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债权冲突法司法解释的制定——以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法为镜鉴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债权冲突法司法解释的制定——以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法为镜鉴
更多相关文章: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 司法解释 合同冲突法 侵权冲突法
【摘要】:在我国对外民商事交往中,涉外合同和涉外侵权之类的涉外债权纠纷最为常见。我国最新债权冲突法立法虽以汲取世界冲突法精华作为目标,但其实却得于宏旨而失于细节,亟需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司法解释加以完善。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债权冲突法立法是采撷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冲突法之长的成功样本。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在制定司法解释时可借鉴其科学民主的立法方法、简洁而严密的立法结构、对最密切联系原则宽泛而明确的规定以及合同冲突法特别规则和侵权冲突法特别规则中的合理成分。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 司法解释 合同冲突法 侵权冲突法
【基金】:笔者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司法解释问题研究”(11YJA82009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司法难点研究”(12BFX138)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97
【正文快照】: 在我国对外民商事交往中,涉外合同和涉外侵权之类的涉外债权纠纷最为常见。在我国法院晚近审理的涉外案件中,涉外债权纠纷占九成左右。[1]与司法实践对比鲜明的是,我国2010年《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对债权冲突法的规定共有7条,其中关于频繁发生的一般涉外合同和一般侵权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骏;;双重可诉规则的演变及对中国立法的启示[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2 陈蔚云;;论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我国合同冲突法立法中地位的嬗变——兼议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发展趋向[J];法制与社会;2011年12期
3 马志强;;中国适用最密切联系原则的特质分析[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申婷婷;;中国司法实践中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的问题——兼谈《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41条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运用[J];理论界;2011年08期
5 谢明;略论国际私法上的最密切联系原则[J];嘉应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6 肖永平,任明艳;最密切联系原则对传统冲突规范的突破及“硬化”处理[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7 顾海波;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晚近冲突法立法中的新应用[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0年05期
8 马瑞丽;;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我国的适用及立法完善[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宋晓;;侵权冲突法一般规则之确立——基于罗马Ⅱ与中国侵权冲突法的对比分析[J];法学家;2010年03期
10 邓中文;论最密切联系原则在冲突法中的地位[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伟;;论国际商事仲裁中适用司法解释的悖论性现象[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2 蒋跃川;;再论无单放货案件的法律适用[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3 王热;;论产品责任冲突规范[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4 刘光溪;;入世与我国法律同WTO协议的“调整适用”[A];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二○○七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斯伟江;;简评WTO美国诉中国知识产权保护违反TRIPS协议案之-刑事保护部分[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律师知识产权高层论坛论文集(下)[C];2009年
6 王国华;;论海事关系的法律适用规则[A];中国律师2005年海商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李洁;;特征性履行理论立法模式探讨[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私法卷)[C];2006年
8 李霁;;论ICC示范仲裁条款在我国的效力及其相关问题——兼评《仲裁法》司法解释中的有关规定[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9 赵维田;;WTO司法机制的主要特征[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一)[C];2002年
10 郑军;;论我国外国法查明的责任主体[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俊杰;司法解释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差距[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8年
2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私法博士 杜林;浅谈最密切联系原则及其在我国国际私法中的运用[N];证券日报;2006年
3 贺晓翊;涉外民商事审判中最密切联系原则的适用[N];人民法院报;2006年
4 许军珂;审理涉外民商事案件时外国法的查明[N];人民法院报;2006年
5 袁祥;内地与香港相互认可和执行民商事案件判决[N];光明日报;2008年
6 刘岚;内地与香港将相互认可和执行民商事判决[N];人民法院报;2008年
7 武汉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肖永平;从立法目的和方法看我国国际私法的立法体系[N];人民法院报;2008年
8 霍政欣;冲突规范发展方向及法院适用应注意的问题[N];人民法院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刘岚;依法保护两岸当事人诉权 推动司法交流与合作[N];人民法院报;2008年
10 段卫华;关于涉外产品责任的法律适用[N];光明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宝朝;合同冲突法的当代发展及我国的立法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2 李凤琴;国际合同法律适用发展趋势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3 王勇;条约在中国适用之基本理论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4 王彦志;侵权法律选择的法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5 范晓亮;跨国银行服务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6 姜茹娇;国际私法中损害赔偿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王艺;结果选择理论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8 董勤;国际担保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9 詹朋朋;国际劳务关系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王晓燕;国际私法中的自然人住所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栾文静;侵权冲突法中的双重可诉原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2 柳鹰;涉外侵权法律选择规则之合理构建[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3 李智颖;论最密切联系原则及其在我国的运用[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4 杨凝;论最密切联系原则[D];外交学院;2005年
5 谢东军;论最密切联系原则[D];河南大学;2010年
6 王柳;涉外侵权领域的最密切联系原则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刘静;论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涉外合同领域的适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8 李圃;国际私法最密切联系原则探析[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9 张晶晶;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的适用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丁龙兵;信用证的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197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719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