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求偿主体及其救济路径
发布时间:2017-08-16 12:27
本文关键词:论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求偿主体及其救济路径
更多相关文章: 海洋环境污染损害 求偿主体 救济路径 环境公益诉讼
【摘要】:我国海洋面积广阔,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贸易上与各国交往逐渐深入,海洋污染案件持续增加,给我国的海洋环境和沿海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根据2013年3月20日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12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2年我国部分近岸海域污染严重,海水水体污染、生态受损、灾害多发等环境问题依然突出。渤海湾漏油事故和大连新港‘716’油污事件对邻近海域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损害依然存在。在我国近岸海域,未达到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比此前五年的平均值增加了13%,海水水质为劣四类的近岸海域面积比上年增加了54%。 2011年发生的渤海湾漏油事故和2010年发生的大连新港“716”油污事件是近年来我国发生的两起比较严重的海洋环境污染事故。对这两起事故的处理过程,暴露出了我国法律关于海洋环境污染损害求偿主体规定的不足。比如:在渤海湾漏油事故中,康菲公司仅对河北辽宁两地遭受到经济损失的渔业养殖户支付了10亿人民币以赔偿其经济损失,,但同属于渤海湾沿岸的山东渔民却不在获赔之列。去年7月份,山东500名渔民联合向康菲索赔8.7亿元,但至今无果;在大连新港“716”油污事件中,清污费用到底是由大连海事局索赔,还是由其上级主管机关辽宁海事局来索赔,这点法律并没有详细规定。两起事故的处理过程与结果与美国2010年发生的墨西哥湾漏油事故的处理相比,暴露出了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的缺陷。我国法律关于海洋环境污染损害求偿主体的具体范围、求偿主体资格的确定以及通过何种路径对海洋环境污染损害展开救济等多方面的规定,相较于美国,都是比较落后的。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是在1999年修订的,由于修订年代久远,已不能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要求。为了更好的保护我国的海洋环境,保障国民的环境利益、经济利益,应对我国现行关于海洋环境污染损害求偿主体的法律规定给予一定的完善。那么,到底哪些主体可以成为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求偿主体,有权对海洋污染损害的责任人提出求偿呢?明确了求偿主体的范围之后,法律又应从何种路径对海洋环境污染损害展开救济?本文主要围绕这两个问题,对我国现有的相关法律制度作出了思考,在对海洋环境污染损害求偿主体的基本理论问题和我国现行法律制度进行了介绍的基础上,比较了国际条约及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相关规定,找出了我国求偿主体法律规定的不足,并借鉴了国际条约及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在此基础上,对完善我国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求偿主体及其救济路径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更好的保护我国的海洋环境及国民利益。
【关键词】:海洋环境污染损害 求偿主体 救济路径 环境公益诉讼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93.5;D996.9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2
- 一、 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求偿主体12-22
- (一) 明确海洋环境污染损害求偿主体的意义12-13
- (二) 国际公约及国内立法就求偿主体的相关规定13-16
- (三) 海洋环境污染损害求偿主体的确认16-19
- (四) 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特殊主体—国家19-20
- (五) 海洋环境污染损害求偿主体的竞合问题20-22
- 二、 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救济路径22-32
- (一) 对海洋环境污染损害事实的认定22-24
- (二) 损害与污染海洋环境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24-26
- (三) 海洋环境污染损害民事诉讼中求偿主体的确定26-29
- (四) 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法律适用29-30
- (五) 国际海洋环境污染争端解决中的用尽当地救济原则30-32
- 三、 对我国海洋环境污染损害求偿主体及其救济路径的建议32-39
- (一) 明确有关行政机关、环保组织的求偿主体资格32-33
- (二) 建立海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33-34
- (三) 对参加海洋环境污染损害民事诉讼的环保组织的资格进行限定34-35
- (四) 确立举证责任倒置原则35-37
- (五) 明确划分相关行政机关的权责37
- (六) 明确国际公约与国内法的关系37-39
- 结论39-40
- 参考文献40-42
- 致谢4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司玉琢;沿海运输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法律适用问题研究[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Z1期
2 严金海;李克才;;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法律问题研究[J];法律适用;2011年12期
3 高翔;;论海上石油开发环境污染之法律救济——以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和渤海湾漏油事件为视角[J];法律适用;2012年03期
4 张明华;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刍议[J];法学论坛;2002年06期
5 张湘兰;;船舶污染损害赔偿责任的理论、实践及我国船舶污染法律制度的建构[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陈刚;;海洋污染中行政部门作为民事索赔主体的探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韩立新;;船舶污染造成的海洋环境损害赔偿范围研究[J];中国海商法年刊;2005年00期
8 戚道孟;论海洋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纠纷中的诉讼原告[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继刚;海洋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法律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6832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683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