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善意取得制度中的转让合同效力问题——兼谈《合同法》第51条与《物权法》第106条之关系
[Abstract]:Through the comparative law investigation of the origin and mode of bona fide acquisition system, it can be found that bona fide acquisition under different modes of real right change is based on the premise that "there are no other defects in the transfer contract except the unauthorized division". When compiling our national code in the future, it should be coexisting with the constituent elements stipulated in Article 106 of the property Law as one of the constituent elements of bona fide acquisition.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bona fide, due to the formulation of the right to publicize the principle of public trust, the unauthorized transfer contract becomes entitled to transfer, which can be used as the basis of each contract claim right. The interpretation of Article 51 of the contract Law and the mode of real right change do not affect the cognizance of the validity of the assignment contract when obtained in good faith, but only affect the determination of what is the "contract of assignment".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崔建远;;出卖他人之物合同的效力设计——善意取得构成要件的立法论[J];河北法学;2006年03期
2 王利明;;善意取得制度的构成——以我国物权法草案第111条为分析对象[J];中国法学;2006年04期
3 孙宪忠;再谈物权行为理论[J];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卫;;信托受益权:物权?债权?抑或新权利?[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焦明晶;;优先权制度的功能分析及立法设计[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刘德良;网络时代物权法的价值理念与基本原则[J];长白学刊;2004年04期
4 颜延;中国会计国际化的路径选择——无形资产准则国际差异的制度背景与解决方案[J];财经研究;2004年12期
5 王金根;;论不动产善意取得——兼论《中国民法草案物权编》的完善[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屈茂辉;物权公示对象辨正[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张明;不动产登记簿的功能和效力[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尹伟民,刘云龙;物上请求权的性质与消灭时效[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9 徐涤宇;无因性原则之考古[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王全弟,佘轶峰;非依法律行为的不动产物权变动研究——以实质主义登记立法为背景[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谢鸿飞;法律行为的民法构造:民法科学和立法技术的阐释[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李凤章;登记限度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3 马栩生;登记公信力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郭海峰;物权行为的法律价值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5 鄢梦萱;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6 林旭霞;论虚拟财产权[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7 陈永强;美国房地产交易法律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颂琳;论无权处分[D];郑州大学;2003年
2 杨佳红;物权行为基本理论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3 王军;从物权行为理论谈我国物权变动立法模式的选择[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4 周行君;提单与国际贸易中货物所有权转移的关系[D];苏州大学;2003年
5 张旭昕;物权变动中第三人利益保护机制的法理分析[D];清华大学;2003年
6 张骏;物权行为理论探讨[D];华东政法学院;2002年
7 吴一鸣;论物权行为之客观性及与无因性的关系[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8 郑耀春;取得时效立法考察与立法设计[D];吉林大学;2004年
9 贺小苗;所有权保留若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10 李程;合同法定形式若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诚信;我国物权变动理论的立法选择(下)[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2 崔建远;;出卖他人之物合同的效力设计——善意取得构成要件的立法论[J];河北法学;2006年03期
3 蔡立东;;转让合同效力与善意取得构成的立法选择——基于立法技术的考量[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2期
4 孙宪忠;物权行为理论探源及其意义[J];法学研究;1996年03期
5 谢怀h;,程啸;物权行为理论辨析[J];法学研究;2002年04期
6 崔建远;无权处分辨——合同法第51条规定的解释与适用[J];法学研究;2003年01期
7 吴国U,
本文编号:25216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2521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