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例外到通例:美国缔约机制的全球扩散
本文关键词:从例外到通例:美国缔约机制的全球扩散
【摘要】:在成型的规范结构中,新观念并不容易产生,而且,即使产生也需要克服传统的束缚才能传播下去。美国在立国后倡导缔约新理念的外交实践,就是这样一个漫长曲折的历史过程。在近代条约体系下,条约一经签署即告生效。依据美国宪法对缔约权的规定,已签署条约须经正式批准方能生效。美国缔约机制的设立对传统做法形成了根本冲击。作者在发掘《美国条约集》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美国缔约机制的全球扩散进行了过程追踪,并试图说明美国取得最终成功的关键所在,认为美国国力增长固然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但它为免于欧洲干预而创造的缔约手段,本身就是弱国学习的对象。美国自身的坚持和弱国的袭用,共同构成美国缔约机制不断扩散的强大动力。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
【关键词】: 条约体系 双边条约 签署 批准
【分类号】:D993.8;D971.2
【正文快照】: 在当今世界政治中,是否批准一项已签署的条约是一国内在的国际法权利。追溯历史可以发现,这项普遍的国际法权利却是肇始于美国早期的单边实践。因此,考察美国早期的缔约实践,对于理解这一权利的形成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同时,考察当时属于新兴国家的美国的外交实践,对中国当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褚乐平;《美国宪法》批准史探[J];美国研究;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华;美国的居住隔离[J];城市问题;2002年05期
2 赵可金;倪世雄;;自由主义与美国的外交政策[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胡玉鸿;;“人的联合”的法理疏释[J];法商研究;2007年02期
4 许国林;黑幕揭发运动与20世纪初美国社会变革[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祝令建;试论美国利益集团兴盛的原因[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贺五一;试论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外交[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郝冬;美以关系中的美国犹太人因素考察(1948-1958)[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8 吴明海;美国少数民族教育立法问题的历史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9 侯作前;税收公平原则的系统分析及其价值定位[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10 黄明花;简析内战前美国的家庭教育[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熊志勇;;面对日本挑战的美国对华政策——现实利益至上[A];“近代中国、东亚与世界”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毅;从家长制到自由放任[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2 赵永红;服务选区与代表国家[D];复旦大学;2003年
3 张爽;“美国至上”:对冷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一种解读[D];复旦大学;2004年
4 张施娟;裨治文与他的《美理哥合省国志略》[D];浙江大学;2005年
5 尹志军;美国环境法史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6 于立深;公法哲学意义上的契约论[D];吉林大学;2005年
7 赫然;行政相对方权利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8 吴克明;新自由制度主义和内地香港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9 林婕;冷战后北约东扩与美欧关系[D];武汉大学;2005年
10 王庆安;林登·约翰逊和“伟大社会”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世霞;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民族问题解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曹景文;美国的二战退伍兵政策[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刘会清;论战后美国对外经济援助[D];吉林大学;2004年
4 崔达;清教主义与美国外交传统[D];苏州大学;2004年
5 张树彬;试论美国思想库在美国对华政策决策中的作用[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杨建国;文化上的侵略与征服[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杨震;冷战后的中印关系[D];郑州大学;2005年
8 李强;美国孤立主义发展及其特点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9 刘磊;美国干涉西伯利亚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10 赵荣耀;意大利与近代中国的历史考察[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琪;美国对国际人权条约政策的变化及其缘由[J];美国研究;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商务部条约法律司司长 李玲;为商务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N];国际商报;2009年
2 张军 广西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中国东盟司法交流与合作的目标与路径[N];法治快报;2011年
3 王进文;汉语法学的文化自觉[N];法制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杜萌;现行国际法提供解救被绑架少年依据[N];法制日报;2009年
5 庞 凌;司法对国家对外政策之影响[N];人民法院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柴春元;开平案:从三个问号解读[N];检察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育梅;晚清对外贸易法律制度的演变与透视[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806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680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