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谈涉外合同法律适用中的最密切联系原则

发布时间:2017-08-28 00:48

  本文关键词:谈涉外合同法律适用中的最密切联系原则


  更多相关文章: 涉外合同 法律适用 最密切联系原则


【摘要】:最密切联系原则作为当代国际私法所确立的一种重要理论,自创立以来,以其稳定性和灵活性兼具的优势受到国际私法学者的普遍认同,已被广泛应用于解决涉外民事法律关系的诸多领域,特别在涉外合同关系中成为解决合同法律适用的主要规则。我国的最新立法也逐渐顺应了这一趋势。本文以最密切联系原则为视角,从探究该原则的产生入手,对最密切联系原则进行利弊分析,并结合我国最新《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相关规定,提出了在该原则下完善我国在涉外合同领域法律适用的相关建议。
【作者单位】: 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
【关键词】涉外合同 法律适用 最密切联系原则
【基金】:东北林业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我国国际私法立法现状及趋势研究)项目编号:DL11BC01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低碳经济下黑龙江省绿色金融法律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2524011
【分类号】:D997;D923
【正文快照】: 涉外合同法律冲突的解决在国际民商事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国际私法中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随着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研究的不断完善,最密切联系原则无论是在立法还是在司法实践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最密切联系原则的产生与发展在涉外合同中,若当事人没有选择法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许光耀;试论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利弊得失[J];法学评论;199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蕊;浅析最密切联系原则[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厉力;对最密切联系原则的思索[J];当代法学;2002年05期

3 鲁世平;;美国国际私法既得权时代之法哲学论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刘丹妮;美国“冲突法革命”:公平性与安全性的对抗与平衡[J];湖北社会科学;2001年07期

5 杨弘磊;法律印象主义语境之下的最密切联系原则 对该原则在准据法确定方面若干司法实践之考察[J];法律适用;2005年07期

6 屈广清;;论保护弱者的国际私法方法及其立法完善——以冲突规范的保护方法为中心[J];法商研究;2006年05期

7 张华勇;李相东;;佳木斯虐杀儿童案背后[J];法制与社会;2006年10期

8 范俊仕;;评美国冲突法革命[J];法制与社会;2006年19期

9 李海敏;;论跨国破产之域外效力[J];法制与社会;2007年07期

10 沈维;;刍议中国国际私法的立法体系及其结构问题[J];法制与社会;2009年3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吕鸣;《鹿特丹规则》与相关货物运输公约的冲突及其协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凤琴;国际合同法律适用发展趋势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3 李盛之;美国大众传播法律规制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4 袁雪;法律选择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曲波;弱者利益的国际私法保护[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6 余俊生;网络虚拟财产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7 颜林;跨国证券发行与交易中的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8 郭载宇;国际货物买卖中所有权功能的弱化[D];武汉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晓丽;国际私法中法律规避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2 马明潭;国际产品侵权责任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刘敏敏;论欧盟境内跨界破产管辖权的分配[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宋文婧;论国际私法的人类共同利益原则[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5 邵胜利;跨国网络消费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6 李晓娟;我国涉外收养法律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7 赵娇;我国涉外继承的法律适用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8 廖波;国际私法上意思自治原则的理论与实际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9 刘晖;陇西县道地药材原产地名称保护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吴黎静;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法律冲突及其处理[D];厦门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瑞丽;;我国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及立法完善[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2 王宏壮;论我国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原则──兼谈《合同法》第126条的适用[J];河北法学;2001年01期

3 阳东辉;论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及完善[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4 吴彩云;我国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及完善[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付志刚;;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兼评《民法典(草案)涉外篇》第50条[J];特区经济;2006年02期

6 王青松;;我国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的新发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外民事或商事合同纠纷案件法律适用若干问题的规定》述评[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付志刚;;我国涉外合同法律适用中意思自治原则的价值取向[J];法学杂志;2007年04期

8 鲍雪霞;;论法律行为方式的法律适用[J];辽宁警专学报;2007年04期

9 龙心荣;;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的理论和实践[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10 田蕾;刘鹏;;透视涉外产品责任法的法律适用[J];法制与社会;2009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雨;;论我国无因管理冲突规则的法律设计[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2 丘国堂;;浅谈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以案说法[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4年

3 蒋浩;;情势变更原则及其法律适用——以国际金融危机为背景[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4 ;商法论文索引(2007.10—2008.9)[A];中国商法年刊(2008):金融法制的现代化[C];2008年

5 吴军;那仁满都拉;;浅谈建设工程中“黑白合同”的法律适用[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蔡俊敏;周明达;;我国物流合同的法律性质及法律适用[A];中国律师2005年海商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官欣荣;;商法学研究动态与综述(2006.7—2007.9)[A];中国商法年刊(2007):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商法建设[C];2007年

8 刘亚军;陈金涛;;网络环境下的域名保护——兼析网络时代域名与商标冲突的司法管辖与法律适用[A];中国商法年刊第二卷(2002)[C];2002年

9 张鹏;;新专利法中外观设计专利权授权、确权与保护标准的法律适用[A];全面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加快提升专利代理服务能力-2011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第二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李宗胜;张育红;;消费者人身伤害赔偿纠纷的法律适用[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宏伟 王春宝;国际技术贸易合同法律适用浅谈[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4年

2 孟淑芳;“小洋人”诉“小洋人新一代”[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3 周月萍邋周兰萍;如何确定FIDIC合同的法律适用[N];建筑时报;2007年

4 袁 诚;“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合同”法律适用存在冲突[N];人民法院报;2005年

5 黄进 中国政法大学;弥补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五大缺陷[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6 田密昌;药物不良反应的归责与法律适用[N];健康报;2003年

7 河南省开封市金明区法院 于振宇;网络消费合同的法律适用[N];人民法院报;2006年

8 李修满 周媛;涉房产执行异议案件的法律适用[N];江苏法制报;2009年

9 记者 宋识径;明年将起草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N];检察日报;2009年

10 顾长浩 吴坚勇 马贝尼;“烂尾楼”处置的法律适用与操作方案[N];中国建设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君勇;跨国股权转让法律适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2 高璐;涉外遗嘱继承的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李春;商事责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李婧;侵权法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5 沃耘;民事自助行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6 牛锋;民刑法关联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吴浩;商法原则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姜凤武;医疗损害责任制度比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9 林华;著作权转移规则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10 董勤;国际担保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玲;涉外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丽香;无因管理的法律适用[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3 李月红;我国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6年

4 郭辉;涉外不当得利法律适用若干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唐伟;涉外侵权行为的法律适用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6 黄俊;电子合同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7 闫洋;船舶物权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4年

8 杨建成;论知识产权的法律适用[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彭q

本文编号:7465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7465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3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