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惩罚走向预防——中国政府加入《禁止酷刑公约任择议定书》相关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从惩罚走向预防——中国政府加入《禁止酷刑公约任择议定书》相关问题研究
【摘要】:禁止酷刑公约任择议定书是联合国制定的一个重要国际人权文件,是通过建立一个由独立的国际机构和国家机构对存在被剥夺自由者的地点进行查访的制度来促进禁止酷刑公约的实施,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从惩罚酷刑行为向预防酷刑发生的重大转变。中国迄今还没有加入该任择议定书。中国政府是非常有必要加入这一任择议定书的,同时加入该任择议定书目前在中国也是具备可行性的。当然,中国政府如加入该任择议定书,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一些挑战。但是,中国政府加入该任择议定书标志着中国对酷刑的遏制从惩罚开始走向预防,也是中国人权、法治、民主进步的重大机遇。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禁止酷刑公约 惩罚 预防 羁押场所巡视制度
【分类号】:D998.2;D920.0
【正文快照】: 1984年12月1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①(以下简称为《禁止酷刑公约》)。这是一个对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的预防和惩治作出了明确具体规定的专门性的国际公约,是世界禁止酷刑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宇冠;;批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相关问题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2 常欣欣;中国签署国际人权两公约的背景及意义[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199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秉志;杜邈;;中国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的刑事司法对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覃杰锴;;从“陷警门”案件论“刑讯逼供”之认定与解释[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23期
3 何志鹏;人权全球化与联合国的进程[J];当代法学;2005年05期
4 刘向红;死刑正当法律程序问题研究[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5 王英津;;自决权:并非分离主义的挡箭牌[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孙得利;;谈谈我国少数民族案件语言翻译问题[J];法律语言学说;2010年02期
7 郑智航;;中国适当生活水准权制度反思——以中国的廉租房制度为例[J];法商研究;2010年06期
8 刘昂;;酷刑概念解析[J];法学杂志;2007年05期
9 王文华;;论从人权保障角度反腐败[J];法学家;2007年02期
10 郑万青;;知识产权与人权的关联辨析——对“知识产权属于基本人权”观点的质疑[J];法学家;2007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焰;少数人的差别权利[D];山东大学;2011年
2 张慧霞;国际人权法视野下少数群体权利保护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3 盛义龙;未识别民族法律地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步文;侦查权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5 陈华杰;论死刑适用的标准[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6 祝平燕;社会转型期妇女参政的社会支持系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苗京平;刑事司法国际合作原理[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8 黄利;保释与取保候审制度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李霞;成年监护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焦世新;利益的权衡:美国在中国加入国际机制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攀;国内外艾滋病研究状况的文献计量学分析(1999-2008年)[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2 权基洪;紧急状态下公民基本权利的限制与保障[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紧跟;罪犯劳动权法律保障探讨[D];苏州大学;2010年
4 张琼;网络犯罪刑事管辖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5 王心敏;论劳动教养制度缺陷及立法构想[D];暨南大学;2010年
6 李法启;我国监狱罪犯权利保障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7 王辉;浅论刑讯逼供现象及其遏制对策[D];山东大学;2010年
8 李静;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权利及保障[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陶立新;和谐视野中的刑罚理念与刑罚制度构建[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10 刘宇婷;公民适足住房权及其救济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翠红;廉政制度结构探析[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2 谢青霞;;惩罚、矫正还是预防——近十年来新加坡青少年犯罪政策改革介绍[J];中国青年研究;2006年07期
3 张婷婷;;论我国刑罚目的的应然选择[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年07期
4 李翔;;对郑筱萸案的刑法学思考[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张蕾;张兰兰;;冲动的惩罚——关于激情犯罪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6年20期
6 王万方;;浅论制度[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7 贺珊;;论腐败、职务犯罪及其预防[J];理论界;2006年09期
8 刘娜;;论死刑的存废[J];经营管理者;2010年02期
9 王学军,果永红;夏季火灾特点及预防措施[J];武警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10 蒋宪平;职务犯罪的预防实践和研究[J];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兰彬;;发生爆破危害事故的成因与预防[A];中国爆破新技术Ⅱ[C];2008年
2 吴惠君;赵颖;;广州地区部分早孕妇女与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的初步研究[A];第九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3 应群芳;;中药不良反应的常见因素与预防[A];浙江省2005年中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乔奎红;景国勋;王振江;;矿井瓦斯爆炸的特征及控制初探[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陈海Oz;欧秀华;黄俊荣;;家蚕不越年卵的发生与防治[A];云南省茧丝绸协会成立暨第一次会员大会论文集[C];2008年
6 夏玉存;;如何防治痔疮复发及其作用的机理[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次大肠肛门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黄选华;黄夏冰;;脑脉泰胶囊预防脑卒中复发的临床研究[A];第三届泛中医论坛·思考中医2007——中医“治未病”暨首届扶阳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裴昌录;;便秘患者如何预防肛裂[A];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换届会议暨便秘专题研讨会论文专刊[C];2007年
9 甘东;赵必华;;高职院校学生自杀态度调查[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李桂萍;白玉芳;邢菊兰;李国英;;丙型肝炎的实验诊断及预防[A];第一届宁夏医学会检验学分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弘历通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华烨 王家华;谁在惩罚我们?[N];科技日报;2001年
2 周纳新;教育孩子慎用惩罚[N];陕西日报;2000年
3 阿泰;“惩罚”后遗症[N];中国贸易报;2000年
4 金色世纪公司董事长助理常务副总经理 景素奇;变惩罚为激励的艺术[N];中国经营报;2001年
5 董长军、载景涛;强化惩罚激励机制[N];解放军报;2000年
6 主治医师 马晓琼;莫要轻言“性惩罚”[N];大众卫生报;2000年
7 韦实;关键是如何“惩罚”学生[N];中国教师报;2002年
8 本报评论员;正义的惩罚[N];人民法院报;2001年
9 朱军;建立“失信”惩罚制度[N];深圳商报;2002年
10 童大焕;一次错失就该惩罚终身?[N];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嘉司;竞技体育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刘新;线粒体DNA A1555G突变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线粒体聋病分子机制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3 刘静君;肝郁体质与更年期综合征相关性的理论与流行病学调查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年
4 刘庆华;老年人呼吸机相关肺炎综合干预和发病机制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吕红梅;秦汉士人犯罪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6 夏数数;rhTGF-β_1与手法对兔颈椎间盘早期退变延缓作用及其机理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7年
7 周嫣;心脏直视手术切口细菌学研究及切口污染的预防[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8 李传友;结核分枝杆菌黏附素HBHA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2005年
9 肖海军;预防粘连羧甲基壳聚糖复合膜的制备工艺及医学应用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10 王本旭;人巨细胞病毒M抗原表位的筛选与初步应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子明;我国司法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及其预防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2 陆恬;重新犯罪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3 蔡国胜;黑恶势力犯罪的预防与打击对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4 吴惠君;广州早孕妇女与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的初步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5 韩冰;营口市道路交通安全预防体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6 程龙飞;福建省鸭疫里默氏菌病防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7 刘文辉;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认识、预防及处理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彭艳玲;未成年人偏差行为及其预防[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黄瀚斌;群体性治安事件的预防与处置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10 姚梅娟;职务犯罪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667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866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