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海牙《关于信托的法律适用及其承认公约》评析
发布时间:2023-04-01 17:48
信托制度是源于英美衡平法的财产管理制度,二十世纪移植于大陆法系国家。由于两大法系有关信托制度的法律传统、立法实践和法律理念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使得信托法律冲突显得非常复杂。本文以1984年第15届海牙国际私法会议制定并通过的《关于信托的法律适用及其承认公约》(以下简称《海牙公约》)的评析为题,探析《海牙公约》在沟通两大法系信托制度并为统一国际信托法律适用及信托的承认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并且结合中国的立法实践,提出了中国国际信托冲突法之立法构想。 本文第一部分论述了信托的基本理论,以两大法系信托基本理论之比较为基点,结合《海牙公约》的具体规定,界定了信托的含义、法律特征及其法律性质。考察历史可知,现代信托起源于英国的“用益设计”(USE),是英国衡平法发展的产物。虽然,两大法系对信托的定义各有侧重,《海牙公约》仍从英美法系信托类型出发,给信托下了一个描述性的定义,以期回避两大法系在所有权上存在的冲突,以使该公约得到更多国家的认可。在总结各国立法实践和理论学说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信托是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特定财产权转移于受托人,并且由受托人为了特定人的利益或者为了特定目的而管理...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信托基本理论
一、信托的定义分析
(一) 两大法系对信托的定义
(二) 《海牙公约》对信托的定义
(三) 我国《信托法》对信托的定义
二、信托之法律特征
(一) 所有权和受益权相分离
(二) 信托财产的独立性
(三) 有限责任
(四) 信托管理的连续性
三、信托之法律性质
(一) 英美法系“双重财产权”说
(二) 大陆法系的信托法律性质之分析
(三) 信托法律性质之我见
第二章 《海牙公约》对相关问题之解决机制及其评析
一、《海牙公约》签订的背景
(一) 国际信托关系法律冲突概况
(二) 国际信托关系法律适用之历史发展
二、《海牙公约》适用范围之分析
(一) 《海牙公约》的适用范围
(二) 《海牙公约》对先决问题的规定
(三) 强制性规则与公共秩序的适用
(四) 反致的排除
三、《海牙公约》对国际信托关系准据法的规定
(一) 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
(二) 最密切联系原则
(三) 准据法的适用范围
(四) 准据法分割原则
四、国际信托的承认
(一) 有关信托承认的一般规则
(二) 有关信托承认的详细规定
(三) 信托的公示——财产所有权登记
五、小结
(一) 《海牙公约》的意义
(二) 《海牙公约》的特点
第三章 借鉴《海牙公约》构建中国国际信托冲突法
一、信托制度在中国的“本土化”问题
二、中国加入《海牙公约》的必要性分析
三、中国加入《海牙公约》的可行性分析
(一) 《海牙公约》的兼容性
(二) 中国《信托法》对加入《海牙公约》的基础性作用
四、构建中国国际信托冲突法之建议
(一) 立法形式问题
(二) 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
(三) 最密切联系原则的适用
(四) 分割原则的分析
(五) 关于国际信托冲突法具体条款的设计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本文编号:3777585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信托基本理论
一、信托的定义分析
(一) 两大法系对信托的定义
(二) 《海牙公约》对信托的定义
(三) 我国《信托法》对信托的定义
二、信托之法律特征
(一) 所有权和受益权相分离
(二) 信托财产的独立性
(三) 有限责任
(四) 信托管理的连续性
三、信托之法律性质
(一) 英美法系“双重财产权”说
(二) 大陆法系的信托法律性质之分析
(三) 信托法律性质之我见
第二章 《海牙公约》对相关问题之解决机制及其评析
一、《海牙公约》签订的背景
(一) 国际信托关系法律冲突概况
(二) 国际信托关系法律适用之历史发展
二、《海牙公约》适用范围之分析
(一) 《海牙公约》的适用范围
(二) 《海牙公约》对先决问题的规定
(三) 强制性规则与公共秩序的适用
(四) 反致的排除
三、《海牙公约》对国际信托关系准据法的规定
(一) 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
(二) 最密切联系原则
(三) 准据法的适用范围
(四) 准据法分割原则
四、国际信托的承认
(一) 有关信托承认的一般规则
(二) 有关信托承认的详细规定
(三) 信托的公示——财产所有权登记
五、小结
(一) 《海牙公约》的意义
(二) 《海牙公约》的特点
第三章 借鉴《海牙公约》构建中国国际信托冲突法
一、信托制度在中国的“本土化”问题
二、中国加入《海牙公约》的必要性分析
三、中国加入《海牙公约》的可行性分析
(一) 《海牙公约》的兼容性
(二) 中国《信托法》对加入《海牙公约》的基础性作用
四、构建中国国际信托冲突法之建议
(一) 立法形式问题
(二) 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
(三) 最密切联系原则的适用
(四) 分割原则的分析
(五) 关于国际信托冲突法具体条款的设计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本文编号:37775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3777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