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证欺诈防范和民事救济法律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0 11:51
信用证以银行信用代替了商业信用,是银行信用为商业信用所作的一种担保,开证行对受益人具有第一性的付款责任,这种结算方式的创新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买卖双方之间互不信任的矛盾,使国际交易更加安全和快捷,它保护了商人的合法权益,降低了国际贸易的风险,发挥了其无可比拟的积极作用。然而任何结算方式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在信用证机制发挥重大作用的同时,此机制存在的基石与灵魂——独立抽象性原则,也为一些不法商人所利用,加之国际贸易的复杂性,致使信用证欺诈案件日益盛行。为遏制信用证欺诈,各国在坚持信用证独立抽象性原则的前提下,承认“欺诈例外”,允许银行在存在欺诈的情况下,不给予付款或承兑信用证项下汇票,也允许法院颁布禁付令阻止银行付款或承兑。欺诈例外原则由此得以确立和发展。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利用信用证进行欺诈的情况屡有发生,常使企业和银行遭到重大损失,而且,我国已经加入世界经济贸易组织,随着金融业的开放和经济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信用证欺诈风险将更为严重。因此,加强对信用证欺诈问题的深入研究,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欺诈风险事前防范措施,并完善我国的相关法律制度,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这一...
【文章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序言
一、信用证概述
(一) 信用证的概念
1、国际方面对信用证的定义
2、《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500)对信用证的定义
(二) 信用证的特点
1、信用证的开证行负第一性付款责任
2、信用证是自足文件并具有独立性
3、信用证交易的标的物是单据
本章小结
二、信用证欺诈的界定、形式、危害及成因
(一) 信用证欺诈的定义
1、欺诈的定义
2、信用证欺诈的界定
(二) 信用证欺诈的形式
1、假冒信用证
2、利用信用证欺诈
3、利用软条款信用证诈骗
4、利用可转让信用证诈骗
5、利用风险条款信用证欺诈
(三) 信用证欺诈的危害性
1、国际方面
2、国内方面
(四) 信用证欺诈产生的原因
1、从信用证制度缺陷看欺诈产生的机理
2、信用证欺诈产生的主观原因
3、信用证欺诈产生的客观原因
本章小结
三、信用证欺诈的事前防范
(一) 信用证贸易商的自我防范
1、慎重选择交易对象
2、通过合理设计信用证条款规避风险
3、合理选择信用证种类
4、认真审核单证
5、熟练运用技术性规定
(二) 银行的自我防范
1、加强对开证行资信状况及其所在国家风险的审查
2、加强对贸易商的资信调查
3、严格审查信用证和单据
4、加强对各类信息的捕抓和分析
5、建立和遵守规章制度,加强银行内部稽核工作
6、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和合作
本章小结
四、信用证欺诈的民事救济
(一) 欺诈例外原则的确立
1、欺诈例外原则产生的现实意义
2、美国的典型案例——欺诈例外原则的确立
3、欺诈例外原则的涵义
(二) 信用证欺诈民事救济的途径
1、银行拒付权
2、银行应如何应对宣称欺诈存在
3、法院禁付令
本章小结
五、我国信用证欺诈例外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的建议
(一) 我国信用证欺诈的立法和司法现状
1、立法现状
2、对《规定》的简要评述
3、司法实践
(二) 立法与司法实践中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1、对信用证欺诈的认定问题
2、基础交易纠纷与信用证纠纷合并审理的问题
3、关于信用证欺诈例外排除适用进一步细化的问题
4、第三方实施欺诈而受益人不知情时欺诈例外原则的援用问题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合理时间及接受不符点的操作流程[J]. 罗伯特M.罗森布里斯,刘云飞. 中国外汇. 2006(12)
[2]警惕信用证欺诈[J]. 王必华,梁雪姣. 中国外汇. 2006(08)
