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法理论
本文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法理论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国际法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国际法治 和谐世界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法理论在国家发展和对外交往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树立正确的国际法观,可促使国际法在维护国家利益和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中发挥作用。在以经济全球化为引领的全球化浪潮中,国际主权的概念面临着多重挑战。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为确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本质的新型国家关系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中国几代领导人追求的理想,也是中国政府的一贯主张。国际法治在中国的国际法学界蔚然兴起并逐步深化,成为国际法领域的主流话语。中国政府提出了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并受到了学术界的初步支持。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国际法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国际法治 和谐世界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研究”(10JZD0029)
【分类号】:D990
【正文快照】: 中国国际法理论在国家发展和对外交往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并由此促进中华民族的崛起。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国际法观念、国际法原则、国际法发展目标、国际法的价值标准方面提出了一些具有鲜明特色的理论。一、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国际法立场在全球化的时代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志鹏;;国际法治:良法善治还是强权政治[J];当代法学;2008年02期
2 肖永平,郭明磊;因特网对国家主权的冲击及对策[J];法学杂志;2001年04期
3 邵沙平;;论国际法治与中国法治的良性互动——从国际刑法变革的角度透视[J];法学家;2004年06期
4 徐崇利;;晚近国际投资争端解决实践之评判:“全球治理”理论的引入[J];法学家;2010年03期
5 黄炳坤;;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和前景——兼论其对国际法发展的影响[J];法学研究资料;1981年02期
6 余敏友;以新主权观迎接新世纪的国际法学[J];法学评论;2000年02期
7 胡加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与当代国际法[J];法学评论;2005年05期
8 曾令良;;当代国际法视角下的和谐世界[J];法学评论;2008年02期
9 杨泽伟,苏彩霞,陶桂华;中国涉外经济立法与国际经济新秩序[J];法学评论;1997年02期
10 黄世席;邓小平国际法思想研究[J];河北法学;2005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胜;;从国际法的视角看民族自决与台湾前途[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2 张卫彬;;国际习惯法在我国适用探微[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3 王瀚;张超汉;;航空产品责任诉讼的实践困惑及其价值探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张卫彬;;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问题探讨——兼谈国际习惯法在我国的适用[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5 余丙南;;国际法国际社会本位初探[J];池州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6 栗晓宏;;国际条约与构建国际和谐社会[J];当代法学;2006年02期
7 宋丽弘;;中国加入国际刑事法院的必然性[J];当代法学;2008年03期
8 何志鹏;;中国国际法学30年:成就与经验[J];当代法学;2009年01期
9 孙璐;;国际法治视野中的反腐败[J];当代法学;2009年03期
10 王利民;顾权;;论双重版电影版权的“二元”承认与保护——一个国际贸易体制下电影版权保护的国际法新原则[J];当代法学;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利民;顾权;;论双重版电影版权的“二元”承认与保护——一个国际贸易体制下电影版权保护的国际法新原则[A];WTO法与中国论丛(2009年卷)——《WTO法与中国论坛》暨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刘继勇;;国际法与国际关系论[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3 张海冰;;国际组织制度基础的脆弱性分析[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下)[C];2004年
4 黄伟;;国际法人本化趋势下WTO的互惠原则[A];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二○○七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刘丽;;《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中的自决权[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6 颜海燕;;对于国际保护责任的思辨——以国际法的人本化理念为视角[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7 何冬明;;和谐世界视野下共赢性国际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构建[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8 骆旭旭;;全球治理与国际竞争法的网络模式[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9 李怡;;气功不是邪教,不是宗教,也不是伪科学[A];中国医学气功学会2007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磊;当代国际法中的承认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瑾;主权财富基金国际监管制度法制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李俊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地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隋伟;东亚金融合作法律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徐元;知识产权贸易壁垒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刘衡;国际法之治:从国际法治到全球治理[D];武汉大学;2011年
7 陈敬明;海盗罪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8 石俭平;国际条约中的征收条款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9 魏和军;和谐法治论纲[D];吉林大学;2012年
