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国际气候制度中的国际环境合作 ——国际制度的研究视角

发布时间:2021-09-30 15:30
  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20世纪70年代以前,国际社会对这一领域的关注还主要停留在对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与认知阶段,自1977年世界气候大会起逐渐上升到构建减缓气候变化的国际制度层面上。1992年签署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国际社会在全球气候领域签订的最重要的国际公约,该公约体系采用的是“公约+议定书+附件”的模式,其中最重要的议定书当属《京都议定书》,可以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构成了气候变化国际法的核心。这些条约既是国际气候合作的制度平台,也是国际气候合作的成果,气候条约的缔结过程就是各国进行国际气候合作的过程。在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在决策中都面临着如何协调短期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两难困境,都希望“免费搭车”(free riding)或将负担转嫁到其他国家,因此,国际气候制度需要通过制度创新建立激励机制,以鼓励和加强全球范围的国际环境合作。正是由于在国际气候合作中面临着诸多的制度难题与困境,因此本文力图在吸取和整理中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制度中相关的研究视角,比较系统的对国际气候制度中的国际环境合作进行研究。本文首先从气候变化问...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本文的研目的
    第一节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及其产生的制度根源
        一.气候变化问题的产生
            (一) 气候变化的定义
            (二) 气候变化的产生
            (三) 气候变化的根源——温室效应
            (四) 气候变化的影响
        二.气候变化问题的基本特征
        三.气候变化问题产生的制度根源
            (一) 公共物品的属性
            (二) “公用地悲剧”与气候变化问题
            (三) 博弈论与气候变化问题
        四.美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博弈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西方学者的研究现状
        二.国内学者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
第二章 国际气候制度的发展过程及其内容
    第一节 国际制度概述
        一.国际制度的含义
        二.制度谈判
    第二节 国际气候制度的发展过程
    第三节 国际气候制度的基本构成内容
第三章 影响国际气候变化合作的因素——谈判集团与理论分析
    第一节 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的相关理论分析
    第二节 国际气候谈判陷入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政治因素——国家利益至上主义
        二.经济因素——南北发展不平衡性
        三.法律因素——国际法的“软法性”
    第三节 国际气候谈判中主要利益集团的立场分析
        一.主要利益集团介绍
        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立场对立
        三.发展中国家阵营的内部分化
    第四节 主要国家的态度与政策分析
        一.欧盟的态度与政策分析
        二.俄罗斯的态度与政策分析
        三.美国的单边气候政策
第四章 建立和完善国际气候制度领域的国际合作的构想
    第一节 国际制度能够促进国际合作
        一.国际关系理论关于国际合作的分析
         二.通过国际制度促进国际合作
    第二节 加强国际制度对各国的约束能力
        一.道德约束
        二.制度约束与激励
第五章 对中国参与国际气候制度的几点思考
    第一节 立场坚定——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一.中国面临的压力与日俱增
        二.中国应当坚定立场不动
    第二节 科学发展——为日后承担减排义务做好准备
        一.积极参与——提出切实可行的减排方
        二.将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政策纳入可持续发展的框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际气候制度的演进及对中国谈判立场的分析[J]. 陈迎.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7(02)
[2]“后京都时代”与“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原则[J]. 万霞.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2006(02)
[3]我国气候变化立法的缺陷及其对策分析[J]. 杨兴,刘最跃.  时代法学. 2006(02)
[4]我国环境保护的国际法律问题研究——以气候变化问题为例[J]. 秦天宝.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6(02)
[5]可持续发展:后发展国家的特殊问题[J]. 贾高建.  新视野. 2005(04)
[6]国际法中的“软法”现象探析[J]. 万霞.  外交学院学报. 2005(01)
[7]从中美俄三国在《京都议定书》的态度上看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J]. 梁丽.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5(01)
[8]试论俄罗斯不批准《京都议定书》的原因和法律后果——以《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九次缔约方会议为例[J]. 杨兴,周艳军.  时代法学. 2004(05)
[9]澳大利亚与气候变化国际公约[J]. 王艳芬.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4(04)
[10]日本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措施与困难[J]. 刘江永.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3(06)

硕士论文
[1]论国际法上的国际环境合作[D]. 黄世华.福州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161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34161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9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