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眼的朱斯提提亚——评《气候变化的正义》
本文关键词:蒙眼的朱斯提提亚——评《气候变化的正义》
更多相关文章: 气候变化 分配正义 矫正正义 人均法 发展权
【摘要】:气候变化是21世纪最大的挑战之一,根据何种正义原则分配各国的历史与未来责任是气候谈判的核心要义。发达国家在几次工业革命之后,已经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而今天的发展中国家要走向现代化,也需要共同的发展权,平等地利用环境容量资源来实现固有的人权与尊严。因此,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正义问题上,发达国家不能罔顾历史排放与人类平等的发展权,也不能以双重标准来逃避现实,更不得将气候变化的目的与手段混淆以模糊责任。面向未来,我们应该以人均法作为正义分配的形式,在综合考量历史责任与发展权的基础上,制定更为科学、可行的全球协议。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分配正义 矫正正义 人均法 发展权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96.9
【正文快照】: 正义与气候变化正义有着一张普洛透斯似的脸,变幻无常,随时可呈现出极不相同的面貌。作为自然资源的大气本属于免费品,由大自然提供且并不稀缺,但当其变得稀缺并需求急剧上涨的时候,则应该通过经济办法与正义原则来分配。①气候变化中的正义问题,已经俨然成为全球各国气候谈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建廷;;气候正义的僵局与出路——基于法哲学与经济学的跨学科考察[J];当代亚太;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姚莹;;“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下海运减排路径探析[J];当代法学;2012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曹晓鲜;气候正义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2 华启和;气候问题政治博弈的伦理共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气候变化公约》:商业界能发挥什么作用?[J];产业与环境;1995年01期
2 毕青华;;后京都时代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之路[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3 杨华;;生物多样性适应气候变化法律问题初探[J];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4 吴军;张称意;徐海根;;《生物多样性公约》下的气候变化问题:谈判与焦点[J];生物多样性;2011年04期
5 李威;;论国际环境法的科技生态化目标——以应对气候变化为视角(上)[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9年05期
6 张建伟;;气候正义与气候变化的国际法律应对[J];武大国际法评论;2010年02期
7 万静;申超;;未来气候变化国际立法谈判中的中国立场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8年19期
8 李威;;基于气候变化的国际环境法经济学考量[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杨泽伟;;论气候变化对人权国际保护的影响[J];时代法学;2011年01期
10 朱晓勤;温浩鹏;;气候变化领域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困境、挑战与发展[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惠荣;刘秀;陈奕彤;;国际环境法视野下的北极生态安全及其风险防范[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11年
2 于红燕;孙法柏;;《京都议定书》批准与实施的前景分析[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3 翟勇;;应对气候变化的理性思考[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唐双娥;;论气候变化与风险防范原则[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11年
5 谷德近;;从巴厘到哥本哈根:气候变化谈判的态势和原则[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缪东玲;;打击木材非法采伐及其相关贸易的国际进程分析[A];低碳经济时代的林业技术与管理创新[C];2010年
7 蒋亚娟;徐以祥;;论碳排放权交易法律机制:以气候变化为背景[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8 曾皓;;论国际组织中的比例平等原则[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9 王欢欢;;欧盟环境法的最新发展、不足与启示[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那力;;环境问题:人类之痛,法制之重(代译者序)[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 毛如柏;对气候变化人为原因的法律控制[N];中国气象报;2003年
2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金永明;“海洋的世纪”需要“和谐海洋”[N];解放日报;2009年
3 CBN记者 冯迪凡;联手致力哥本哈根大会达成法律协议[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王振江 韩明伦 通讯员 李富良;为了国家的利益和声誉[N];驻马店日报;2008年
5 于文轩;《京都议定书》:为地球生命架设一道防线[N];检察日报;2005年
6 记者 林妍;通过有效立法发展绿色经济已成各国共识[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7 本报特派哥本哈根记者 方利平 吴倩;发达国家应率先大幅减排[N];广州日报;2009年
8 记者 刘文晖;周永康致信祝贺国际法哲学与社会哲学大会召开[N];检察日报;2009年
9 郭烁;第24届国际法哲学与社会哲学大会在京召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CBN记者 王慧卿;《里斯本条约》终获欧盟国家“全票”通过[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俊荣;应对气候变化的贸易措施与WTO规则:冲突与协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郭冬梅;应对气候变化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3 龚微;气候变化国际法中的差别待遇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4 郝海青;欧美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5 宿晓;国际正义与全球正义辨[D];吉林大学;2006年
6 黄小喜;国际碳交易法律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7 陈贻健;气候正义论[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王晓丽;国际环境条约遵约机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薛狄;国际法对生物燃料问题的多维规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王慧;环境税合法性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瑜艳;论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在气候变化国际立法中的分歧与发展[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赵贺;京都议定书下清洁发展机制初探[D];外交学院;2008年
3 杨楠;气候变化之国际法应对[D];吉林大学;2010年
4 舒馨;气候变化下世界贸易组织之作用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孙健;控制气候变化的国际法律机制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6 李英丽;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吴昊;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权利义务配置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陈奕彤;国际法视角下的气候变化西方语境与中国因应[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9 张伟伟;气候变化条约遵约机制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10 孔令颖;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法律体系的完善[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026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902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