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探析国际刑事诉讼证据可采性规则

发布时间:2017-07-19 16:34

  本文关键词:探析国际刑事诉讼证据可采性规则


  更多相关文章: 证据的可采性 证据的相关性 证据采纳规则的比较


【摘要】:证据可采性规则在国际刑事诉讼程序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对定罪量刑有着合法性的实体价值,而且在追诉国际犯罪的程序上有着正当性的程序价值。因此,证据可采性规则结合国际刑事诉讼程序研究,更能体现其实体法和程序法上的价值。由于国际刑事诉讼主要涉及两大法系,因此国际刑事审判对于证据的可采性予以协调,采二者之长,探索出了一套适用于国际刑事诉讼的证据可采性规则。本文梳理了二战以来国际军事法庭、国际刑庭以及国际刑事法院的理论及实践经验,探索了证据可采性的概念、证据可采性规则、在国际刑事审判实践中的应用,最终与中国刑事证据采纳规则进行对比,以期为中国刑事证据采纳规则的完善作出理论上的贡献,保证中国证据规则的合理性及科学性,并能与国际刑事诉讼中的通行作法保持一致。
【关键词】:证据的可采性 证据的相关性 证据采纳规则的比较
【学位授予单位】:外交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97.9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国际刑事诉讼证据可采性规则的概述7-14
  • 第一节 国际刑事诉讼证据可采性规则的概念7-9
  • 一、证据可采性的概念7-8
  • 二、证据可采性规则的概念8-9
  • 第二节 国际刑事诉讼证据可采性规则的溯源9-12
  • 一、国际军事法庭9-10
  • 二、国际刑事法庭10-11
  • 三、国际刑事法院11-12
  • 第三节 国际刑事诉讼证据可采性规则的价值12-14
  • 一、实体价值12-13
  • 二、程序价值13-14
  • 第二章 国际刑事诉讼证据可采性规则14-25
  • 第一节国际刑事诉讼证据可采性规则的考虑因素14-19
  • 一、相关性15-17
  • 三、证明价值17-18
  • 四、可靠性18-19
  • 第二节 证据排除规则19-22
  • 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19-20
  • 二、性暴力案件中“同意”证据的排除20-22
  • 第三节 传闻证据规则22-24
  • 一、传闻证据规则的内涵22
  • 二、国际刑事诉讼中的传闻证据规则22-24
  • 第四节 证据的补强规则24-25
  • 第三章 证据可采性规则在国际刑事审判中的运用25-29
  • 第一节 口头证据25-27
  • 第二节 书面证言27-29
  • 第三节 文件性证物29
  • 第四章 与各国国内相关证据规则的对比29-40
  • 第一节 与美国相关证据规则的对比29-37
  • 一、可采性考量因素30-33
  • 二、传闻证据排除规则33-34
  • 三、证人证言34-35
  • 四、书写品35-37
  • 第二节 与日本相关证据规则的对比37-40
  • 一、被告人供述37-38
  • 二、非被告人的陈述38-39
  • 三、可以作为证据的文书39
  • 四、非言词证据39-40
  • 第五章 对中国证据采纳规则的借鉴40-46
  • 第一节 与中国证据采纳规则的对比40-43
  • 一、证据采纳的一般标准40-41
  • 二、证人证言的采纳规则41
  • 三、物证、书证的采纳规则41-43
  • 第二节 对中国证据采纳规则的借鉴43-46
  • 一、证据可采性的一般原则43-44
  • 二、完善书面证言的采纳标准44-46
  • 结语46-47
  • 参考文献47-50
  • 致谢50-51
  •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梅;;专家证言的可采性[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1年08期

2 吴真;;欺骗方法取得供述可采性的合理范围[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马姝仪;;网络信息的可采性认定问题研究[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4 孙付;侦查圈套所获证据之可采性问题初探[J];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5 徐磊;敖意;;事实与法律的博弈:美国证据有限可采性研究[J];武陵学刊;2013年03期

6 周立英;论非法物证的可采性[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7 郭艳梅;;论证据的可采性[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5期

8 郭华;;美国专家证言的可采性研究——以美国判例与立法的互动为中心[J];北方法学;2008年02期

9 韩春晖;刘新坤;;美国行政证据的可采性——兼论我国相关规则的建构[J];证据科学;2011年01期

10 李红梅;试论非法取得的证据的可采性[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辛磊;;浅议提高民事诉讼的私录视听资料证据可采性[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2辑)[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郑旭;引入可采性概念应注意与证明力的区分[N];检察日报;2003年

2 杜 闻;“公共记录或报告”的可采性[N];人民法院报;2004年

3 赵旭明 许任刚 张本勇;刑事诉讼中的瑕疵证据的可采性[N];人民法院报;2001年

4 江苏泰兴市人民法院 杨惠;试论刑事诉讼非法物证的可采性[N];大众科技报;2009年

5 杜 闻;来历不明的手术报告不具有证据可采性[N];人民法院报;2005年

6 杨 荣 宋红宁;提高证人录像作证可采性的几种方法[N];人民法院报;2002年

7 吴丹红;偷拍、偷录的困惑[N];人民法院报;2003年

8 吴丹红;当事人取证手段要合法[N];检察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志媛;刑事证据可采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皖玉;探析国际刑事诉讼证据可采性规则[D];外交学院;2016年

2 吴爱民;口供可采性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3 于斯佳;专家证据可采性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4 傅平;口供的可采性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5 白晓明;口供可采性规则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6 徐培农;口供的可采性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7 张朦丹;论美国专家证据可采性规则的演变[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8 陈赞;论民事诉讼证据中的证据可采性规则——以美国法为中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9 李昌博;科技证据可采性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10 奉晓政;论高科技时代的专家证据“可采性”制度[D];湘潭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5638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5638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9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