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森林碳汇的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之建构
本文关键词:基于森林碳汇的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之建构
【摘要】:森林碳汇被认为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减缓气候变化的手段,京都规则下的森林碳汇交易是以清洁发展机制中的造林、再造林项目形式进行的,这为各国建立基于森林碳汇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模式。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已经提上议事日程,森林碳汇交易应当是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中的重要手段。基于森林碳汇的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的建构框架应主要围绕森林碳汇交易的法律地位、森林碳汇交易的主体、森林碳汇交易的总量控制以及森林碳汇交易配额的初始分配等几方面展开。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法学院;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
【关键词】: 森林碳汇 碳排放权交易 清洁发展机制
【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专项基金项目(12D099)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1554048)、(12514020) 东北林业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DL09BC09)
【分类号】:D996.9
【正文快照】: 森林碳汇交易是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减排措施,当前,“国际上森林碳汇交易存在两种市场:一种是基于《京都议定书》的‘京都规则’森林碳汇市场,另一种是不受《京都议定书》限制的‘非京都规则’森林碳汇市场”[1]。随着京都第一承诺期的结束,基于CDM的造林再造林碳汇交易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颜士鹏;;气候变化视角下森林碳汇法律保障的制度选择[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颜士鹏;;应对气候变化森林碳汇国际法律机制的演进及其发展趋势[J];法学评论;2011年04期
3 颜士鹏;;我国“非京都规则”森林碳汇项目的法律规制[J];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4 李怒云;宋维明;;气候变化与中国林业碳汇政策研究综述[J];林业经济;2006年05期
5 冯亮明;刘伟平;肖友智;;基于森林资源保护的碳排放权交易问题的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丽梅;王跃先;;中国林业碳汇交易法律制度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5期
2 王静;沈月琴;;森林碳汇及其市场的研究综述[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李谦;许燕;;基于林业碳汇项目的林木生物资产会计核算[J];财会月刊;2011年33期
4 陈先刚;赵晓惠;陆梅;;造林再造林项目碳汇能力有效性判别[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9年10期
5 洪贺;;黑龙江省发展碳汇林业对策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袁传武;张家来;袁凌云;孙亮;郑兰英;林冬荣;张华;涂文海;;碳汇林的营造与监测研究[J];湖北林业科技;2009年02期
7 冯亮明;肖友智;;企业碳排放权需求变量及其影响分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8 罗勇;;广东省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发展潜力的评价指标初探[J];广东林业科技;2010年01期
9 任飞;;论清洁发展机制下的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凌秀萍;龙江英;王朝龙;吴乔明;;发展贵州碳汇林业 推进贵州生态文明建设[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天飞;吴水荣;李智勇;;中国林业碳汇认证建设框架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2 李克恩;;温州林业碳汇发展之思考[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3 刘翰聪;;浅议森林碳汇的性质及其森林法律制度的协调[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龙健梅;李花蕾;;低碳经济与我国林业法律制度的协调[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5 田明华;赵景培;刘丹丹;;影响世界林产品贸易的几个重要问题[A];中国林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2008)[C];2008年
6 雷瑶;;浅议我国林业发展中基于CDM的森林碳汇[A];低碳经济与林业发展论——中国林业学术论坛·第6辑[C];2009年
7 韦洁;温远光;梁宏温;朱宏光;杨瑶青;王磊;林建勇;郑羡;阳永泉;杨健基;;巨尾桉造林和再造林对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4 人工林培育理论与技术论文集[C];2009年
8 罗勇;薛春泉;肖志慧;;广东省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发展潜力的评价指标初探[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0 林业与气候变化论文集[C];2009年
9 欧光龙;唐军荣;王俊峰;杨绍辉;卢振龙;胥辉;;云南省临沧市膏桐能源林造林项目碳汇计量研究[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0 林业与气候变化论文集[C];2009年
10 于天飞;李智勇;吴水荣;;中国林业碳汇认证建设框架研究[A];2010中国科协年会第五分会场全球气候变化与碳汇林业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娜;中国建立碳交易市场的可行性研究及框架设计[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余光英;中国碳汇林业可持续发展及博弈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肖志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光华;北京森林植被固碳能力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5 戴广翠;森林环境服务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6 王迪生;基于生物量计测的北京城区园林绿地净碳储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7 玉宝;晋西人工林基于水分生产函数的密度调控模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8 孙芳;中国农业温室气体减排市场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9 吴明;中北亚热带3种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蓄积特征及土壤有机碳稳定性[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10 秦磊;人工林红松木材及木制品碳素储存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静;基于社区的森林碳汇交易机制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2 丁言峰;生态价值评估方法研究及实例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3 崔秀平;温室体减排国际市场供需方策略博弈分析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阳;清洁发展机制碳汇造林优化模型及其价值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5 魏亚韬;我国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碳计量方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6 郭晓蕾;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补偿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7 李勇;生态哲学视野下的大同市林业发展[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8 朱志强;国际碳交易市场发展对我国相关上市公司的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9 王杏芝;森林碳汇期货市场化要素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10 王宏;永州市能源林碳汇计量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士鹏;;论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森林立法[J];法学杂志;2010年06期
