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审判权:超越当事人主义和职权主义的程序准则
本文关键词:公正审判权:超越当事人主义和职权主义的程序准则
【摘要】:国家人权行动计划明确规定了公正审判权。尽管从思想渊源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欧洲人权公约》的起草过程来看,公正审判权深受英美法系的影响,但是从联合国人权事务委员会和欧洲人权法院适用公正审判权的情况来看,公正审判权已经成为超越当事人主义和职权主义的程序准则。无论是当事人主义传统的国家,还是职权主义传统的国家,都在以保障公正审判权为目标修改本国的刑事诉讼制度。这种现象对于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公正审判权 当事人主义 职权主义
【基金】:201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刑事诉讼特别程序实施问题研究”(12XFX01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5.2;D998.2
【正文快照】: 2009年4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2012年6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又发布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两部国家人权行动计划都规定了公正审判权。获得公正审判的权利(the right to a fair trial),又被称为公正审判权,它是指由一系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莉;美法两国违宪审查制度之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2 程乃胜;美国宪法与美国宗教信仰自由[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李洪欣;评美国总统任期制[J];比较法研究;1989年02期
4 付亚琼;;《谢尔曼法》诞生的社会背景[J];沧桑;2011年02期
5 张宏毅;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的原因及未来走向[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6 何多奇;李禹阶;;美国西部土地制度建立的政治基础[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陈兵;;《谢尔曼法》诞生的政治法律基础考——联邦主义与《谢尔曼法》[J];当代经理人;2006年07期
8 郭天武;美国的保释制度[J];中国司法;2005年09期
9 孙丽娟;;影响美国总统与国会外交权消长的因素分析[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李昌道;美国平权措施的宪法争议——析联邦最高法院的两项判决[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刚;;早期美国宪法的历史演进与动因分析[A];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3辑)[C];2006年
2 周伟文;;两种宪法保障制度比较[A];外国法制史论文集(《外国法制史汇刊》第二、三合集)[C];1990年
3 张锐智;;试论美国司法审查制在权力监督中的作用[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司法制度的变革[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继好;程序正义理论在西方的历史演进[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郭延军;发展中的美国女性就业权平等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品泽;人本精神与刑事程序[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4 李伯超;宪政危机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豆星星;修宪权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李继;中国区际民商事司法协助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杨积讯;穿越历史[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8 汪海;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权的公法保障[D];苏州大学;2006年
9 喻中;论授权规则[D];山东大学;2006年
10 黄利;保释与取保候审制度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尤维丽;美国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黑人投票权的实现[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韩睿;西方发达国家弹劾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姚华妹;论美国国际贸易法院的司法审查及借鉴[D];湘潭大学;2010年
4 康小蕊;宏观调控行为可诉性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黄永庆;美国宪政史上黑人民权的演变[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梁筱娴;保释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7 陈光磊;美国民主宪政的实践和公民权利的演变[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8 吴玄;一战时期美国国内的粮食、食品供应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朱蕾;美国国会与总统的战争权之争[D];复旦大学;2011年
10 黄碧峤;保证金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鹏鹏;;为职权主义辩护[J];中国法学;2014年02期
2 江伟;崔蕴涛;;司法能动与职权主义——以民事诉讼为中心[J];中州学刊;2011年01期
3 谭和平;;职权主义理论及其对美国采购当事人救济的影响[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刘荣军;;民事诉讼中“新职权主义”的动向分析[J];中国法学;2006年06期
5 张斌;;论我国刑事审判中的“超职权主义”因素[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张恒源;;浅论民事诉讼中的新“超职权主义”[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09年01期
7 左卫民;;职权主义:一种谱系性的“知识考古”[J];比较法研究;2009年02期
8 邱志强;孙喻;;我国施行卷宗移送主义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检察官;2008年07期
9 王宗光;职权主义——我国行政审判模式的必然选择[J];政治与法律;2001年04期
10 刘晔峰;;案中窥探能动司法[J];法制与社会;2012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莉;;公诉方式改革的深化研究与探讨[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山东省新泰市人民法院 石洪彬;践行以当事人为本理念应实现“四个理念递进”[N];大众科技报;2008年
2 中国人民大学刑事错案研究中心 肖慎明;日本的“精密司法”与错案预防[N];人民法院报;2013年
3 陈平安 刘春彬;树立执行新理念[N];人民法院报;2005年
4 秦善勇;筑牢司法为民思想践行司法为民宗旨[N];新乡日报;2005年
5 ;聚焦执行热点 共商司法对策[N];人民法院报;2004年
6 吴兢;民事诉讼应构建“和谐新模式”[N];人民日报;2007年
,本文编号:8063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806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