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分析
本文关键词:《劳动合同法》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大学》 2010年
《劳动合同法》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分析
李俊枫
【摘要】: 2007年《劳动合同法》立法通过,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劳动合同法》针对以往劳动合同签约率低、合同短期化严重、滥用“试用期”和劳务派遣等问题,对现行《劳动法》以及地方劳动立法的很多方面进行了重大调整,大幅度提高了劳动者权益保护水平。围绕着法定劳动者保护水平的提高产生了激烈的争议,焦点在于劳动者保护水平提高后对劳动力成本以及就业水平究竟产生怎样的影响。一种意见认为《劳动合同法》极大地规范了劳动合同的签订,有利于稳定劳动合同关系的形成,因此该法对就业不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劳动合同法》的一些规定比较僵化,制约了企业的选择,从而可能影响企业的雇佣行为进而影响就业水平。 国外有不少文献分析了就业保护(employment protection)或就业管制(employment regulation)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在理论方面,这些文献分析了就业保护对就业成本进而对就业水平的影响,大部分文献认为就业保护会引起就业水平的下降。在实证方面,这些文献检验了就业保护制度和就业水平的相关关系,大部分文献得出的结果都是显著的,但是由于指标的衡量误差、计量方法的局限等种种原因,就业保护和就业水平之间的关系还是很难捕捉的。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讨论《劳动合同法》对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影响,从理论上明确该法对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的影响。在就业数量方面,本文利用动态优化的方法分析了在不确定条件下《劳动合同法》给企业的雇佣行为带来的影响,进而给就业数量带来的影响。文章的结论是《劳动合同法》对就业数量的影响是有限的,不会导致就业数量大幅下降的情形出现。对就业数量影响较大的是实际工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增长。在就业质量方面,本文探讨了《劳动合同法》约束下企业和劳动者的博弈,得出的均衡结果说明积极落实劳动合同法可以实现企业利益和劳动者利益一致的双赢结果。从长期来看,《劳动合同法》有助于提升劳动者的就业质量。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922.52;F249.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会石;;合同法在当代市场经济体系中的作用探析[J];商场现代化;2013年1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邱友锋;新劳动合同法与企业用人决策、员工人力资本投资[D];复旦大学;2011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星彤;;《劳动合同法》对企业用工成本的影响[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 唐波;张宇莹;陈德棉;;投资决策理论新发展——实物期权理论研究综述[J];财贸研究;2006年06期
3 李春云;;《劳动合同法》对企业解雇成本的影响分析[J];当代经济;2008年10期
4 王一兵;张东辉;;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研究[J];当代财经;2009年01期
5 李爽;;《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的动态及影响分析[J];宏观经济管理;2008年09期
6 王跃恒;高丽诗;王智伟;;银行项目信贷风险决策分析[J];经济数学;2009年01期
7 张继彤;;劳动合同法的成本效应分析[J];经济学家;2009年03期
8 谢增毅;;《劳动合同法》的背景、内容及实施[J];今日中国论坛;2008年01期
9 国福丽;;国外就业质量评价指标研究概述[J];中国劳动;2009年10期
10 刘素华;就业质量:概念、内容及其对就业数量的影响[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5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美蓉;;在风险中性的假设下求证Black-scholes公式[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黄仁懿;黄丹;;在不确定环境下战略期权对战略决策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3期
3 张居盛;许晓琼;;我国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4 施颖燕;;可撤销租赁合约估价:基于二叉树模型的分析[J];安顺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5 李波;;亚式股票期权的定价及其在期股激励中的应用[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冯德育;;分数布朗运动条件下回望期权的定价研究[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7 刘玉明;刘长滨;;实物期权理论在房地产投资项目决策中的应用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覃正标;蒲云;胡敏杰;;基于模糊实物期权的基础设施BOT项目价值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文竹;郑巍山;;我国欧式认购权证的负溢价[J];北方经济;2008年14期
10 陈畴镛;杜磊磊;;基于实物期权方法的新技术商业化决策分析[J];北方经济;2009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长青;腾英跃;;中国煤转油项目战略研究[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肖永泼;;劳动合同法与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意愿[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彭卫;党耀国;;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的优化[A];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吴志娟;肖虹;;新所得税法激励了R&D投资吗?——基于实物期权的数值分析[A];当代会计评论(第2卷第2期)[C];2010年
5 余冬平;;基于期权博弈的多因素投资决策模型[A];2009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2)[C];2009年
6 刘彬;蔡强;;电力金融市场与发电投资中的实物期权[A];中国企业运筹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李素丽;何穗;;具有时变参数的欧式回望期权的定价[A];第八届中国青年运筹信息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6年
8 曹国华;陈冀;;随机利率、时间偏好不一致与实物期权定价[A];第十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8年
9 徐建强;彭锦;;模糊彩虹期权定价[A];第二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孙玉东;董立华;;分数跳-扩散环境下永久美式期权定价模型[A];第三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高京广;非线性随机系统的稳定、镇定与优化[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松;股票错误定价背景下我国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陈近;反向抵押贷款风险定价模型的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俞萍萍;激励政策下发电企业可再生能源战略投资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6 孙钰;基于奇异摄动理论的马尔可夫机制转换波动模型下的期权定价[D];东华大学;2011年
7 刘凌波;中央企业投融资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徐平国;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就业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聂磊;移动商务联盟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廖俭;基于实物期权视角的公司流动性定价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丽丽;重置期权的保险精算法定价[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贾莉莉;跳扩散模型下几种奇异期权的保险精算定价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沈红梅;有违约风险的期权定价模型研究及其数值计算[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侯晨曦;实物期权在房地产投资决策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江馥莉;随机波动率情形下期权定价问题的数值解法[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涂晓康;基于学习型期权的财务战略风险监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文娟;基于微分博弈的发电商报价模型及其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刘玉;非对称条件的房地产投资期权博弈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李佩林;跳—扩散过程下美式期权的傅立叶变换定价[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帅领;基于实物期权的创业投资决策方法探讨[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春云;;《劳动合同法》对企业解雇成本的影响分析[J];当代经济;2008年10期
