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宗教极端型恐怖犯罪及其预防
本文关键词:中亚宗教极端型恐怖犯罪及其预防
更多相关文章: 宗教极端型 恐怖犯罪 社会危害 犯罪成因 犯罪预防
【摘要】:宗教极端型恐怖犯罪,是指带有明显宗教狂热色彩或者利用信众对宗教的虔诚而实施的恐怖犯罪活动,是宗教极端主义的现实化。宗教极端型恐怖犯罪是当今最主要的恐怖犯罪类型,在中亚地区最为猖獗。中亚五国与中国新疆的宗教极端型恐怖犯罪有本质的联系,必须进行整体的研究。本文论述了宗教极端型恐怖犯罪的概念、特征及其对社会的危害性,中亚宗教极端型恐怖犯罪的原因及预防。本文认为必须正确认识宗教极端型恐怖犯罪与正统宗教的关系,全面认识该类犯罪的本质。为了有效地预防新疆的宗教极端型恐怖犯罪,本文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措施和建议,例如,正确对待宗教,实行适当的宗教政策;弘扬民族文化与教育人们正确认识宗教;普及科学知识,提高人们的文化水平和文化素养;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增强抵御各种利益诱惑的抵抗力,防止被极端势力所利用,等等。
【作者单位】: 新疆财经大学法学院;新疆警察学院;
【关键词】: 宗教极端型 恐怖犯罪 社会危害 犯罪成因 犯罪预防
【基金】:教育部课题“中亚宗教与犯罪预防关系研究”(项目批准号:12XJJA820001)成果之一
【分类号】:D917;D815.5
【正文快照】: 恐怖主义犯罪是当今世界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恐怖主义犯罪特别是宗教极端型恐怖主义犯罪在全球滋生蔓延,,严重危害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社会稳定。为了切实有效地预防恐怖主义犯罪,有必要对宗教极端型恐怖主义犯罪进行较为深人的研究。一中亚宗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冠宇;中亚主要伊斯兰极端组织现状[J];国际资料信息;2005年05期
2 杨恕;俄语“中亚”一词含义的变化[J];西北史地;1998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杰;;共同犯罪中止形态探析[J];安顺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 庞冬梅;;“四要件”与“三阶层”犯罪论体系评述[J];北方法学;2012年01期
3 林林;;从主体间性论被追诉人主体性特质[J];比较法研究;2006年03期
4 吴轩;王瑾;;困境与抉择:社区矫正的理念更新与制度构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0期
5 汤笑然;;人身危险性概念初探[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5年04期
6 孙昌军,徐绫泽;论小康社会私有财产的刑法保护[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张莉;;贪污受贿罪的死刑问题研究[J];沧桑;2011年02期
8 胡江;;罪刑法定原则的立法确认与刑事法治的建构[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9 马长生;罗开卷;;犯罪预防、预防犯罪中犯罪人格考量论[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7期
10 余俊;;文化解释:法官自由裁量的约束因素[J];朝阳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田甜;;我国废除贪污贿赂犯罪死刑的可行性研究[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2 姚兵;;德国犯罪论体系中目的犯沿革考评[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3 王晋繁;王琳;;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之研究[A];使命与发展——第四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刘守芬;李瑞生;;生命刑政策与和谐社会构建[A];犯罪学论丛(第五卷)[C];2007年
5 苏明月;;犯罪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价值分析与价值中立——从刑法学与犯罪学双重视角论析[A];中国犯罪学年会论文集(2010年度)[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王青;核恐怖主义犯罪防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郭磊;量刑情节适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张丽娟;地缘政治视野下中亚民族问题对中国新疆民族关系的影响[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薛静丽;刑罚权的动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胡志军;刑罚功能新论[D];山东大学;2011年
8 盛长富;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国际准则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9 安斌;战国与启蒙时代的刑法思想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10 徐晓;过错推定论[D];吉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冉;论重罪案件刑事和解[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林源;我国刑罚结构的缺陷与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3 李青;论抢夺罪中的抢夺行为[D];湘潭大学;2010年
4 谢志鹏;兴奋剂犯罪刑法规制论[D];湘潭大学;2010年
5 杨志锋;我国社区矫正执行主体模式的法律思考[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6 李霞;民刑交叉案件法律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慧云;我国数罪并罚制度的立法完善[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8 郭阔;不能犯的可罚性依据[D];河南大学;2011年
9 郭永刚;被迫行为的刑法规制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黄淑静;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视野下的我国刑罚制度改革[D];河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正鸣,邱格屏;恐怖犯罪行为处置研究[J];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2 张萍;罗薇;;对恐怖犯罪活动的认识[J];中国刑事警察;2002年04期
3 陈君;恐怖犯罪及其法律惩治[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黄政钢;个人恐怖犯罪与社会公共安全对策研究[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5 李佑标;关于惩治恐怖犯罪程序的思考[J];公安研究;2003年10期
6 关一航;个体恐怖犯罪的归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公安教育;2004年07期
7 林萍;爆炸恐怖犯罪与防爆对策[J];辽宁警专学报;2004年01期
8 董杰,刘冲;恐怖犯罪案件基本特征和侦查对策[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9 万红;我国爆炸恐怖犯罪刍议[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10 陈兴浓,杜科;个体恐怖犯罪:特征、社会影响及防范[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周良沱;章剑;;恐怖犯罪三题[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2 梅传强;;论恐怖犯罪行为的根源——文明及文化冲突论解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3 古丽阿扎提·吐尔逊;;我国恐怖犯罪现象研究[A];中国犯罪学年会论文集(2010年度)[C];2010年
4 于国旦;苏明月;徐静蕾;;观念上的恐怖主义、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和暴力恐怖犯罪——对恐怖主义概念的一些认识[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洋;对暴力恐怖犯罪分子将坚决打击绝不手软[N];人民日报;2013年
2 本报评论员;坚决打击暴力恐怖犯罪活动[N];人民日报;2013年
3 ;依法严厉打击暴力恐怖犯罪 切实保障各族群众安居乐业[N];人民日报;2013年
4 记者 戴岚 韩立群 胡仁巴;依法严打暴力恐怖犯罪[N];人民日报;2013年
5 ;深化中俄执法安全合作 共同打击暴力恐怖犯罪[N];法制日报;2013年
6 心轩;依法严厉打击暴力恐怖犯罪[N];新疆日报(汉);2013年
7 陈泽宪;惩治恐怖犯罪不能忽视保障人权[N];检察日报;2003年
8 记者 成立新;坚决打击暴力恐怖犯罪[N];新疆日报(汉);2011年
9 记者 张年亮 丁可宁;依法打击暴力恐怖犯罪绝不手软[N];人民公安报;2013年
10 本报评论员;决不让互联网成为暴力恐怖犯罪的平台[N];新疆日报(汉);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商鹏;论民航领域恐怖犯罪的侦防对策[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2 白军;恐怖犯罪问题探析[D];河南大学;2009年
3 王岭;恐怖犯罪及其刑法规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4 朱晨;恐怖犯罪的程序法对策[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817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681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