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事仲裁“非地域化”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6 07:37
本文关键词:国际商事仲裁“非地域化”理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国际商事仲裁 非地域化理论 当事人意思自治 裁决承认与执行
【摘要】:传统国际商事仲裁理论认为,任何仲裁都受特定国内法律制度支配,私人拥有的任何权利都是由国内法赋予或者来源于国内法,即仲裁地法。因此,在国际商事仲裁中,地域原则对于确定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国籍、裁决撤销或者承认与执行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一方面,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在贸易双方意思自治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国际商事仲裁不应该受到仲裁地的国内法所约束和限制。在意思自治基础上,,当事人均可以选择适用仲裁地之外的仲裁规则进行仲裁。很多法学家认为,当今的国际商事仲裁法律适用等方面已经产生了新的变化,模糊了各内国仲裁法存在的界限与差异,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驱使下,国际商事仲裁也加速了国际化的发展,必将步入一个各国仲裁规则趋同的新阶段,即国际商事仲裁的“非地域化”倾向。在一个全新的规则体系下,人们在监督仲裁裁决时,不再执着于国际商事仲裁中的地域原则,当事人可自由的选择与商事交易有联系的仲裁程序规则。另外当裁决作出后,该裁决不仅在裁决地具有法律效力与执行力,而且当裁决在其他国家执行时仍应受到保护,也就是说该国际商事仲裁具有全球性的影响力。 本文主要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国际商事仲裁“非地域化”理论的含义,首先揭示地域原则存在的缺陷,其次根据各学者对“非地域化”理论的概念阐释总结国际商事仲裁“非地域化”理论的含义。第二部分主要介绍“非地域化”理论产生的原由。包含网络仲裁的出现、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和国际商事仲裁程序立法趋同等因素。这些原因促进了国际商事仲裁“非地域化”理论的发展。文章的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了各国学者对国际商事仲裁“非地域化”理论所持的观点,其形成了“非地域化”理论的基础。第四部分介绍了各国对“非地域化”理论的实践,通过分析总结出其利弊,科学的解读国际商事仲裁“非地域化”理论的内涵和对国际社会与各个国家的作用与贡献。同时对“非地域化”理论的前景进行阐述。分别从国际商事仲裁程序角度与国际商事仲裁裁决承认与执行角度进行“非地域化”论述。笔者支持国际商事仲裁“非地域化”理论对仲裁产生的积极作用。并总结国际商事仲裁“非地域化”理论的合理因素,从而对我国在今后的立法与司法实践中起到指导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国际商事仲裁 非地域化理论 当事人意思自治 裁决承认与执行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97.4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8
- 引言8-9
- 一、国际商事仲裁“非地域化”理论的含义9-12
- (一)国际商事仲裁中的地域原则9-10
- (二)国际商事仲裁“非地域化”理论的含义10-12
- 二、国际商事仲裁“非地域化”理论产生的原由12-17
- (一)网络仲裁的出现12-13
- (二)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13-14
- (三)国际商事仲裁程序立法的趋同14-17
- 三、对国际商事仲裁“非地域化”理论的不同态度17-22
- (一)反对国际商事仲裁“非地域化”理论的观点17-18
- (二)支持国际商事仲裁“非地域化”理论的观点18-19
- (三)对上述观点的评述19-22
- 四、国际商事仲裁“非地域化”理论的利弊与前景22-29
- (一)国际商事仲裁“非地域化”的利弊22-24
- (二)国际商事仲裁“非地域化”理论的前景24-29
- 1. 国际商事仲裁程序“非地域化”实践25-26
- 2. 国际商事仲裁裁决承认与执行的“非地域化”实践26-27
- 3. 国际条约的“非地域化”理论发展27-29
- 五、我国的国际商事仲裁立法与实践29-34
- (一)我国当今仲裁立法29-31
- (二)对国际商事仲裁“非地域化”理论在中国发展的建议31-34
- 结语34-35
- 参考文献35-38
- 致谢3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克鹏;“非国内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2 杜新丽;论外国仲裁裁决在我国的承认与执行——兼论《纽约公约》在中国的适用[J];比较法研究;2005年04期
3 肖威;;“非国内化”仲裁裁决的承认和执行问题研究[J];北京仲裁;2004年03期
4 赵秀文;;论非内国裁决的法律性质——兼论《纽约公约》的适用范围[J];北京仲裁;2008年04期
5 宋连斌;董海洲;;国际商会仲裁裁决国籍研究——从最高人民法院的一份复函谈起[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王瀚;国际商事仲裁的非当地化理论之探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7 聂咏青;非内国仲裁理论评论[J];法律适用;2005年09期
8 肖永平;也谈我国法院对仲裁的监督范围——与陈安先生商榷[J];法学评论;1998年01期
9 赵秀文;;从相关案例看ICC仲裁院裁决在我国的承认与执行[J];法学;2010年03期
10 车丕照;身份与契约——全球化背景下对国家主权的观察[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05期
本文编号:6821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682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