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2021-11-21 22:27
上个世纪,国际组织的繁荣发展令整个国际社会为之侧目,而进入21世纪后,国际组织仍未放慢其发展的脚步。一方面,国际组织的数量不断增长;另一方面,其活动范围有巨大突破。随之而来的是国际组织的力量的增强,从某种角度上说,国际组织已获得许多传统意义上属于国家主权范畴的权力。国际组织的活动使得国家间的关系走向了融合,但也可能产生对国际社会其他行为体的损害问题。事实上,这一现象如今已绝不鲜见。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处理国际组织与因其活动而受损害的另一方的关系成为了一个问题,这就涉及了国际责任制度的领域。国际责任制度是国际法中发展最缓慢的一部分,这是因为其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但是尽管如此,由于责任制度对法律体系的至关重要性,国际责任制度还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国际法委员会对这一领域的法律制度的编纂与发展正是例证。继《国家对不法行为的责任条款草案》之后,《国际组织责任条款草案》也业已一读通过了。这代表着,虽然国际组织责任的法律制度的发展大大落后于实践的发展,但国际社会还是意识到了用法律来规制这一领域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因此,国际组织责任制度的发展也可视为是国际社会向国际法治迈进的表现。本文将结合国际法委...
【文章来源】:外交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国际组织的国际责任问题概述
第一节 国际组织的国际责任的界定
一、国际组织的界定
二、国际责任的界定
第二节 国际组织承担国际责任的理论基础
一、国际法律人格
二、国际习惯
第三节 国际组织的国际责任与国家的国际责任的关系
第四节 有关国际组织责任构成要件的讨论
一、主要观点
二、国际法委员会的观点
第二章 国际组织责任的构成要件之一——行为违反国际义务
第一节 条款草案对违反国际义务行为的规定
第二节 违反国际义务行为的判定依据
一、国际条约
(一) 包括分权条款的条约
(二) 缺乏分权条款的条约
(三) 分析
二、国际习惯
三、一般法律原则和单方声明
(一) 一般法律原则
(二) 单方声明
四、国际强行法
第三节 解除行为不法性的情形
一、同意
二、自卫
三、反措施
四、不可抗力
五、危难与危急情况
第三章 国际组织责任的构成要件之二——行为可归于国际组织
第一节 国际组织本身的行为
一、国际组织机关的行为
二、国际组织代理人的行为
三、分析
第二节 特殊情况下国际组织行为的认定
一、一国或一国际组织由另一国际组织支配的机关或代理人的行为
二、机关或代理人逾越权限或违背指示的行为
三、被一国际组织承认并当作自身行为的行为
四、特定情况下另一国际法主体的行为
第四章 国际组织责任的承担——程序和方式
第一节 国际组织责任的援引
一、受害国或国际组织援引责任
二、求偿要求的通知
三、求偿要求的可受理性
(一) 国籍规则
(二) 用尽当地救济规则
四、多个求偿主体和多个责任主体
(一) 多个求偿主体
(二) 多个责任主体
五、受害国或国际组织以外的国家或国际组织援引责任
第二节 国际组织责任的承担方式
一、几种常见的责任承担方式
(一) 继续履行
(二) 停止和不重犯
(三) 赔偿
二、赔偿的具体方式
(一) 恢复原状
(二) 补偿
(三) 道歉
第五章 国际组织责任制度的目标及发展
第一节 国际组织责任制度的目标——利益的平衡
第二节 国际组织及其成员的责任分配问题
第三节 国际政治因素对国际组织责任法的影响
第四节 国际组织责任制度的发展趋势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外交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析《国家责任条款》的“国际不法行为”[J]. 张乃根. 法学家. 2007(03)
[2]国际组织责任规则与国家责任规则之比较——以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有关条款草案为视角[J]. 黄瑶. 法学评论. 2007(02)
[3]国际组织的自主性行为:两种理论视角及其比较[J]. 刘宏松.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2006(03)
[4]论联合国的国际责任能力[J]. 孙萌.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2006(02)
