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际人道法上新武器的审查机制
发布时间:2017-09-26 06:47
本文关键词:论国际人道法上新武器的审查机制
更多相关文章: 《第一附加议定书》第36条 新武器的审查机制 国际人道法
【摘要】:新武器的审查机制在国际人道法上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早在1868年,对新武器进行审查的建议就被写入了《圣彼得堡宣言》,该宣言是首部明确提出这一概念的国际文件。1977年,《日内瓦公约第一附加议定书》第36条将落实新武器的合法性审查确认为各缔约国的国家义务,要求各缔约国建立国家层面的审查机制。该条款在《圣彼得堡宣言》的基础上提出了更为具体的审查要求,正式确立了现有的新武器的审查机制。该机制的主要内容包括:新武器的概念界定和审查的法律依据、主体、时机以及范围问题。 对新武器进行审查,是为了避免“非法”武器的研发和使用引起新的战争灾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过去的30余年里,新武器的审查机制并没有如预期的那样得以很好的落实。根据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提供的数据,,现阶段只有瑞典、美国和比利时等极少数国家,按照国际人道法的要求建立了国家层面的新武器的审查机制。通过分析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的实践经验,不难发现现行的新武器的审查机制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机制本身缺乏可操作性且约束力不足、缔约国国内审查义务难以落实以及缺乏交流和互助机制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问题,使得现行的新武器的审查机制并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正是这些问题使得各缔约国在落实新武器的审查机制时遇到了重重困难,也直接导致了绝大多数国力有限的国家由于无法解决这些问题而直接搁置了对新武器的审查机制的落实。 现阶段军事技术发展迅速,大量的新武器被研发或投入使用,新武器的审查机制的落实和完善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问题。针对上述新武器的审查机制存在的三个方面的问题,在完善该机制时也可以分三个方面进行:首先,是完善机制本身,各国可以通过协商达成新的国际文件弥补现有机制缺乏可操作性和约束力的问题;还可以通过组建协助落实新武器的审查机制的国际组织等手段促进新武器的审查机制的落实。其次,还可以制定具体的国内审查机制指南,帮助各缔约国建立或完善国内审查机制。最后,加强国家间的交流也是必要的,这有助于各国在实践新武器的审查机制时,相互借鉴、补充,使得新武器的审查机制尽快的在各国得到广泛的落实。
【关键词】:《第一附加议定书》第36条 新武器的审查机制 国际人道法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9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1章 导论8-14
- 1.1 选题背景8-9
- 1.2 选题意义9
- 1.3 文献综述9-12
- 1.3.1 国外相关研究9-10
- 1.3.2 国内相关研究10-12
- 1.4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12-14
- 1.4.1 研究思路12-13
- 1.4.2 主要研究方法13-14
- 第2章 新武器的审查机制的由来及其主要内容14-24
- 2.1 新武器的审查机制的由来14-16
- 2.1.1 新武器的审查机制的首次提出14-15
- 2.1.2 新武器的审查机制的正式确立15
- 2.1.3 ICRC 在促进实施新武器的审查机制中发挥的作用15-16
- 2.2 新武器的审查机制的主要内容16-24
- 2.2.1 新武器的界定16-17
- 2.2.2 审查的法律依据17-20
- 2.2.3 审查的主体20-21
- 2.2.4 审查的时机21
- 2.2.5 审查的范围21-24
- 第3章 新武器的审查机制的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4-31
- 3.1 新武器的审查机制实施的现状24-26
- 3.2 新武器的审查机制实施存在的问题26-31
- 3.2.1 审查机制缺乏可操作性26-28
- 3.2.2 国内审查义务落实难28-30
- 3.2.3 缺乏交流和互助机制30-31
- 第4章 新武器的审查机制的完善路径31-38
- 4.1 弥补机制缺陷,增加可操作性31-33
- 4.1.1 达成新的国际条约31-32
- 4.1.2 组建国际性新武器审查组织32-33
- 4.1.3 明确违反审查义务的国家责任33
- 4.2 帮助缔约国建立国内审查制度33-36
- 4.2.1 完善国内立法34
- 4.2.2 明确审查机构34-35
- 4.2.3 建立完整的审查程序35-36
- 4.2.4 明确审查结论的效力36
- 4.3 交流平台的建立和国际人道法的普及36-38
- 4.3.1 建立各国武器审查实践经验的分享平台37
- 4.3.2 加大国际人道法的普及和传播力度37-38
- 结语38-39
- 参考文献39-42
- 致谢42-4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4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德明;朱路;;《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核查制度介评[J];法学评论;2009年04期
2 徐军华;;非致命武器使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分析——以国际人道法为视角[J];法学评论;2010年05期
3 张侃;国际人道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思考[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杜怀强;;“非人道”的亚核武器贫铀弹[J];国防科技;2006年06期
5 黄德明;朱路;;贫铀武器合法性的国际法考量[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潘舰萍;史如松;;新概念武器研发和使用的伦理考量[J];世纪桥;2011年17期
7 冷妹;毛国辉;;国际人道法对武器装备发展的影响——基于“动机-手段-后果”的路径分析[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8 让·艾伯特,王祥山;国际人道法关于武器的规则及其发展[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9 俞正山;武器和技术发展对国际人道法的挑战[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0 毛国辉;冷妹;;论科学技术与国际人道法的嬗变[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本文编号:9220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922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