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际海底生物资源开发制度的构建
本文关键词:浅析国际海底生物资源开发制度的构建
更多相关文章: 国际海底 人类共同继承财产 联合企业安排 获取与惠益分享
【摘要】:国际海底生物资源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直接原因在于该资源所蕴藏的巨大商业价值,而公正、合理的分享这些价值有赖于开发制度的构建。国际海底生物资源开发制度的构建,法律属性的明晰是基础,获取模式的选择是关键,惠益分享制度的构建是落脚点。研习现有国际法的规定,结合资源本身的特征,国际海底生物资源的法律属性应为人类共同继承财产,获取模式宜采用联合企业安排,而在其惠益分享制度的构建中,应弱化货币惠益分享,强调非货币惠益分享,以使资源所衍生利益公平的惠及各个国家。
【作者单位】: 济南大学;
【关键词】: 国际海底 人类共同继承财产 联合企业安排 获取与惠益分享
【基金】: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重大项目“海洋强国战略下中国在国家管辖外海域权益的法律保障”(14JJD820003) 2015年度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课题“国际法视角下的南海岛礁建设问题研究”(15SFB303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993.5
【正文快照】: 20世纪70年代起,伴随海洋科学研究的大规模展开,人类逐渐获知以热液喷口、冷水珊瑚礁等为代表的国际海底生态系统孕育着大量生物资源。1卓越的极端环境适应能力和独特的生理、代谢结构及酶系统使得国际海底生物资源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科研价值与生态价值。2然而,作为《联合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江海;初凤友;冯军;;深海底热液微生物成矿与深部生物圈研究进展[J];自然科学进展;2005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皓文;陈颖稚;;我国深海地微生物学研究状况分析[J];海洋地质动态;2009年07期
2 曹红;曹志敏;;西南印度洋中脊海底热液活动[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1年01期
3 蔡雄飞;陈斌;魏启荣;罗中杰;王浩霖;;现代大洋喷口生物的特征与远古时期的类比及其启示[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0年04期
4 雷吉江;初凤友;李小虎;于晓果;韩喜球;陶春辉;杨克红;;西南印度洋中脊热液羽状流中微生物化石的发现及意义[J];微体古生物学报;2009年01期
5 杨瑞东;鲍淼;魏怀瑞;王伟;王强;;贵州天柱寒武系底部重晶石矿床中热水生物群的发现及意义[J];自然科学进展;2007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庞艳春;川西昌台地区晚三叠世生物群落特征及环境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2 王晓媛;东太平洋海隆13°N和大西洋Logatchev热液区附近热液柱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3 卢汉良;海底观测网络水下接驳盒原型系统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孙晓霞;赤道东太平洋水体及西南印度洋热液活动区水体悬浮颗粒矿物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5 潘依雯;海底热液探测的电化学传感器制备与海上试验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慧;耐热糖苷水解酶57家族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功能鉴定[D];暨南大学;2011年
2 安秀芳;磁铁矿矿坑水细菌分离与多样性分析[D];河北大学;2011年
3 郑媛;生物膜分形结构形成的模拟及理论分析[D];天津大学;2007年
4 魏怀瑞;贵州早寒武世黑色岩系热(液)水沉积特征及热水生物群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5 陈森平;生物膜复杂系统结构形成演化模型及应用[D];天津大学;2009年
6 费利东;湖南省新生铜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7 安成龙;EPR区海洋悬浮体矿物学研究—矿物组成及其与海底热液活动的联系[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8 郑世雯;湖南天门山寒武系牛蹄塘组底部生物成矿[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要闻[J];当代兵团;2014年09期
2 虞源澄;;联合国国际海底会议新进展——评述法国、日本、苏联、印度的矿区申请获得批准[J];海洋与海岸带开发;1988年04期
3 邓杭;;我国获印度洋1万平方公里海底矿区开采权[J];共产党员;2011年24期
4 李红云;中国与国际海底开发制度[J];海洋开发与管理;1994年04期
5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记者 赵建东;我国有望获得第三块国际海底矿区[N];中国海洋报;2013年
2 记者 袁于飞;国际海底新增10个“中国名”[N];光明日报;2013年
3 张国祯;峥嵘岁月建功立业[N];中国海洋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张晓丽;国际海底探“宝”权有多少含金量[N];辽宁日报;2011年
5 特约记者 周建政;青岛海地所参与国际海底矿产勘查[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6 方晓;中国进军深海资源再有斩获[N];东方早报;2013年
7 记者 陈瑜;我国获得第二块享有优先开采权的海底矿区[N];科技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周超;国际海底的博弈[N];中国海洋报;2014年
9 记者 金昶;推进大洋工作向纵深发展[N];中国海洋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浩;国际海底地学信息空间数据库系统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蒋莉莉;国际海底开发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9331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933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