[5]论“国际法未加禁止之行为引起有害后果之国际责任”[J]. 王曦. 社会科学. 2006(04)
[6]论国家责任制度在联合国组织的适用[J]. 孙萌. 中国法学. 2005(01)
[7]论国际法的主体结构[J]. 江国青. 法学家. 2003(05)
[8]现代国际责任制度新发展探析[J]. 李莹. 现代国际关系. 2003(04)
[9]试论国际责任制度和现代国际法的新发展[J]. 李寿平. 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1)
[10]论全球化进程与国际组织的互动关系[J]. 饶戈平,黄瑶. 法学评论. 2002(02)
本文编号:3510367
【文章来源】:外交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国际组织的国际责任问题概述
第一节 国际组织的国际责任的界定
一、国际组织的界定
二、国际责任的界定
第二节 国际组织承担国际责任的理论基础
一、国际法律人格
二、国际习惯
第三节 国际组织的国际责任与国家的国际责任的关系
第四节 有关国际组织责任构成要件的讨论
一、主要观点
二、国际法委员会的观点
第二章 国际组织责任的构成要件之一——行为违反国际义务
第一节 条款草案对违反国际义务行为的规定
第二节 违反国际义务行为的判定依据
一、国际条约
(一) 包括分权条款的条约
(二) 缺乏分权条款的条约
(三) 分析
二、国际习惯
三、一般法律原则和单方声明
(一) 一般法律原则
(二) 单方声明
四、国际强行法
第三节 解除行为不法性的情形
一、同意
二、自卫
三、反措施
四、不可抗力
五、危难与危急情况
第三章 国际组织责任的构成要件之二——行为可归于国际组织
第一节 国际组织本身的行为
一、国际组织机关的行为
二、国际组织代理人的行为
三、分析
第二节 特殊情况下国际组织行为的认定
一、一国或一国际组织由另一国际组织支配的机关或代理人的行为
二、机关或代理人逾越权限或违背指示的行为
三、被一国际组织承认并当作自身行为的行为
四、特定情况下另一国际法主体的行为
第四章 国际组织责任的承担——程序和方式
第一节 国际组织责任的援引
一、受害国或国际组织援引责任
二、求偿要求的通知
三、求偿要求的可受理性
(一) 国籍规则
(二) 用尽当地救济规则
四、多个求偿主体和多个责任主体
(一) 多个求偿主体
(二) 多个责任主体
五、受害国或国际组织以外的国家或国际组织援引责任
第二节 国际组织责任的承担方式
一、几种常见的责任承担方式
(一) 继续履行
(二) 停止和不重犯
(三) 赔偿
二、赔偿的具体方式
(一) 恢复原状
(二) 补偿
(三) 道歉
第五章 国际组织责任制度的目标及发展
第一节 国际组织责任制度的目标——利益的平衡
第二节 国际组织及其成员的责任分配问题
第三节 国际政治因素对国际组织责任法的影响
第四节 国际组织责任制度的发展趋势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外交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析《国家责任条款》的“国际不法行为”[J]. 张乃根. 法学家. 2007(03)
[2]国际组织责任规则与国家责任规则之比较——以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有关条款草案为视角[J]. 黄瑶. 法学评论. 2007(02)
[3]国际组织的自主性行为:两种理论视角及其比较[J]. 刘宏松.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2006(03)
[4]论联合国的国际责任能力[J]. 孙萌.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2006(02)
[5]论“国际法未加禁止之行为引起有害后果之国际责任”[J]. 王曦. 社会科学. 2006(04)
[6]论国家责任制度在联合国组织的适用[J]. 孙萌. 中国法学. 2005(01)
[7]论国际法的主体结构[J]. 江国青. 法学家. 2003(05)
[8]现代国际责任制度新发展探析[J]. 李莹. 现代国际关系. 2003(04)
[9]试论国际责任制度和现代国际法的新发展[J]. 李寿平. 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1)
[10]论全球化进程与国际组织的互动关系[J]. 饶戈平,黄瑶. 法学评论. 2002(02)
本文编号:35103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3510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