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国际卡特尔规制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3 23:11

  本文关键词:国际卡特尔规制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传统反垄断法视野下的卡特尔主要是指一国范围内同业经营者所达成的垄断协议。由于国内卡特尔对各国国内竞争秩序造成明显的损害,因此最早受到关注。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快,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越来越频繁,经济融合程度越来越高,这使得国际卡特尔也借此机会在全球范围得到迅速蔓延,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害。国际卡特尔不仅对世界正常的市场造成了损害,破坏了公平、自由竞争秩序的发展,而且也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另外,国际卡特尔是不同国家企业共谋获取高额利润的重要手段,消费者利益因此受到严重损害。由于国际卡特尔涉及的市场范围广、影响面大,其造成的损害往往比一般的国内卡特尔更大。当前主要规制国际卡特尔的相关法律制度极为有限,且单薄无力。世界上在规制国际卡特尔的实践中取得一定成效的主要是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但是根据这些国家的实施效果来看,仍存在着一系列的困境。各个国家在处理国际卡特尔问题时优先考虑的是自身利益,纷纷对外主张本国反垄断法的域外效力,因此会导致各个国家间的利益冲突,进而影响对国际卡特尔的有效规制。另一方面,在国际卡特尔不影响到本国利益的情况下,各个国家对于国际卡特尔的规制则采取一种消极的态度,这使得利益受损国家无法获得他国协助而对国际卡特尔进行有效规制。基于此,对国际卡特尔进行有效规制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涉案国国内反垄断法的有效规制,虽然国际卡特尔具有跨国因素,但无论是主体、行为还是产生的影响归根结底还是涉及到具体的某个国家,因此必然应由受到影响的国家首先对其予以国内法上的管制;还有就是涉案国在相关领域的有效合作,正因为跨国因素的存在,无论是违法行为的揭露、调查,还是后续案件的审判和处罚,必然涉及诸多涉外信息、证据的交换分享以及实施措施的合作,而这些程序的适用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各个国家因这些方面的利益冲突而无法有效对国际卡特尔进行规制。如果没有相关的国际合作,案件的侦破和审理就会困难重重,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国内法规制的有效性,因此,开展国际合作十分有必要。我国现己逐渐参与到世界市场竞争环境中,同样也遭受了国际卡特尔的严重影响。例如,在2002年发生的一起典型国际卡特尔案件中,世界主要的国际班轮航运组织联合十几家班轮公司,通过确定统一的标准在我国的港口固定加收码头作业费,严重损害了我国的国家利益。在此案件中,欧盟在之前已做出了违法处罚决定,对亚欧航线的15家承运入征收了共计700万欧元的罚款。①虽然我国也介入案件的调查,但是由于国内法规制的空白以及实践经验的缺乏,难以针对国际卡特尔采取有效规制,最终对案件的处理效果并不理想。随着2008年《反垄断法》的实施,我国的反垄断工作逐渐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我国应当在结合本国实际状况的前提下,学习并吸收国外先进经验,有效参与国际合作,共同打击国际卡特尔,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关键词】:国际卡特尔 国内法规制 冲突 国际合作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9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引言8-10
  • 一、国际卡特尔及其规制一般分析10-18
  • (一) 国际卡特尔的界定10-12
  • (二) 国际卡特尔的特征12-16
  • (三) 国际卡特尔的认定标准16
  • (四) 国际卡特尔的危害性16-18
  • 二、国际卡特尔规制制度之冲突困境18-32
  • (一) 国际卡特尔规制的现状18-19
  • (二) 国际卡特尔规制制度的冲突及表现19-29
  • (三) 国际卡特尔规制制度的冲突原因29-32
  • 三、国际卡特尔规制的国际合作与框架构建32-40
  • (一) 现有的国际合作模式32-36
  • (二) 未来国际合作规制国际卡特尔的设想36-40
  • 四、我国规制国际卡特尔的对策建议40-45
  • (一) 规制国际卡特尔的域外适用原则的确立40
  • (二) 完善我国国际卡特尔规制制度的具体构想40-45
  • 结论45-46
  • 参考文献46-50
  • 致谢50-5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国际卡特尔[J];集团经济研究;1990年03期

2 游钰;;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卡特尔的规制[J];法治研究;2007年05期

3 y囈垫,

本文编号:3893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3893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5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