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环境法对我国生态化发展的影响——以北部湾地区为视角
本文关键词:国际环境法对我国生态化发展的影响——以北部湾地区为视角
【摘要】:国际环境法是关于国际环境问题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和,是主要调整国家在国际环境领域的具有法律拘束力的规章制度。文章以北部湾地区为蓝本,研究国际环境法对我国生态化发展的影响及运用,探讨在生态化进程中国际环境法实施和发展的途径。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
【关键词】: 国际环境法 生态化发展 北部湾 环境法制
【分类号】:D996.9
【正文快照】: 国际环境法是关于国际环境问题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和,是主要调整国家在国际环境领域的具有法律拘束力的规章制度。“环境保护无国界”,研究国际环境法对我国生态化发展的影响并加以运用,实现国内生态化发展与保护人类共同利益的统一,这既是重要的实践问题,也具有广泛的理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兴;;国际环境法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刍议[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2 张卫华;;国际刑法概念之辨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3 王艺;;跨国界环境损害国家责任——外来物种入侵承责问题研究[J];北方法学;2008年03期
4 沈四宝;谢进;;论WTO对区域贸易安排的法律规制——从“软法”的角度[J];北方法学;2012年03期
5 李滨;赵海峰;;论外层空间活动争端的解决机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张毅;;琉球群岛法律地位的国际法分析——兼论东海划界问题的新思维[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7 许健;;论国际法之“人类共同利益”原则[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8 顾华详;;论哥本哈根协议的法律价值——兼论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法律措施的完善[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苟大凯;;IRTMs视角看原产地规则[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10 周超;;国际公法教学之我见[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郑玲丽;;国际贸易关系的法治与全球治理[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七)[C];2008年
2 张辉;;论生态安全原则[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3 何芳芳;;分析国际环境法基本原则之预防原则[A];当代法学论坛(二0一一年第三辑)[C];2011年
4 许燕杰;;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环境管理机制探讨[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5 郑玲丽;;国际贸易关系的法治与全球治理[A];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二○○七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董箫;;拒绝司法与一国的国家责任[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琼;北极海域的国际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俊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地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王强;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郑少霖;航空联盟反垄断豁免法律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曹华;巴勒斯坦—以色列水争端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韩晓东;中国与苏丹石油合作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刘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刘丹;海洋生物资源国际保护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温融;应对气候变化政府间合作法律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10 梁红;循环经济中的价格形成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士锋;跨界环境损害法律责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官家辉;论海盗犯罪及其国际法管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王波;论政治犯罪不引渡原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常佼;从国际法视角看朝核问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刘民;外空立法的优先性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韩洋;大海洋生态系区域:海洋法新制度的构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刘凤同;关于跨界污染处理的国际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李慧;公海生物多样性法律框架及管理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杜秋菊;微型国家作为联合国会员国的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李心航;跨界环境损害的国家责任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那力;国际环境法律问题与中国[J];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03期
2 沈绿野,康宏强;论环境法理念的变迁对国际环境法的影响[J];河北法学;2004年12期
3 陈立虎;;国际环境条约浅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4 那力;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前瞻:人类环境问题与国际环境法[J];社会科学战线;1998年02期
5 林灿铃;;国际环境法实施机制探析[J];比较法研究;2011年02期
6 何艳梅;非政府组织与国际环境法的发展[J];环境保护;2002年12期
7 田琳;;国际环境法中环境影响评价手段的实施问题研究[J];世界环境;2005年05期
8 都蒙;;论国际环境法的实施机制[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年02期
9 蔡守秋;;论国际环境法(续)[J];法学评论;1981年05期
10 徐必成;经济、科技与国际环境法[J];福建环境;199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那力;;环境问题:人类之痛,法制之重(代译者序)[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2 张望英;谷德近;;关于沙尘暴防治的国际环境法的发展[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2年
3 胡斌;;植物基因资源权益的国际法律调整——《粮食和农业植物基因资源国际条约》评述[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2年
4 那力;孙丽伟;;从Amoco Cadiz案看环境损害赔偿问题[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4年
5 赵晴雨;;试论国际环境法上的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及其在实践中的困境和解决[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6 秦天宝;;论国际环境法的特点[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7 龚微;;论各自的能力与国际环境法的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8 ;论文集编印说明[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9 杨凡;董跃;;国际法视野下的北极环境法律问题研究[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10 ;论文集编印说明[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吕欣 通讯员 秦雨;中越北部湾双协定平稳实施两周年[N];广西日报;2006年
2 侯小健;北部湾渔船作业区域有限制[N];海南日报;2004年
3 徐志良;“中国海监”首次巡航北部湾边界[N];中国海洋报;2004年
4 常纪文;浅谈国际环境法的社会基地[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5 冯学军;泛北部湾跨境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N];广西日报;2009年
6 法学所 常纪文;国际环境法调整对象之辨析[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7 国泰 平安 英明;6·5世界环境日[N];中国包装报;2002年
8 林灿铃;国际环境法的目的及其法则[N];法治快报;2007年
9 武汉大学法学院 黄莹 刘洋;国际环境法中的可持续发展原则[N];中国人口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荆 龙;以法治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N];人民法院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卓英仁;论国际环境法发展趋向及对中国环境法影响[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那力;国际环境法的新理念与国际法的新发展[D];吉林大学;2007年
3 陈百贤;论船舶污染损害赔偿[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刘丹;海洋生物资源国际保护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丁明红;WTO体制下贸易与环境政策之法律协调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6 何艳梅;国际水资源公平和合理利用的法律理论与实践[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7 李伟芳;跨界环境损害法律责任论[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8 印辉;WTO环境规则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9 杨华国;论跨界环境损害的国际法律责任体系[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10 韩缨;气候变化国际法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丽;论国际环境法框架下的环保非政府组织[D];武汉大学;2004年
2 王立业;论国际环境法的可持续发展原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李瑶;风险预防原则与生物安全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4 唐斌;国际环境法基本原则法律属性探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5 孔祥文;论尊重国家主权和不损害国外环境原则的性质[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6 张进秋;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国际法管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7 刘蕊;论国际环境法中的风险预防原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8 徐强;传染病控制的国际环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9 王一一;论国际环境法的实施[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孟庆垒;论国际环境法中的谨慎行事原则[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474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847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