10 卢凌宇;论冷战后挑战主权的理论思潮[D];外交学院;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谈中正;能源贸易安全的规则路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于海涛;WTO体制下的贸易与人权问题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3 祝建业;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的国际人道法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聂清雯;全球化趋势下我国知识产权风险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5 苏凯;人权保护与国家人权机构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文文;国际法渊源中的软法探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于喜华;从国际法治视角探析欧盟法律体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施扬;论美国FTA中投资争端解决机制的发展变化[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范继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权理论演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宋文婧;论国际私法的人类共同利益原则[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泳;知识产权法与技术、文化创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5期
2 徐崇利;;构建国际法之“法理学”——国际法学与国际关系理论之学科交叉[J];比较法研究;2009年04期
3 杨成铭;条约对第三国的效力及其最新发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4 段永朝;可以期待的新命运?[J];读书;2000年09期
5 俞正梁;变动中的国家利益与国家利益观[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6 张桂红;DSU报复条款与美国301条款的关系探析——兼论中国应对301条款的对策[J];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7 乔生;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与思考[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8 徐崇利;;从实体到程序:最惠国待遇适用范围之争[J];法商研究;2007年02期
9 刘笋;;论国际投资仲裁对国家主权的挑战——兼评美国的应对之策及其启示[J];法商研究;2008年03期
10 胡仁智;人权的历史性与法律性探讨[J];法学评论;2001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志鹏;;国际法治:和谐世界的必由之路[J];清华法学;2009年01期
2 邢爱芬;;实现和谐世界的国际法治途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刘杰花;梁静娴;;和谐世界的国际法基础[J];法制与社会;2010年22期
4 邢爱芬;;和谐世界与国际法治[J];新视野;2009年02期
5 刘仁山;梁帅;;中国共产党“和平发展”国际法思想探析[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任际;;和谐世界语境下的发展合作原则[J];河北法学;2009年01期
7 蒋新苗;王育民;;国际法在和谐世界中的地位与作用[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刘艳娜;陈胜;;论和谐世界视域下国际私法的价值取向[J];前沿;2008年07期
9 刘艳娜;陈胜;;论国际私法和谐世界理念的三重境界[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龚瑜;;论国际法与和谐世界[J];现代法学;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继勇;;国际法与国际关系论[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2 何志鹏;;国际法治的中国立场[A];“2020年的国际法”暨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论坛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高宁;;国际法与构建和谐世界[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4 孙章季;;国际法与和谐世界的构建[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5 张华;;论尊重人权作为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及其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影响[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6 周忠海;;构建和谐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中国的视角[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世界贸易组织.政府.企业”WTO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6年
7 ;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论坛倡议书[A];“2020年的国际法”暨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论坛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上海师范大学法律系副教授 石文龙;中国责任论:国际法上的有限和有选择[N];法制日报;2008年
2 徐晶;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冲击国家主权[N];检察日报;2001年
3 中国前驻日本大使 杨振亚;珍惜来之不易的中日友好局面[N];人民日报;2008年
4 吴晓晖;和平解决国际争端[N];人民日报;2010年
5 杨泽伟 武汉大学法学院;当代国际法:全球化碎片化共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赵阳;肖永平:耕耘在国际私法中国化[N];法制日报;2011年
7 记者 裴智勇;戴秉国出席亚洲国际法学会北京年会[N];人民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衡;国际法之治:从国际法治到全球治理[D];武汉大学;2011年
2 胡莹;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的工作机制与成效问题研究[D];外交学院;2012年
3 王伟;《联合国宪章》宪法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同珍;当代国际法治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于喜华;从国际法治视角探析欧盟法律体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关军;国际法在现代国际关系中的作用[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4 刘卓;论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局限性[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5 李霓;和谐世界的构建与国际法理论的发展[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6 吴超;和谐世界与WTO多边贸易体制[D];厦门大学;2008年
7 王烨;论非国际性武装冲突中国际干涉的理论与实践[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佳;论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责任[D];外交学院;2010年
9 王晓峰;国家及其财产豁免问题探析[D];复旦大学;2011年
10 崔悦;国际人权监督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823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582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