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信用证制裁条款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0 11:07

  本文关键词:信用证制裁条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国际金融制裁对于信用证交易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信用证制裁条款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然而制裁条款的使用又给信用证交易增添了新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信用证制裁条款的出现原因与制裁条款的效力的分析,帮助国际贸易中的银行和贸易方在应对国际金融制裁时,更有效地处理信用证制裁条款的相关问题。 首先,本文从国际金融制裁的实施机制与管辖特点,银行协助执行制裁的义务与其在信用证下义务的冲突,以及银行在现有信用证规制框架下可能采取的救济途径三个角度综合分析了信用证制裁条款出现的原因,明确了银行制定、使用制裁条款的动机。随后,通过分析国际商会制定的《有关适用ICC规则的贸易相关产品(如:信用证,跟单托收和保函)使用制裁条款的指导文件》以及其在TA752号咨询案中的官方答复,本文归纳了国际商会作为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的制定者,对于不同类型制裁条款的分别持怎样的态度。接下来,笔者结合UCP600的规定以及相关国内法的规定对国际商会的意见和不同制裁条款的样本进行深入剖析,对信息提示型制裁条款的性质和责任义务型制裁条款的效力给出了独立的意见。结论部分,笔者结合中国的实践,就如何发挥制裁条款在信用证交易中的价值,并制约制裁条款的滥用,在信用证参与方应对制裁条款以及国际惯例与国内立法完善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信用证 制裁条款 UCP600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96.1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7
  • 引言7-9
  • 第一章 信用证制裁条款的产生9-29
  • 第一节 国际贸易中的金融制裁9-13
  • 一、国际金融制裁制度概述9-11
  • 二、中国与国际金融制裁11-13
  • 第二节 金融制裁对信用证交易的影响13-19
  • 一、金融制裁中金融机构的义务与责任13-14
  • 二、受制裁直接影响的信用证原则与义务14-19
  • 第三节 制裁与UCP中的银行免责机制19-23
  • 一、UCP600的适用19
  • 二、适用UCP600第三十七条d款“外国法免责”的可行性19-20
  • 三、适用UCP600第三十六条“不可抗力”的可行性20-23
  • 第四节 制裁与国内法的银行免责机制23-29
  • 一、信用证制裁问题的法律适用23-25
  • 二、适用国内法上不可抗力制度的可行性25-27
  • 三、适用独立性之“违法性例外”的可行性27-29
  • 第二章 制裁条款样本及ICC意见分析29-37
  • 第一节 信用证制裁条款样本及分类29-33
  • 一、制裁条款样本29-30
  • 二、“信息提示型”与“责任义务型”制裁条款30-31
  • 三、“单据化模式”与“非单据化模式”的责任义务型制裁条款31-32
  • 四、制裁条款中的“不超出部分”与“超出部分”32-33
  • 第二节 ICC对制裁条款的态度33-35
  • 一、2010指导文件33-34
  • 二、TA752案咨询意见34-35
  • 第三节 对ICC意见的分析评价35-37
  • 一、对制裁条款内容的意见35-36
  • 二、对制裁条款适用的建议36-37
  • 第三章 信息提示型制裁条款分析37-41
  • 第一节 信用证中信息提示的性质与必要性37-38
  • 一、私法义务37
  • 二、公法义务37-38
  • 第二节 信息提示型制裁条款的表述38-41
  • 一、制裁条款中对制裁的表述38-39
  • 二、影响制裁条款表述的不确定因素39-41
  • 第四章 责任义务型制裁条款效力分析41-49
  • 第一节 信用证制裁条款与无权代理和格式条款41-43
  • 一、无权代理42-43
  • 二、格式条款43
  • 第二节 制裁条款与非单据化条件43-45
  • 一、非单据化条件的判定44-45
  • 二、非单据化条件的效果45
  • 第三节 制裁条款与UCP600的排除45-49
  • 一、UCP600本身的排除规则46
  • 二、ICC关于UCP排除机制的意见46-47
  • 三、对UCP600排除规则的评价47-49
  • 结论49-51
  • 注释51-57
  • 参考文献57-64
  • 后记64-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海鹰;经贸实务中信用证的风险及防范[J];中国律师;2003年12期

2 李佳弘;;信用证软条款及其风险防范[J];法制与经济(下半月);2007年04期

3 侯洁;;论信用证独立性的欺诈例外[J];中国市场;2008年13期

4 张生旭;;论信用证诈骗犯罪的特点、形式及其防范对策[J];辽宁警专学报;2010年06期

5 贺睿莹;范莎;熊娟;;浅析信用证与合同不符的纠纷[J];学理论;2011年23期

6 张涛;;融资交易中信用证诈骗多维度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2年10期

7 张永华;信用证交易中“短路”问题之探析[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8 陈晓健;警惕信用证项下的软条款陷阱——对一起信用证争议案的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2年07期

9 何波;信用证交易中的欺诈例外[J];法学研究;2002年02期

10 袁勇,熊安邦;论信用证交易中的单证相符[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廖敏珍;李晓晋;;防范和救助[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金赛波;;中国法院尊重和接受UCP500[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下卷)[C];2000年

3 赵永清;;试论跟单信用证单据的拒绝[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下卷)[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红萍;信用证止付只是暂停止付[N];中国交通报;2004年

2 宋波;信用证单证相符原则辨[N];国际商报;2003年

3 艾华;信用证单证相符原则辨[N];国际商报;2003年

4 姚渠旺 毛德龙;信用证违法例外问题研究[N];人民法院报;2004年

5 黄珊;谨防买家利用信用证“软条款”诈骗[N];国际商报;2007年

6 李亮萱;信用证“止付令”案例分析[N];国际商报;2007年

7 孙劲悦;从一则案例看信用证支付方式的缺陷[N];国际商报;2007年

8 何方方;谨防买家利用信用证“软条款”诈骗[N];宁波日报;2009年

9 陶俊洁 刘开雄 赵晓辉;失控的合同 透支的信用[N];国际商报;2014年

10 魏淑清;法院是否应当止付这笔信用证?[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双;信用证项下买卖双方权利义务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2 付宸;信用证软条款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谢国旺;信用证软条款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4 陈艳;信用证软条款及其司法救济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5 安光吉;电子信用证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6 赵世德;合同原理视角下信用证与买卖合同的关系[D];山东大学;2012年

7 李昃爽;信用证软条款及其风险防范[D];复旦大学;2012年

8 刘清杰;信用证软条款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9 王森亮;论电子信用证的法律风险[D];中国政法大学;2014年

10 马达琮琮;信用证制裁条款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信用证制裁条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14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3814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1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