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网络终端用户相关著作权的国际法问题

发布时间:2017-08-16 03:04

  本文关键词:网络终端用户相关著作权的国际法问题


  更多相关文章: 点对点 网络终端用户 著作权保护


【摘要】: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信息的传播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方式,借助“点对点”技术的信息共享平台,网络终端用户可以简洁便利地得到各种信息资源。各种网络媒体借助其转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力大的特征,已被大批网络终端用户接纳和广泛使用,并基本具有主流媒体的影响力。然而,“点对点”技术中共享的大量文件均是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的著作权作品,这就侵犯了著作权人和著作权产业商的合法权益,从而产生了“点对点”技术与著作权保护之间的矛盾。著作权法是跟随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发展的。面对“点对点”网络技术和著作权之间的矛盾,国际组织和世界各国均在积极修改或制定法律,这包括《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与录音制品条约》以及美国的《数字千禧年版权法》等。但是,这些条约和国内法以及《伯尔尼公约》、《世界版权公约》是否明确了网路环境下著作权人的复制权、合理使用和信息网络传播权等规定?与此同时,有关各缔约国究竟负有什么条约义务来保护著作权或有关权,并平衡公众的合理使用权益?在国内立法过程中在网络环境究竟如何寻求新生著作权保护模式,以何种方式得到著作权人、“点对点”技术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利益平衡,并维护立法的宗旨?这些都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介绍了“点对点”及其终端用户对著作权保护之概述,对“点对点”概念进行研究。第二章以国际社会在“点对点”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之现状为基础,分析了国际公约以及各国国内立法。本文第三章重点探讨了“点对点”所引起之著作权侵权之责任分析。第四章研究了中国与“点对点”相关的著作权保护立法之实现,对此提出建设性的构思。
【关键词】:点对点 网络终端用户 著作权保护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97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9
  • 引言9-11
  • 第一章 网络终端用户侵犯著作权的概述11-16
  • 第一节 “点对点”及其终端用户的概念与特征11-12
  • 一、“点对点”技术的概念11
  • 二、“点对点”技术的特征11-12
  • 三、“点对点”网络终端用户12
  • 第二节 “点对点”软件的运行模式及其对著作权的打击12-15
  • 一、“点对点”软件的计算机连成一个LAN12-13
  • 二、“点对点”对著作权的打击13-14
  • 三、网络终端用户的著作权侵权14-15
  • 本章小结15-16
  • 第二章 国际上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16-26
  • 第一节 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国际条约16-19
  • 一、《伯尔尼公约》与《世界版权公约》16
  • 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WTO的三大支柱之一16-17
  • 三、《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与录音制品条约》17-18
  • 四、《视听表演北京条约》18-19
  • 第二节 关于美欧日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的立法19-25
  • 一、美国对于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的立法——《数字千禧年版权法》19-20
  • 二、欧洲对于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的立法20-22
  • 三、日本对于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的立法22-23
  • 四、“点对点”著作权保护国际条约与国外立法的评析23-25
  • 本章小结25-26
  • 第三章 网络终端用户相关著作权侵权的责任追究26-44
  • 第一节 著作权人在网络环境下之复制权与信息网络传播权26-27
  • 一、复制权26
  • 二、信息网络传播权26-27
  • 第二节 “点对点”引发的著作权侵权归责原则27-29
  • 一、大陆法系国家的归责原则27-28
  • 二、英美法系国家的归责原则28-29
  • 第三节 网络服务提供商的侵权责任29-32
  • 一、仅提供种子下载服务的网络服务提供商的责任29-30
  • 二、提供索引目录服务的网络服务提供商的责任30
  • 三、世界各国有关网络服务提供商案例30-32
  • 第四节 网络终端用户运行“点对点”技术的侵权责任32-34
  • 一、种子提供者行为的侵权责任32-33
  • 二、“点对点”共享文件下载者的侵权责任一合理使用33-34
  • 第五节 “点对点”技术引起的侵犯著作权的责任追究34-40
  • 一、“点对点”技术引起的侵犯著作权的责任法律适用原则及国际裁判管辖34-38
  • 二、追究“点对点”技术引起的侵犯著作权的责任方式38-40
  • 第六节 “点对点”网络终端用户的案例40-43
  • 一、美国首次网络终端用户下载音乐案40
  • 二、法国音乐协会诉网络终端用户案40-41
  • 三、日本Winny案41-42
  • 四、中国大陆广东中凯文化诉数联软件公司等著作权案及台湾与香港的案例42-43
  • 本章小结43-44
  • 第四章 完善中国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立法的实现44-49
  • 第一节 中国与“点对点”技术相关的著作权保护的立法现状44-45
  • 一、中国互联网络中心对网络发展状况的最新报告44
  • 二、中国针对“点对点”技术引起的著作权侵权问题的立法现状44-45
  • 第二节 调整《著作权法》对权利的限制的规定45-46
  • 一、对相关概念予以明确的界定45-46
  • 二、将网络环境下的终端用户运行“点对点”软件从合理使用中排除46
  • 第三节 中国对“点对点”技术引起的著作权侵权问题的立法体系建议46-48
  • 一、在立法中贯彻技术中立原则46-47
  • 二、“点对点”技术引起的著作权法律救济体系的完善47-48
  • 本章小结48-49
  • 结论49-50
  • 注释50-59
  • 参考文献59-62
  • 后记62-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梅臻;美国Napster案评析──兼论我国著作权法中的合理使用制度[J];法学;2001年05期



本文编号:6811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6811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7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