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际文物争端的多元化解决机制
本文关键词:论国际文物争端的多元化解决机制
更多相关文章: 国际文物争端 多元化争端解决机制 外交途径 国际仲裁 司法途径
【摘要】: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试图追回其流落海外的珍贵文物,国家间的文物争夺战愈演愈烈,如何解决国家之间的文物争端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在分析整合学界已有研究成果之后,试图通过法律理论与案例实践相结合、比较研究等方法,深入探究几种不同形式的争端解决方式,从中取其利避其害,争取为构建国际文物争端的多元化解决机制提供些许思路与建议。国际文物争端解决是一个复杂的法律问题,本文以“希、英埃尔金大理石雕争端案”为例,探讨了国际文物争端的解决方式。国际文物争端存在着文化民族主义与文化国际主义在国际文物返还问题上的理论之争,这也是国际文物争端的理论根源。国际文物争端的解决方式有多种,包括诉讼方式、政治解决方式、通过国际仲裁等方式,这些方式都各有特点。论文深入研究了诉讼途径解决国际文物争端所面临的困难与障碍,一是国际公约机制解决国际文物争端的局限性,二是国际私法途径涉及的一系列复杂的相关法律问题,例如主体资格问题、法律适用问题、时效问题等。接着引出了外交途径解决国际文物争端的优势,着重探讨谈判与调停两种方式,认为外交途径是我们当前解决国际文物争端的现实选择。之后论文探讨了国际仲裁途径,在论证国际仲裁途径可行的基础上,提出了国际文物争端仲裁的具体建议,包括建立机构、确立机构的管辖权与完成相关程序设计,指出仲裁途径是我们解决国际文物争端的未来发展方向。随后论文有针对性地分析了中国的国际文物争端解决问题。面对中国文物流失的严峻现状,提出要做好国际文物争端的梳理和分类工作,坚持加强国际合作助力文物追索、鼓励捐赠但并不支持商业回购的基本原则。最后本文的结论是建立多元化的争端解决机制,即在完善以国家为主体的文物追回机制的基础上,合理有效利用多种国际文物争端解决方式,充分灵活运用谈判、调停等替代性争端解决方式,必要时再采取诉讼方式解决争端。
【关键词】:国际文物争端 多元化争端解决机制 外交途径 国际仲裁 司法途径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97
【目录】:
- 中文提要4-5
- Abstract5-9
- 文献综述9-13
- 引言13-16
- 1 国际文物之争的理论根源16-21
- 1.1 国际文物争端的界定16-17
- 1.2 国际文物争端的理论之争17-19
- 1.2.1 文化国际主义的主张17-18
- 1.2.2 文化民族主义的主张18-19
- 1.3 评述19-21
- 2 国际文物争端解决之司法途径:困难重重21-29
- 2.1 国际争端解决已有司法途径21-24
- 2.1.1 已有公约机制21-24
- 2.1.2 现有公约机制的局限性24
- 2.2 私法途径24-28
- 2.2.1 主体资格问题25-26
- 2.2.2 法律适用问题26-27
- 2.2.3 时效问题27-28
- 2.3 诉讼解决国际文物争端的不足及建议28-29
- 3 国际文物争端解决之外交途径:现实选择29-34
- 3.1 外交途径的优势29-30
- 3.2 外交途径之谈判方式30-31
- 3.3 外交途径之调停方式31-32
- 3.4 互惠返还协议模式32-34
- 4 国际文物争端解决之仲裁途径:未来发展34-41
- 4.1 引入仲裁途径的可行性34-35
- 4.2 国际文物争端仲裁的具体建议35-41
- 4.2.1 建立国际文物争端仲裁机构35-36
- 4.2.2 国际文物争端仲裁机构的管辖权36-37
- 4.2.3 国际文物争端仲裁的程序设计37-41
- 5 中国的现实选择41-46
- 5.1 中国解决国际文物争端面临的困境41-42
- 5.2 中国在解决国际文物争端时应坚持的原则42-43
- 5.2.1 国际合作原则42
- 5.2.2 鼓励捐赠,但不支持商业回购42-43
- 5.3 积极构建多元化解决机制43-46
- 5.3.1 完善以国家为主体的文物追回机制43-44
- 5.3.2 灵活运用谈判、调停等替代性争端解决方式44
- 5.3.3 必要时采取诉讼方式解决争议44-46
- 结论46-47
- 参考文献47-52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52-53
- 后记53-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多;;试论文化财产权利设置和交易的多元性规则[J];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2 黄世席;非法文化财产国际流通的国际法管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3 蒋新;高升;;论文化财产国际争议解决中的利益平衡原则[J];河北法学;2006年04期
4 高升;孙法柏;;评瑞士遏制文化财产非法流转的新立法[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郭玉军;王秀江;;论文化财产国际争议中的冲突及其解决——以文化为视角[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孙南申;张程毅;;文化财产的跨国流转与返还的法律问题与对策[J];国际商务研究;2012年01期
7 李适时;;国际法和保护文化财产[J];政治与法律;1985年03期
8 J·H·马里曼;同心;;文化财产的公共利益问题[J];环球法律评论;1990年04期
9 周晓永;;解决追索流失海外文化财产法律困境的刑事化途径[J];刑法论丛;2013年04期
10 帕特里克·欧基菲;“偷窃历史”:日益猖獗的文化财产非法贸易[J];中国青年科技;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杜立;;被盗文化财产所有权法律适用问题研究[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2 刘银良;;怎样保护传统知识:客体的排除与选择[A];专利法研究(2005)[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南申 复旦大学法学院;文化财产:跨国流转 如何返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记者 李珊珊;中瑞签署非法进出境文化财产及其返还协定[N];中国文化报;2013年
3 文宣;中瑞两国政府签署《关于非法进出境文化财产及其返还的协定》[N];中国文物报;2013年
4 文宣;中塞两国政府签署《关于防止盗窃、盗掘和非法进出境文化财产的协定》[N];中国文物报;2013年
5 ;关于保护和返还非法出境的被盗掘文化财产的敦煌宣言[N];中国文物报;2014年
6 荀恒栋;对文化财产的尊重与保护[N];法制日报;2003年
7 联新;联合国召开归还文化财产会议[N];中国文化报;2008年
8 驻法国特约记者 苑大喜;法国文化部推出“文化财产安全指南”[N];中国文化报;2010年
9 文宣;中国政府与埃及政府签署保护和返还从原属国非法贩运被盗文化财产的协定[N];中国文物报;2010年
10 文宣;中国政府和蒙古国政府签署关于防止盗窃、盗掘和非法进出境文化财产的协定[N];中国文物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迟君辉;国际流失文化财产返还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汪U,
本文编号:7980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798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