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反垄断双边合作信息互换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30 04:07

  本文关键词:反垄断双边合作信息互换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谋求跨国合作。有些跨国合作将产生限制竞争的效果。但因为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政治背景、利益保护政策不同,针对同一限制竞争的协同行为,不同的国家采用不同的措施进行处理,有些视而不见,有些积极打击,但也正因为各国行为不能够实现统一,实行限制竞争行为的企业并不会因一国的处罚而退缩,结果导致处罚效果不明显,企业将继续实行垄断行为。各国的竞争秩序及消费者利益也得不到法律上的保护。 为解决此种困境,本篇论文拟讨论各国间应当采取什么样的合作方式来遏制企业的垄断行为,减轻相应的负面效果。国际反垄断合作具有多重表现形式,其中包含国际双边合作、国际区域合作、国际多边合作。在这三种主要的合作模式中,双边合作是最普遍的、也是历史最悠久的方式,相较其他二种合作模式而言,,其规则制度也是相对比较完善的。相较实体上的合作而言,程序上的合作譬如信息互换机制等更少地涉及到各国主权让渡问题,也更容易被各国所接受,故本篇论文研究重点集中在反垄断国际双边合作的信息互换机制问题上。 本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反垄断双边合作互换信息的成因、互换信息的界定及互换信息面临的困境。本部分提出了双边合作信息互换机制借以产生的国际法基础即效果原则,明确了互换信息的范围,也提出了其存在的局限性,更总结出目前信息互换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在于主权让渡及商业秘密泄露。 第二部分介绍了世界上主要存在的二种合作模式,一种为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作模式;另一种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作模式。前者的代表分别为德国与美国双边合作及欧盟与美国双边合作。德美双边合作为其后欧美双边合作开创了先例。后者的代表为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之间的双边合作,因二者有着相似的文化背景、市场融合度较高,故各自根据双边条约修改国内法不存在太大的障碍。 第三部分总结了目前反垄断双边合作信息互换机制的目的、国际合作采取的解决思路、现有合作模式无法达到国际合作目的及无法达到目的的原因何在。此部分是对第二部分作出的反思,为了解我国反垄断双边合作奠定了基础。 第四部分阐述了我国反垄断双边合作信息互换机制的现状、基本内容、特征、存在的问题及有效构建双边合作信息互换机制的建议。在参考上述三部分的内容之后,就我国的反垄断双边合作现状提出一点建议。
【关键词】:反垄断法 双边合作 信息互换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2.294;D996.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导言10-13
  • 第一章 反垄断双边合作信息互换机制概述13-26
  • 第一节 反垄断双边合作互换信息的成因13-17
  • 一、 反垄断法域外适用的理论基础13-14
  • 二、 反垄断法域外适用的冲突14-16
  • 三、 反垄断法域外合作的诞生16-17
  • 第二节 反垄断双边合作互换信息的界定17-19
  • 第三节 反垄断双边合作互换信息面临的困境19-26
  • 一、 互换信息的权力平衡问题19-20
  • 二、 互换信息的执行程度问题20-23
  • 三、 互换信息的商业秘密外泄问题23-24
  • 四、 互换信息的特权问题24-26
  • 第二章 反垄断双边合作信息互换机制的合作模式26-33
  • 第一节 德国和美国的双边合作信息互换协议27-28
  • 一、 合作的基本内容27
  • 二、 互换信息的限制27-28
  • 三、 合作的特征及影响28
  • 第二节 欧盟与美国的双边合作信息互换协议28-31
  • 一、 合作的基本内容29-30
  • 二、 信息互换的限制30
  • 三、 合作的新发展30-31
  • 第三节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双边合作信息互换协议31-33
  • 一、 合作的基本内容31-32
  • 二、 合作的特征及评价32-33
  • 三、 合作模式的有限性33
  • 第三章 反垄断双边合作信息互换机制模式评价33-38
  • 第一节 反垄断双边合作目的33-34
  • 第二节 现有合作模式采取的解决思路34-35
  • 第三节 现有合作模式的缺陷35-36
  • 第四节 现有合作模式与合作目的偏离的原因36-38
  • 一、 表面原因37
  • 二、 根本原因37-38
  • 第四章 我国反垄断双边合作信息互换机制的构建38-50
  • 第一节 我国主要双边合作信息互换机制的基本内容38-41
  • 一、 中欧竞争政策对话机制38-39
  • 二、 中美反垄断法双边合作机制39-40
  • 三、 其他涉外反垄断的双边合作40-41
  • 第二节 我国主要双边合作信息互换机制的特征41-43
  • 一、 中欧反垄断法双边合作的特征41-42
  • 二、 中美反垄断法双边合作的特征42-43
  • 第三节 我国现有双边合作信息互换机制模式存在的问题43-46
  • 一、 反垄断法国际合作模式有限43-44
  • 二、 反垄断法保密义务的限制44-45
  • 三、 多头反垄断执法问题的存在45
  • 四、 反垄断法国际合作与其他领域合作混同45-46
  • 第四节 对我国双边合作信息互换机制模式的建议46-50
  • 一、 坚持以规范具有域外影响的限制竞争行为为合作重点46-47
  • 二、 推动多层次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合作框架的实现47-48
  • 三、 完善现有的双边合作协议48-50
  • 结语50-52
  • 参考文献52-56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56-57
  • 后记57-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时建中;;试论反垄断法的国际合作[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2 王新生;试论反垄断法域外适用的效果原则[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韩立余;;欧盟反托拉斯法的现代化[J];法学家;2004年05期

4 时建中;;我国《反垄断法》的特色制度、亮点制度及重大不足[J];法学家;2008年01期

5 朱颖;论“核心卡特尔”——世贸组织全球竞争政策的主要议题之一[J];国际贸易问题;2004年03期

6 周华;;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与双边合作[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本文关键词:反垄断双边合作信息互换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61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3361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e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