2 王一兵;张东辉;;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研究[J];当代财经;2009年01期
3 唐跃军;赵武阳;;解雇成本、市场分割与《劳动合同法》——基于理论模型对《劳动合同法》争议的新解释[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年07期
4 魏小军;;《劳动合同法》中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规定对劳资关系的影响——社会实证与效益评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期
5 陆义敏;;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劳动合同法约束下员工和企业行为分析[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6 张建武;高松茂;;《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肖永泼;;劳动合同法与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意愿[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宏洛;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劳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邱友锋;新劳动合同法与企业用人决策、员工人力资本投资[D];复旦大学;2011年
2 叶倩;试析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0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会石;;合同法在当代市场经济体系中的作用探析[J];商场现代化;2013年14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晓路,刘溶沧;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人力资本开发的财政政策选择[J];财贸经济;2000年08期
2 刘朝才;彭朝晖;李应求;;指数O-U过程及其在投资项目价值研究中的应用[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3 李应求;冯荣丽;彭朝晖;;基于回归分析的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定量研究[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张建武;刘光辉;周异;;《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力市场影响:分析框架及其政策含义[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程延园;;《劳动合同法》:构建与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6 丁大建,高庆波;毕业了你将去哪里——2003年北京地区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意愿调查分析[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海市劳动合同规定[J];新法规月刊;1996年01期
2 ;入股与未入股职工的待遇是否相同?[J];中国工运;1998年09期
3 ;医院临时工可以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吗?[J];创业者;1999年12期
4 任雪红;“中止”非“终止”[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0年11期
5 ;强扭的瓜儿怎能甜?[J];中国劳动;2001年05期
6 孙爱军;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几个问题[J];中国劳动;2001年07期
7 钱炼;能否终止劳动合同[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1年04期
8 ;未签劳动合同就能逃避法定义务吗?[J];中国劳动;2002年01期
9 郝鹏涛;劳动合同期满未终止的法律后果[J];新西部;2003年05期
10 ;未签劳动合同受工伤该咋办[J];社区;2003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标;王光荣;李晓义;张立党;;无期限劳动合同限制与劳资行为——来自实验的证据[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费信安;;正确把握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的区别合理选择企业用工形式[A];上海烟草系统2006年度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6年
3 朱卫红;;论作为劳动合同“法定终止要件”的退休年龄[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宪法与人权委员会、行政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暨“律师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薛济民;;合同法与劳动法关于合同效力规定的比较[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徐阳;;倒签《劳动合同书》的终止日期是否有效[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陆敬波;刘丽珍;徐梦云;;违法解雇若干法律问题探讨[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赵宇奇;赵星奇;;关于劳动合同几个问题的思考[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文阳;;劳动合同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法律价值[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朱卫红;;论作为劳动合同“法定终止要件”的退休年龄[A];中国合同法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10 任泳慧;;论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意义及法律效力[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N];新华日报;2003年
2 张书喜;[N];安徽日报;2007年
3 ;[N];中国企业报;2006年
4 肖波 张平;[N];楚雄日报(汉);2006年
5 杨志峰 姚小华;[N];陇东报;2006年
6 赵胜利;[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
7 马璐瑶;[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8 赵翔;[N];工人日报;2008年
9 郑向鹏;[N];深圳特区报;2008年
10 吴赛勋;[N];中国矿业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帆;劳动合同中的合意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2 孙睿君;我国就业保护法律对劳动力市场影响的实证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3 丁婷;劳动合同违约责任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4 太月;劳动违约责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翁杰;基于雇佣关系稳定性的人力资本投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刘松珍;调职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张颖慧;企业组织变动与工作权保障[D];吉林大学;2012年
8 王鹏炜;我国公立高等学校教师聘任制的法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何雪飞;中国建筑业农民工工资权利救济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侯玲玲;经济全球化视角下的中国企业工资形成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胤;论实际履行原则[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2 张怡超;劳动合同单方解除法律制度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3 马秋实;劳动合同解释方法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杨军;我国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洪秀丽;劳动合同若干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罗贝妮;论雇佣合同与劳动合同之关系[D];武汉大学;2005年
7 余琼琼;论劳动合同制度中的亲自履行原则[D];苏州大学;2010年
8 尤垒;论劳动合同的违约责任[D];苏州大学;2003年
9 付雷;关于企业规避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问题的案例分析[D];兰州大学;2010年
10 雷向春;论单方解除劳动合同[D];吉林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劳动合同法》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70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127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