,其制度设计是为了平衡市场开放与产业安全、不同国家贸易开放程度和不同贸易利益的冲突关系。在进口国内,保障措施容易受到本国的贸易保护利益集团的驱动,而在互惠安排下形成的国际法制度可以抑制这种驱动,尤其是保障措施的补偿和报复机制。保障措施制度作为条约规则,有助于维护贸易条约关系的稳定性。保障措施具有反竞争的特性,因此,保障措施立法上应当尽量限制保障措施的反竞争性,协调它与竞争法的价值目标的冲突。与全球性的贸易自由化义务相对应,保障措施应当予以非歧视性的实施。灰色区措施对多边贸易体制的反...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8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引言
    一、研究价值与理论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三、所要解决的问题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 保障措施的基本理论
    一、保障措施制度的历史演进
        (一) GATT/ WTO保障条款的范围
        (二) 保障条款溯源—美国贸易法与贸易协定
        (三) GATT1947第19条及其适用
        (四) WTO协议中的保障措施制度
    二、保障措施的经济学分析
        (一) 自由贸易政策 VS保护贸易政策
        (二) 国际贸易的不平衡发展与保障措施制度
        (三) 保障措施制度与产业调整
    三、保障措施的宪法行政法分析—主要以美国为例
        (一) 概述
        (二)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总统/国会
        (三) 国内生产者/消费者
        (四) 外国出口商(生产者)的法律地位
        (五) 小结
    四、保障措施的法理基础
        (一) 保障措施的“安全阀”功能
        (二) 保障措施与竞争法的关联性
        (三) 保障措施的限度
    五、保障措施实施的非歧视性原则与对灰色区措施的规制
        (一) 非歧视性原则在GATT时期的争议
        (二) 灰色区措施对GATT体制的侵蚀
        (三) 《保障措施协议》对灰色区措施的规制及其未来走向
第二章 “未预见的发展”条件
    一、“未预见的发展”的源流
    二、WTO协议的冲突规则与“未预见的发展”
    三、条约的有效解释与“未预见的发展”
    四、“未预见的发展”的含义及其证明
    五、“未预见的发展”的适用及存在问题
第三章 进口增加条件
    一、进口增加引论
        (一) 进口增加的种类
        (二) “因承担GATT的义务”
        (三) “在此种条件下”
    二、进口增加的程度
    三、进口增加的调查期间及分析方法
        (一) 进口增加调查期间的确定
        (二) 两端比较法和趋势分析法
第四章 产业损害条件
    一、进口国国内产业的范围
        (一) 国内产业的基本含义
        (二) 同类产品生产者—美国羊肉保障措施案的实证分析
        (三) 国内产业调查的代表性
    二、严重损害
        (一) 重大全面减损标准
        (二) 严重损害的评估因素
    三、严重损害的威胁
        (一) 明显迫近的严重损害
        (二) 严重损害与严重损害威胁是否可以并存?
    四、进口增加与产业损害的因果关系
        (一) 因果关系条件的意义
        (二) 美国贸易法上因果关系标准的流变
        (三) 争端解决机构的三步分析方法
        (四) 小结
第五章 区域贸易协定的实施条件及其在 WTO协议中的地位
    一、GATT第24条与《保障措施协议》的制度冲突
    二、对区域内成员能否排除保障措施的适用?
        (一)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保障条款的特殊性
        (二) WTO争端解决机构对NAFTA问题的裁决
        (三) 理论上的争议及其评论
    三、《保障措施协议》脚注1解读
    四、保障措施的调查与实施范围的“平行性”
    五、CEPA下的保障措施及其与WTO的关系
        (一) CEPA的性质及意义
        (二) CEPA保障措施的实施条件
        (三) CEPA保障措施在WTO下的合法性
第六章 特别保障措施的实施条件及其在WTO协议中的地位
    一、特别保障措施的立法背景溯源
    二、《入世议定书》第16条与《保障措施协议》的效力关系
        (一) 《保障措施协议》对《入世议定书》的补充性
        (二) 《入世议定书》第16条的优先性
        (三) 对歧视性保障措施的对等报复
    三、市场扰乱的特殊认定标准
        (一) 进口快速增加
        (二) 实质损害或实质损害威胁
        (三) 市场扰乱中的因果关系
    四、针对市场扰乱的措施
    五、重大贸易转移
    六、中国因应特别保障措施的对策
        (一) 外国(地区)针对《入世议定书》第16条的立法和实践
        (二) 建立外贸出口预警机制,实施出口监控
        (三) 积极介入贸易调查过程,在应诉中维护合法权利
        (四) 充分利用磋商机会,启动争端解决程序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论文
后记



本文编号:33155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33155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1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