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中国—东盟框架下的中越、中菲海洋合作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3 14:19

  本文关键词:中国—东盟框架下的中越、中菲海洋合作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东盟 海洋合作 南海


【摘要】:海洋,是中国-东盟国家经贸往来的主要通道,可是中国-东盟国家之间的海洋合作水平却一直不高,虽然有政治性的纲领,但是却没有许多履行的实务,盖因南中国海周边各国都对海洋的划界存在争议,因此还产生了不断的摩擦和冲突;这些年,这种冲突有激化的倾向,而中国-东盟的合作不管从地缘政治还是从经济的实际需要上来看,都是需要稳定持续发展的,而谈发展就不可能绕过这个海洋合作的问题。 随着海洋国际法精神的不断深化,尤其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94年11月16日生效之后,近20年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海洋争端,实现海洋合作成为了一种趋势,而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则为中国与南海周边各国的经贸发展带来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在和平世界中通过温和手段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理应是各国的共识,可是实际的情况是,南海的共同开发仍然举步维艰,就中国-东盟体系而言,《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得不到有效的贯彻落实,充分体现出了政治纲领的局限性。因此,将着重探讨南海共同开发困难的本质原因,南海共同开发在现有矛盾下可能开展的范围和模式,同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力图创新,引入较新的发展实例,研究诸如三沙市的建立对我国与越南、菲律宾的海洋合作和主权维护的实在意义。对我国对国际司法解决海洋争端长期持保留态度是否应该改变,改变之后会有何影响等进行探讨和研究;此外,合作远不是简单的政治或法律单方面的考量,而是综合文化经济环境等因素才能够进行可持续发展和互利共赢的整体规划,如何统筹全局,阻止掠夺式开发和粗放式合作,亦是海洋合作的重要问题。最终,通过探讨得出一定的结论,近则可以为中国其他悬而未决的海洋领土争端和争议地区开发提供具体的实践范例,远则可为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和周边地区的稳定有所裨益,充分体现我国的大国责任并实现民族复兴。
【关键词】:东盟 海洋合作 南海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96.1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前言8-9
  • 第一章 中国-东盟框架下的海洋合作必要性分析9-14
  • 第一节 合作是我国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的需要及大国责任的体现9-10
  • 第二节 合作是广域海洋管理的现实需要10-12
  • 第三节 合作是世界格局变动下的应对之道12-14
  • 第二章 中国-东盟框架下海洋合作的缺位因素及其简略分析14-22
  • 第一节 中国-东盟现行框架缺乏全面的海洋合作内容14-15
  • 第二节 南中国海的相关国家领土主权争议15-18
  • 一、 二十世纪初期以前15-16
  • 二、 二十世纪初至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结前16-18
  • 第三节 南海“九段线”的争议18-20
  • 一、 九段线的性质18-19
  • 二、 《旧金山对日和约》与南海断续线的关系19-20
  • 第四节 南海划界争端对合作影响的分析和初步解决思路20-22
  • 一、 争端不断,逐年激化20-21
  • 二、 争议态度坚决,经济合作始终不停,经济制裁成为反制的有效措施21-22
  • 第三章 中国-东盟框架下中越菲海洋合作的内容分析22-31
  • 第一节 合作的地理范围22-23
  • 第二节 现行条件下海洋合作主要适宜领域及分析23-31
  • 一、 海洋环保及安全合作的前景分析23-24
  • 二、 旅游合作前景分析24-26
  • 三、 海洋渔业合作前景分析26-28
  • 四、 海洋油气开采合作分析28-31
  • 第四章 中越、菲海洋合作机制建议31-41
  • 第一节 政策层面31-34
  • 一、 需要改变政治管理思维31-32
  • 二、 注重东盟经济发展,防止第三方势力介入32-33
  • 三、 完善国家机构设置33-34
  • 第二节 法律层面34-37
  • 一、 完善争端解决机制34-36
  • 二、 国际司法对海洋合作有重要意义36-37
  • 三、 国内海洋立法需要及时制订37
  • 第三节 三沙市设立对海洋合作的意义37-41
  • 一、 三沙市成立的背景和行政意义37-39
  • 二、 三沙市成立的法理意义39
  • 三、 三沙市成立具有经济文化价值39-41
  • 结论41-43
  • 注释43-46
  • 参考文献46-4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49-50
  • 致谢50-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力;;东亚经济一体化下的CAFTA及其法律构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宋一兵;;中国—东盟海洋旅游经济圈研究初探[J];东南亚纵横;2010年07期

3 蒋德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及中国的对策[J];东南亚纵横;2011年03期

4 李金明;;中国南海断续线:产生的背景及其效用[J];东南亚研究;2011年01期

5 盛邦和;;海运、海商、海军、海权——魏源世界意识中的“海国”理念[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6 张罡华;;论国际法与海权之于南海领土争端的意义[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S1期

7 焦永科;南海不存在重新划界问题[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0年02期

8 林健聪;;国际法院裁决的遵守和执行[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姜世波;;大国情结与国际法研究的学术心态——从中国对国际司法的消极心态切入[J];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10 叶剑发;陈曦;;从国际法案例看岛屿主权理论变化及最新发展[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锦峰;南海渔业资源合作开发法律机制研究[D];海南大学;2011年

2 王红艳;中国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互动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3 高妮;南海划界纠纷中维护我国海洋权益问题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4 龙春燕;泛北部湾次区域国际经济区海洋合作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255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7255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8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