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约三公约”框架下利用传统知识适应气候变化相关国际法律制度及我国应对措施研究
本文关键词:“里约三公约”框架下利用传统知识适应气候变化相关国际法律制度及我国应对措施研究
【摘要】:应对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社会最热门的研究领域。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不仅能够互补,而且能够共同降低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土著居民在数千年来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适应气候变化的传统知识,逐渐被认识为适应气候变化战略的重要资源。"里约三公约"虽未明确利用传统知识适应气候变化的机制,但其已奠定了利用传统知识适应气候变化的制度基础。完善国际及国内决策体系、尊重和信任传统知识的作用,构建传统知识交流平台、技术支撑服务体系以及资金支持创新模式,是利用传统知识适应气候变化的有效路径。
【作者单位】: 华东理工大学;
【关键词】: 里约三公约 传统知识 气候变化 适应
【基金】:“上海市政府浦江人才计划项目”(12PJC02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996.9
【正文快照】: 众所周知,自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加之大规模的毁林开荒等改变土地用途的开发活动,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不断上升,引发了地球变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以下简称IPCC)2007年发布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华;邓蓉;;多层治理背景下的欧盟气候变化治理机制——兼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治理机制比较[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2 赵绘宇;;美国国内气候变化法律与政策进展性研究[J];东方法学;2008年06期
3 杨笛;;借鉴国外经验推动我国气候变化立法[J];时代金融;2009年09期
4 王群;孙健;;控制气候变化的国际法律问题探析[J];北方经贸;2010年02期
5 颜士鹏;;论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森林立法[J];法学杂志;2010年06期
6 李艳芳;;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立法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7 王慧;;气候变化与人权保护[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0年17期
8 李春林;;气候变化与气候正义[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9 张绍鸿;张茂林;尤建新;;气候变化国际法治理应坚持“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J];中国律师;2010年11期
10 本刊评论员;;气候变化需携手应对[J];中国应急管理;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朱雯;;环境法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回应[A];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莫神星;;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立法推进[A];国家治理:民主法治与公平正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12年
3 唐双娥;;论气候变化与风险防范原则[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11年
4 翟勇;;应对气候变化的理性思考[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吴勇;;论应对气候变化条约体系下技术转让的知识产权制度建设[A];生态文明的法制保障——2013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王慧;;论金融机制在气候变化减缓与适应中的作用——从碳金融到气候金融[A];金融法学家(第二辑)[C];2010年
7 张祥伟;;“区别责任”之标准的合理性分析——以气候变化领域为例[A];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刘燕冰;;环境气候领域的里程碑——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解读[A];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本报记者 汪闽燕;气候变化应对法建议稿发布[N];法制日报;2012年
2 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 毛如柏;对气候变化人为原因的法律控制[N];中国气象报;2003年
3 俄罗斯外交部 O.A.沙马诺夫(O.A.Shamanov) 毛中秋 译;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俄罗斯态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赵川 实习记者 危炜;中国转移适应技术大有可为[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5 新华社记者 陈莹 徐晓蕾;发展中国家守望相助[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
6 本报记者 高琳 张永 搜狐网绿色频道记者 闫玉奎;承上启下的重要会议[N];中国气象报;2012年
7 李志晖 徐晓蕾 陈莹;多哈气候变化大会:承前启后 纷争难解[N];中国建设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郭冬梅;应对气候变化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2 荆珍;全球森林治理:机制、机构、理念、前景[D];吉林大学;2015年
3 陶蕾;论气候变化背景下水法的适应性[D];武汉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彤;基于气候变化适应性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2 赵雯媛;气候变化与小岛国的国家资格[D];复旦大学;2014年
3 唐华;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探讨坚持贯彻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4 牟景和;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对策[D];黑龙江大学;2009年
5 李英丽;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何艳凤;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法律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7 肖意成;气候变化技术国际转让法律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4年
8 舒馨;气候变化下世界贸易组织之作用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张伟伟;气候变化条约遵约机制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10 孔令颖;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法律体系的完善[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581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758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