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32条在WTO条约解释中的适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32条在WTO条约解释中的适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WTO 条约解释 《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32条 补充资料 相关性 共同意愿
【摘要】:世界贸易组织(WTO)主要依靠规则(包括条约和协定)处理贸易纠纷。条约的适用离不开对条约的解释,故条约解释对于正确处理贸易纠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维也纳条约法公约》是条约解释的重要参考依据。本文拟探讨现有机制下《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32条在WTO中的适用,梳理了涉及到补充资料解释方法的25个案例,并针对案例所体现出的WTO争端解决机构的分析思路做一总结,具体包括对第32条与第31条的关系、补充资料解释方法适用前提、界定补充资料的标准之相关性和共同意愿进行探讨。
【关键词】:WTO 条约解释 《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32条 补充资料 相关性 共同意愿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93.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第一章 引言6-10
- 一、问题的提出6-8
- 二、文献综述8-9
- 三、本文研究的主要思路和主要贡献9-10
- 第二章《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32条与第31条在WTO条约解释中适用的联系和区别10-19
- 一、第32条和第31条在WTO中适用的的联系10-12
- 二、第32条和第31条在WTO中适用的的区别12-19
- 第三章《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32条的适用条件19-24
- 一、证实(confirm)19-20
- 二、决定(determine)20-22
- 三、补充资料解释方法适用的其他研究22-24
- 第四章 界定补充资料的标准之相关性(relevance)24-31
- 一、相关性是涉及到补充资料解释方法案例的共同属性24-27
- 二、如何确定相关性27-31
- 第五章 界定补充资料的标准之共同意愿(common intention)31-36
- 一、条约解释的目标在于确立各个当事国的共同意愿31-33
- 二、当条约本身存有疑义,,可以借助于协商历史来确定条约起草者的意图33
- 三、无共同意图不构成补充资料33-34
- 四、共同意愿和相关性共同构成判定补充资料的标准34-36
- 第六章:结语36-37
- 参考文献37-41
- 致谢41-43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潇溟;;围绕对反导条约解释的争论[J];世界知识;1987年07期
2 韩燕煦;;条约解释的特点——同国内法解释的比较研究[J];环球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3 龚笑笑;;条约解释的方法及其位阶[J];法制与社会;2009年17期
4 刘盛宇;;条约解释的制约因素[J];知识经济;2011年14期
5 李建;;论条约解释的原则[J];鸡西大学学报;2011年11期
6 陈华;税收条约解释方法的比较研究[J];中外法学;1999年06期
7 张乃根;;论中美知识产权案的条约解释(上)[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8年01期
8 连煜雄;;论条约解释的灵活性借鉴[J];法制与社会;2009年08期
9 刘俊杰;;BIT条款的解释问题研究[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4年01期
10 李秀芳;;试论条约解释的体系演化性——兼就“中国原材料出口限额案”争端裁决的一些思考[J];理论界;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衡;;WTO条约解释演进与中国服务谈判策略选择——以2005年美国博彩案为视角[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卷)[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东平;WTO争端解决中的条约解释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格;论“通常含义”的认定标准[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2 赵立元;《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32条在WTO条约解释中的适用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3 何娟;条约解释视野下的中国进口汽车零部件案[D];外交学院;2008年
4 李yN;论进化解释在条约解释中的运用及其限制[D];厦门大学;2014年
5 李志勇;世界贸易组织条约解释原则浅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6 孟毅;条约解释中的嗣后惯例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
7 卢峰;简评WTO争端解决机制下的条约解释[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8 靳峰;国际法院在领土争端中的条约解释问题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4年
9 莫娜;WTO争端解决中的条约解释规则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10 郝婷婷;GATT第3条下“相似产品”概念之争的分析与批评[D];清华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523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852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