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国际河流航运执法安全合作机制探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东盟国际河流航运执法安全合作机制探究
更多相关文章: 澜沧江-湄公河 合作机制 联合执法 安全合作
【摘要】:近年来澜沧江-湄公河跨国违法犯罪活动较多,中国-东盟有必要构建国际河流航运执法安全合作机制。但是,中国-东盟国际河流航运执法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从相关的法律依据入手,寻求国际法与区域法律的支撑,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构建中国-东盟国际河流航运执法安全合作机制的相关措施,主要以法律保障为基础,以协调合作为核心,以信息共享为渠道,提高澜沧江-湄公河沿岸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确保该流域的社会安全与稳定。
【作者单位】: 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侦查系;
【关键词】: 澜沧江-湄公河 合作机制 联合执法 安全合作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南边疆地区跨国犯罪及其控制研究”(项目编号:11XFX016)
【分类号】:D993.3
【正文快照】: 一、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河流航运安全合作机制的当前状态澜沧江-湄公河是亚洲有名的国际河流,该流域地形复杂,民族众多,各种文化在此交汇,政治与经济的发展不平衡,是犯罪分子活跃的“黄金地带”,世界最大的毒品来源地——金三角便在此处。[1]该国际河流的航运安全问题突出,其航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柯坚;高琪;;从程序性视角看澜沧江-湄公河跨界环境影响评价机制的法律建构[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张才圣;;CAFTA框架下的中国-东盟非传统安全问题合作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3 黎文美,廖玉凤,李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21世纪中国-东盟关系的新发展[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寇丽;;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演进、属性与功能[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5 孔令杰;;中老缅泰湄公河流域联合执法的法律基础与制度建构[J];东南亚研究;2013年02期
6 何志鹏;孙璐;;国际法的辩证法[J];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07期
7 游珍;杨艳昭;姜鲁光;封志明;张景华;;基于DEM数据的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地形起伏度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志鹏;王元;;国际法方法论:法学理论与国际关系理论的地位[J];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刊;2012年00期
2 秦红增;陈劲波;韦艳丹;;文化相融与合作共享——基于中国广西D市越南籍散工的讨论[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3 何志鹏;;国际法的中国理论:前提与构想[J];厦门大学法律评论;2013年00期
4 高国柱;;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与空间碎片减缓[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5 麻昌港;韦国善;张立;;中国—东盟关系定量研究[J];国际政治科学;2014年02期
6 何志鹏;;国际法的中国理论:前提与构想[J];厦门大学法律评论;2013年01期
7 曹筱阳;;中泰安全合作的基础、现状及趋势[J];东南亚研究;2014年06期
8 叶良海;;中国与东盟国家跨界环境治理机制研究[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9 杨淑娟;;CAFTA框架下构建中越边境离岸金融市场问题研究[J];金融经济;2012年24期
10 何志鹏;;中国特色国际法理论:问题与改进[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余元玲;中国-东盟国际河流保护合作法律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2 杨得志;中缅跨境民族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3 刘海江;国际法治视野内国际非政府组织问责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4 麻昌港;中国—东盟经济一体化的效应、进程及影响机制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5 白明华;跨国水资源的国际合作法律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6 尚杰;国际软法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红,王均;国家基本地理单元数据集的初步研究[J];测绘科学;2004年03期
2 涂汉明,刘振东;中国地势起伏度研究[J];测绘学报;1991年04期
3 何志鹏;;国际法的遵行机制探究[J];东方法学;2009年05期
4 王玲;同小娟;;基于变点分析的地形起伏度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年06期
5 陈志明;论中国地貌图的研制原则、内容与方法——以1:4000000全国地貌图为例[J];地理学报;1993年02期
6 陈文;2004年东盟:加快区域一体化,扩大国际合作[J];东南亚纵横;2005年03期
7 郭魏;陈立毅;;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下的犯罪防治对策[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S2期
8 徐泉;;WTO“新成员”法律地位论析[J];法学评论;2009年02期
9 闫满存,李华梅,王光谦;广东沿海陆地地质环境质量定量评价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0年04期
10 涂汉明,刘振东;中国地势起伏度最佳统计单元的求证[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报记者 张平;[N];财经时报;2005年
2 王君祥;[N];法制日报;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祥青;参与多边安全合作:既是挑战,也是机遇[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10期
2 姚文礼;共筑东亚安全大厦——浅析21世纪之初的中日安全合作[J];日本学刊;2002年05期
3 石婧;中国与中亚的安全合作[J];新疆社科论坛;2002年06期
4 喻常森;“第二轨道”外交与亚太地区安全合作[J];东南亚研究;2003年05期
5 吴金平;东亚多边安全合作机制建设与美国因素[J];东南亚研究;2004年04期
6 许涛;;上海合作组织地区安全合作进程与前景分析[J];国际观察;2006年02期
7 曹筱阳;;中美安全合作浅析[J];当代亚太;2007年07期
8 蒋建华;王双;司南;;安全合作与区域发展:上海合作组织两大目标的展望及对中国西部安全的影响[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9 王朝清;;论上海合作组织的安全合作问题[J];怀化学院学报;2008年07期
10 冯艳玲;;中俄战略安全合作的机遇和挑战[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袁芳;;美印安全合作框架与中美印非均势外交平衡的重构[A];湖南省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共运史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志刚;国家间的安全合作与当代中国的安全追求[D];暨南大学;2005年
2 惠耕田;制度化安全合作:沟通行动的视角[D];外交学院;2007年
3 肖f^;权力、制度与文化[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建安;冷战后中俄两国安全合作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王方颖;冷战后地区多边安全合作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璐璐;中亚地区安全合作:进程、制约及战略选择[D];山东大学;2009年
4 井小磊;互信建设:推进外空安全合作的关键[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5 徐曼;东亚地区多边安全合作研究[D];外交学院;2006年
6 息瑶;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安全合作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Lepessova Aliya;上海合作组织区域安全合作法律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8 张志刚;安全合作的理想模式[D];暨南大学;2002年
9 詹鹏;中美安全合作进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10 赵小硕;中国与东盟安全合作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004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800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