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海上钻井平台法律属性论

发布时间:2017-05-21 18:05

  本文关键词:海上钻井平台法律属性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海上石油工业不断从浅滩走向深海,海上溢油风险亦随之增大。触目惊心的溢油事故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由此,海上钻井平台作为海上石油工业的核心而备受关注。然而,当下学界在研究视野上难以突破,现行法律在概念界定上莫衷一是,司法实务界在裁决标准上难以统一,这些都导致海上钻井平台法律属性难以确定,并直接阻碍了海上油污立法的统一进程。相较于国际社会积极的立法尝试和国外相对成熟的油污治理实践,我国均难以望其项背。在2011年渤海湾油污事故教训之下,我国立法应打破“重船舶、轻平台”的局面,推动制定一部统一的以船舶和海上钻井平台为规制客体的油污法。 本文以海上钻井平台的法律属性之争作为切入点,厘定海上钻井平台与船舶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对我国油污法立法模式进行有益探讨。除引言和结语外,本文拟从如下四个方面展开研究: 第一章对海上钻井平台的基础知识及其研究现状进行概述。首先介绍海上钻井平台的相关基础知识,其次引出海上钻井平台的“船”与“非船”之争,介绍海上钻井平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学界的四种学说。 第二章立足于法律文本,对全球范围内的与船舶、钻井平台以及海上污染有关的国际公约、各国法律进行疏理,针对法律文本中的定义性条款以及钻井平台专有规定进行解读,研究船舶概念能否涵盖海上钻井平台。 第三章立足于司法实务,一方面研究英美法系国家的相关判例,确立识别船舶的属性标准,另一方面研究国外相关判例以期确立识别海上钻井平台法律属性的裁判标准,并就船舶与海上钻井平台的识别标准作比,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在总结文本、结合实践的基础上,分析海上钻井平台法律属性难以统一的原因,确立海上钻井平台特殊的法律客体地位,并以此为基础分析我国现行油污立法的不足,为我国油污法立法模式的选择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钻井平台 法律属性 油污法
【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96.19
【目录】:
  • 内容摘要4-5
  • Abstract5-7
  • ~.略语表7-9
  • Abbreviations9-17
  • 引言17-19
  • 第一章 海上钻井平台的法律界定19-33
  • 第一节 何谓海上钻井平台19-25
  • 一、海上钻井平台的分类19-21
  • 二、海上钻井平台的特征21-24
  • 三、海上钻井平台的界定24-25
  • 第二节 海上钻井平台的法律属性之争25-33
  • 一、海上钻井平台的研究现状概述26-30
  • 二、海上钻井平台法律属性四学说30-33
  • 第二章 海上钻井平台法律属性的文本透视33-56
  • 第一节 国际法上的规定33-42
  • 一、国际公约的规定33-38
  • 二、区域性协定的规定38-42
  • 第二节 内国法中的规定42-53
  • 一、外国法律的规定42-47
  • 二、我国法律的规定47-53
  • 第三节 法律文本中的海上钻井平台法律属性评析53-56
  • 一、海上钻井平台法律属性不明53-54
  • 二、海上钻井平台纳入船舶范畴54
  • 三、钻井平台不纳入船舶范畴54-56
  • 第三章 海上钻井平台法律属性的判例考察56-71
  • 第一节 与船舶属性识别相关的判例56-60
  • 一、船舶的航行能力属性标准57-59
  • 二、船舶的运输能力属性标准59-60
  • 第二节 与海上钻井平台属性识别相关的判例60-69
  • 一、英美法系国家的司法判例61-66
  • 二、大陆法系国家的司法判例66-69
  • 第三节 司法实务中海上钻井平台识别标准评析69-71
  • 一、船舶概念存有滞后性69
  • 二、船舶概念的目的性扩张69-70
  • 三、司法实务中裁判标准不一70-71
  • 第四章 海上钻井平台法律属性的重构71-87
  • 第一节 海上钻井平台法律属性的现状评析71-74
  • 一、传统船舶视野引发的局限性71-72
  • 二、利益冲突导致统一立法难题72-74
  • 第二节 海上钻井平台法律属性的确立74-78
  • 一、海上钻井平台不是船舶74-76
  • 二、海上钻井平台法律客体独立论76-78
  • 第三节 独立论视角下我国油污法立法模式探讨78-87
  • 一、我国现行油污相关立法评析79-81
  • 二、我国油污法立法模式的选择81-87
  • 结语87-89
  • 参考文献89-98
  • 致谢98-9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天生;;海上钻井平台立法研究论纲——从船舶到科学发展海洋经济的视野转换[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迟愚;刘照伟;史海东;;全球海洋钻井平台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J];国际石油经济;2009年10期

3 王祖纲;董华;;美国墨西哥湾溢油事故应急响应、治理措施及其启示[J];国际石油经济;2010年06期

4 李志刚;;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各方赔偿责任划分分析及启示[J];国际石油经济;2010年08期

5 欧阳振远;;海上石油钻探油污损害法律适用的对比分析[J];比较法研究;2012年06期

6 王锦松;;浅谈目前海洋钻井平台技术与未来发展趋势[J];经营管理者;2012年17期

7 郑平;刘少清;;关于海上石油平台安全与防污染管辖权的法律思考[J];中国海事;2006年02期

8 李芳;;中国油污损害赔偿制度的建立[J];世界海运;2007年05期

9 李天生;;海上钻井平台立法利益平衡新探[J];世界海运;2011年03期

10 张辉;;海洋石油开发油污强制责任保险基础问题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09期


  本文关键词:海上钻井平台法律属性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44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3844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9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