2 方精云;郭兆迪;朴世龙;陈安平;;1981~2000年中国陆地植被碳汇的估算[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7年06期
3 李怒云;宋维明;;气候变化与中国林业碳汇政策研究综述[J];林业经济;2006年05期
4 李怒云,章升东,宋维明;中国林业碳汇管理现状与展望[J];绿色中国;2005年06期
5 刘伟平,戴永务;碳排放权交易在中国的研究进展[J];林业经济问题;2004年04期
6 陈根长;林业的历史性转变与碳交换机制的建立[J];林业经济问题;2005年01期
7 张小全,李怒云,武曙红;中国实施清洁发展机制造林和再造林项目的可行性和潜力[J];林业科学;2005年05期
8 武曙红;张小全;宋维明;;国际自愿碳汇市场的补偿标准[J];林业科学;2009年03期
9 王见;文冰;;我国“非京都规则”森林碳汇市场构建研究[J];中国林业经济;2008年03期
10 高广生,李丽艳;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进展及其核心问题[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谦;;清洁发展机制国内立法中的法律问题探讨[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龚微;;论清洁发展机制(CDM)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缺陷与完善——以气候变化国际立法相关规则为视角[J];政治与法律;2011年09期
3 牛哲莉;;《新伙伴计划》与《京都议定书》:竞争还是合作[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钟娟;魏彦杰;;排污权国际交易研究[J];商业时代;2008年36期
5 张梅;;《京都议定书》的实施与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J];有色金属;2007年02期
6 ;控制全球气候变化的法律问题及中国的应对[J];法治论丛(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陈程;;浅论《京都议定书》下的碳排放权交易[J];法制与社会;2007年01期
8 于天飞;;碳排放权交易的产权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9 荆珍;;森林碳汇市场改革的法律思考——以气候融资为视角[J];特区经济;2011年04期
10 斯建华;廖丹萍;;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立与完善[J];经济导刊;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亚娟;徐以祥;;论碳排放权交易法律机制:以气候变化为背景[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张宏乐;;《京都议定书》中清洁发展机制的国际法解读[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3 陆文彬;;清洁发展机制探析[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4年
4 李威;;论国际环境法律规制与国际经济发展的均衡——国际气候环境谈判路径的法经济学论证[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5 刘惠荣;杨凡;;《京都议定书》对我国碳税制度的影响[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6 翟勇;;应对气候变化的理性思考[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冷罗生;;构建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法律思考[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于红燕;孙法柏;;《京都议定书》批准与实施的前景分析[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9 刘翰聪;;浅议森林碳汇的性质及其森林法律制度的协调[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10 曾文革;陈娟丽;;林业碳汇国际法规则的谈判及我国的应对[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记者 刘华 周润健;解振华:推碳排放权交易条件尚不成熟[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2 本报记者 王振江 韩明伦 通讯员 李富良;为了国家的利益和声誉[N];驻马店日报;2008年
3 于文轩;《京都议定书》:为地球生命架设一道防线[N];检察日报;2005年
4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法学博士 霍政欣;国际社会保护环境的结晶:《京都议定书》[N];人民法院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韩芳;碳减排交易暴市场规则缺位[N];人民法院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吴丹;穆阳:欧盟的做法既不合理更不合法[N];中国民航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陈冠伶;国际碳交易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2 李明勋;解析京都议定书的作用与局限性[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3 黄小喜;国际碳交易法律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4 王宇松;碳关税法律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5 郝海青;欧美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6 宋俊荣;应对气候变化的贸易措施与WTO规则:冲突与协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陈贻健;气候正义论[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龚微;气候变化国际法中的差别待遇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鹏;《京都议定书》中清洁发展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何云云;清洁发展机制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张棉;论气候领域的国际合作机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4 张伟伟;清洁发展机制交易关系权利客体及其权利属性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5 曾智豪;清洁发展机制研究[D];外交学院;2008年
6 张志磊;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构建[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7 闫鹏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8 李超超;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9 刘东旭;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李湘沅;国际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176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817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