[3]信用证欺诈与银行救济[J]. 谢洁. 国际金融研究. 2004(03)
[4]不同类型信用证项下出口方银行的法律地位[J]. 赵金海. 中国外汇管理. 2003(12)
[5]临时止付令对信用证效期和开证行义务的影响[J]. 罗伯·M·罗森布里斯,崔莉. 中国外汇管理. 2003(11)
[6]出口银行在远期信用证业务中的融资风险分析[J]. 李婧,彭恩泽. 国际金融. 2003(02)
[7]诚信的付款[J]. 罗伯特.M.罗森伯利斯,刘曦茵. 中国外汇管理. 2002(11)
[8]信用证业务中法院止付禁令的适用[J]. 薛锦辉. 中国外汇管理. 2002(08)
[9]谁来承担延期付款信用证的风险?[J]. 武建宙. 中国外汇管理. 2002(07)
[10]浅析信用证的风险与防范[J]. 李忠林. 国际金融. 2002(08)
本文编号:3598773
【文章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序言
一、信用证概述
(一) 信用证的概念
1、国际方面对信用证的定义
2、《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500)对信用证的定义
(二) 信用证的特点
1、信用证的开证行负第一性付款责任
2、信用证是自足文件并具有独立性
3、信用证交易的标的物是单据
本章小结
二、信用证欺诈的界定、形式、危害及成因
(一) 信用证欺诈的定义
1、欺诈的定义
2、信用证欺诈的界定
(二) 信用证欺诈的形式
1、假冒信用证
2、利用信用证欺诈
3、利用软条款信用证诈骗
4、利用可转让信用证诈骗
5、利用风险条款信用证欺诈
(三) 信用证欺诈的危害性
1、国际方面
2、国内方面
(四) 信用证欺诈产生的原因
1、从信用证制度缺陷看欺诈产生的机理
2、信用证欺诈产生的主观原因
3、信用证欺诈产生的客观原因
本章小结
三、信用证欺诈的事前防范
(一) 信用证贸易商的自我防范
1、慎重选择交易对象
2、通过合理设计信用证条款规避风险
3、合理选择信用证种类
4、认真审核单证
5、熟练运用技术性规定
(二) 银行的自我防范
1、加强对开证行资信状况及其所在国家风险的审查
2、加强对贸易商的资信调查
3、严格审查信用证和单据
4、加强对各类信息的捕抓和分析
5、建立和遵守规章制度,加强银行内部稽核工作
6、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和合作
本章小结
四、信用证欺诈的民事救济
(一) 欺诈例外原则的确立
1、欺诈例外原则产生的现实意义
2、美国的典型案例——欺诈例外原则的确立
3、欺诈例外原则的涵义
(二) 信用证欺诈民事救济的途径
1、银行拒付权
2、银行应如何应对宣称欺诈存在
3、法院禁付令
本章小结
五、我国信用证欺诈例外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的建议
(一) 我国信用证欺诈的立法和司法现状
1、立法现状
2、对《规定》的简要评述
3、司法实践
(二) 立法与司法实践中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1、对信用证欺诈的认定问题
2、基础交易纠纷与信用证纠纷合并审理的问题
3、关于信用证欺诈例外排除适用进一步细化的问题
4、第三方实施欺诈而受益人不知情时欺诈例外原则的援用问题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合理时间及接受不符点的操作流程[J]. 罗伯特M.罗森布里斯,刘云飞. 中国外汇. 2006(12)
[2]警惕信用证欺诈[J]. 王必华,梁雪姣. 中国外汇. 2006(08)
[3]信用证欺诈与银行救济[J]. 谢洁. 国际金融研究. 2004(03)
[4]不同类型信用证项下出口方银行的法律地位[J]. 赵金海. 中国外汇管理. 2003(12)
[5]临时止付令对信用证效期和开证行义务的影响[J]. 罗伯·M·罗森布里斯,崔莉. 中国外汇管理. 2003(11)
[6]出口银行在远期信用证业务中的融资风险分析[J]. 李婧,彭恩泽. 国际金融. 2003(02)
[7]诚信的付款[J]. 罗伯特.M.罗森伯利斯,刘曦茵. 中国外汇管理. 2002(11)
[8]信用证业务中法院止付禁令的适用[J]. 薛锦辉. 中国外汇管理. 2002(08)
[9]谁来承担延期付款信用证的风险?[J]. 武建宙. 中国外汇管理. 2002(07)
[10]浅析信用证的风险与防范[J]. 李忠林. 国际金融. 2002(08)
本文编号:35987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3598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