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Lubanga案判决中的故意、法律错误和正犯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4 12:21

  本文关键词:Lubanga案判决中的故意、法律错误和正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Lubanga案 故意 法律错误 正犯


【摘要】:在Lubanga确认指控判决方面,国际刑事法院(ICC)的预审分庭(PTC)强调了若干关于刑法"国际刑事法院规约"总则部分的一些重要事项。就方法论而言,预审分庭申明犯罪要素可以提供比《规约》本身建议条款更低的定罪标准。依据事实,PTC拒绝了辩护——Lubanga受制于法律错误的影响。判决的核心是共犯概念(《国际刑事法院规约》第25条第(3)款第(1)项)及其主客观要件。在一开始时,PTC拒绝正犯范围内共同犯罪的概念。作为一个客观要件,PTC认为各位共同正犯在共同计划中承担"重要的"任务,同时在实施共同犯罪计划中,他或她通过退出参与行动会导致共同计划失败。正犯责任的主观要件是对客观行为要件导致的实质风险的明知。然而,值得怀疑的是,PTC事实上是否将其阐明的标准正确应用到了实际的判决中。
【作者单位】: 德国科隆大学刑事法研究中心;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Lubanga案 故意 法律错误 正犯
【分类号】:D997.9
【正文快照】: 一、总体概要也许让人甚为惊奇的是国际刑事法院(ICC)在关于确证指控方面的判决中,①用了50页的篇幅解决《国际刑事法院规约》中规定的国际刑法总则部分的问题。判决最主要部分是关注其目的、法律错误和共犯的问题。像这样的问题,人们可能会想到,其能给理论辩论提供丰富的材料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英;张元;杨玉秋;;国际人权与死刑——再议我国死刑立法的完善[J];理论界;2006年06期

2 张泽忠;;试探投资者-东道国争端解决中的上诉机制[J];国际经贸探索;2008年03期

3 张旭;蔡一军;;排除个人刑事责任事由研究——《罗马规约》与中国刑法的冲突与协调[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06期

4 马松建;国际人权公约与我国死刑立法完善[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 王俊平;张磊;;《罗马规约》中的个人刑事责任原则研究——兼与中国刑法的比较[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苏彩霞;从《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评我国死刑立法[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6期

7 高铭暄;王俊平;;《罗马规约》与中国刑法犯罪故意之比较[J];法学家;2005年04期

8 冯华;李颖红;;论国际环境犯罪与国家刑事责任的承担[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姜岩;;论商事合同“合意瑕疵”的救济[J];党政干部学刊;2009年07期

10 徐检波;;论危害人类罪的心理要件[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韩立余;;论WTO争端解决程序中的上诉权[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三)[C];2004年

2 韩立余;;论WTO争端解决程序中的上诉权[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四)[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肖西;联合国战犯审判法庭[N];检察日报;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裴惠善;WTO争端解决机制上诉机构审查权限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李霞;WTO上诉程序的司法经济、中期审查及决策程序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915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7915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5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