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制度的国内影响——以人权B公约和中国为例
发布时间:2021-10-24 00:23
【文章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界定与说明
一、 概念界定
二、 研究界定
三、 研究说明
第三节 文献综述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论文架构
一、 研究方法
二、 论文架构
第二章 国际制度的国内影响
第一节 国际制度
一、 国际制度的概念
二、 国际制度的特征与功用
三、 制度的输出、后果与影响
第二节 国内结构
一、 国内结构的内涵
二、 国内结构的分类
三、 国内结构对国际制度的“过滤”作用
第三节 国际制度的国内影响
一、 影响的判定
二、 国际制度影响国内结构的途径--跨国沟通行为体
三、 国际制度的国内影响--国际制度的内部化
四、 国际制度对不同国内结构的不同影响
第四节 中国国内社会结构及其对中国遵守国际制度的影响
一、 中国国内社会结构--国家-社会关系的历史分析
二、 中国国内社会结构对中国遵守国际制度的影响
第三章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对中国国内社会的影响
第一节 中国人权进展及其国内国际原因
第二节 《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与中国
一、 《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二、 中国签署《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意义
三、 《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影响中国国内社会的主要途径与方式
第三节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对中国国内社会的影响
一、 大众认知水平大大提高
二、 学术研究与出版物的增多与学术研究质量的提高
三、 国内立法机构中相关内容的提案从无到有并逐渐增多、甚至公开辩论
四、 促进了我国与人权相关的机构建设与人员配备、人才培养
五、 增强了我国国内社会的人权意识、观念,使人权价值观获得了更广泛的认同
六、 促进了我国人权立法
第四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看我国刑事再审程序改革[J]. 苏彩霞. 环球法律评论. 2004(01)
[2]我国人权事业发展的新阶段——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的体会[J]. 杨正泉. 人权. 2004(01)
[3]跨国关系与国内政治——比较政治与国际政治经济学视野下的国际关系研究[J]. 苏长和. 美国研究. 2003(04)
[4]《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比较研究[J]. 石道银. 杭州商学院学报. 2003(03)
[5]时代观、安全观与秩序观——中国外交新理念的思想内涵[J]. 秦亚青. 国际政治研究. 2003(01)
[6]中国与国际制度——一项研究议程[J]. 苏长和.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2(10)
[7]关于批准和实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建议[J]. 政法论坛. 2002(02)
[8]《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在我国的适用[J]. 丁兰,吕江. 理论探索. 2001(03)
[9]国际机制与中国的战略选择[J]. 门洪华. 中国社会科学. 2001(02)
[10]《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与中国法律比较[J]. 杨宇冠. 中国律师. 2000(06)
本文编号:34542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3454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