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权主体理论的历史及其新发展
发布时间:2017-05-15 02:00
本文关键词:论人权主体理论的历史及其新发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第三世界国家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不断争取民族权利、种族权利,这一以民族生存、种族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权利逐渐演变成为“集体人权”。时下“集体人权”成为一种流行的概念性口号,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第三世界国家正受到狭隘的民族主义和极权主义的影响而对人权和民主不能做出正确的理解,其结果势必会对经过数世纪艰苦的人权运动才得以日臻完善的人权理论造成侵蚀,带来倒退。 基于此,本文努力对人权主体理论做一个较为全面的论述。从人权主体理论的发展历史出发,对人权主体范围扩展的三个过程进行总结并加以分析,从而得出结论:人权主体只能是作为个体的自然人。针对时下人权主体理论中的“法人人权”和“集体人权”的呼声发出了自己反对的声音。与此同时,有一些特殊群体因欠缺行使权利的能力而不能充分地享有人权,应给予特殊的保护。 第一部分,作者归纳了人权主体在范围上扩展的三个过程:古典的人权主体理论、普遍的人权主体理论、现代的人权主体理论,在这三个过程中普遍的自然人作为人权的唯一主体经历了一个“否定一肯定一否定”的过程,我们应该坚持这一过程中正确的内容,反思人权主体理论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偏差。 第二部分,作者主张人权的主体,从人权的本来涵义和主流精神出发,应只局限于个体范围内,法人、集体不应该成为人权主体。这二者成为人权主体首先存在概念上的问题,除非人权概念被重新定义。企图通过“集体人权”入宪来谋求发展的国家,不如反思现行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及人权保障机制,积极改革来获取发展。 第三部分,作者对人权的特殊类主体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类及阐述,人与人之间千差万别,不能只注重“机会平等”而忽视“结果平等”,对类人权的特殊保护是现代人权主体理论及普遍保障机制的题中应有之义。
【关键词】:人权主体 法人人权 集体人权 类人权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98.2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引言9-10
- 一、人权主体的普遍性10-14
- (一) 人权主体的普遍性的涵义10
- (二) 人权主体范围扩展的三个过程10-14
- 1、古典人权主体理论11-12
- 2、普遍的人权主体理论12-13
- 3、现代人权主体理论13-14
- 二、主体泛化问题14-24
- (一) “法人人权”问题14-17
- (二) “集体人权”问题17-23
- (三) “人权阶级说”问题23-24
- 三、特殊类主体理论24-32
- (一) 妇女25-26
- (二) 未成年人和老人26-27
- (三) 身体障碍人(包括残废者、智力迟钝和精神病患者)27
- (四) 难民、无国籍人、外侨、战时伤病员和战俘等27-29
- (五) 公权力人29
- (六) 在押罪犯29-30
- (七) 受害者30
- (八) 少数者,如少数民族、种族等30
- (九) 胎儿30-32
- 结语32-33
- 参考文献33-37
- 致谢37-38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3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齐延平;;和谐人权:中国精神与人权文化的互济[J];法学家;2007年02期
2 徐显明;对人权的普遍性与人权文化之解析[J];法学评论;1999年06期
3 韩大元;;宪法文本中“人权条款”的规范分析[J];人权;2006年01期
4 徐显明;;和谐权:第四代人权[J];人权;2006年02期
5 齐延平;论普遍人权[J];法学论坛;2002年03期
6 顾肇基;关于人权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问题[J];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7 朱晓云;;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关于人权主体的论争及其根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11期
本文关键词:论人权主体理论的历史及其新发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66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366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