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论无权处分的效力——基于《合同法司法解释三》第3条的再思考

发布时间:2019-09-30 14:57
【摘要】:我国立法未采纳物权行为理论,无权处分应指无权处分人与第三人订立的作为物权变动原因行为的合同。通过比较法上的考察可以看出,各国以及国际条约对无权处分效力的处理并不一致,不存在明朗的无权处分效力的发展趋势。从我国的物权变动模式、善意第三人利益的保护以及民法体系和谐等角度来看,"债权合同效力待定说"与"处分行为效力待定说"均存在不足。应根据缔约时第三人的主观状态确定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第三人恶意时,无权处分效力待定;第三人善意时,无权处分行为有效。如此确定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符合无权处分制度的立法目的,实现了善意第三人利益的合理保护,维护了民法体系的和谐。
【作者单位】: 巢湖学院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
【分类号】:D92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孙鹏;论无权处分行为——兼析《合同法》第51条[J];现代法学;2000年04期

2 王利明;论无权处分[J];中国法学;200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建东;曾见;;情谊行为还是法律行为——德国联邦最高法院“女方停服避孕药”案评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2 范婷婷;;略论代位权行使的效力[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3 汪传才,凌艳传;论缔约过程中的告知制度[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4 张颖杰;论国企改制的产权构建[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5 张友连;;论占有制度的法律价值——兼论《物权法》中占有制度的完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蒋辉宇;;论合作社的法人地位与社员的责任形式——对当前学界有关合作社法人地位研究的反思[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鲁忠江;吴向阳;;论保险合同中不利解释原则的适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许翠霞;;动物真的能够成为法律主体吗?——关于法律主体的前提性说明[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9 郑晓剑;陶伯进;;侵权责任能力视域内《侵权责任法》第32条与第33条之解释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10 陆丹;;论医疗机构在“错误出生”中的法律责任[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美根;;论专利默示许可——以对专利产品合理期待使用为目标[A];专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2 杨铁军;;消费者合同中信息均衡性实现研究——以民法为视角[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蒋光辉;;无权处分合同效力的法经济学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4 李晨;;法律经济分析的规则视角问题及其实践应用[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5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6 张效羽;;隐私权的道德困境及其化解——论公法隐私权与私法隐私权[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王思远;黄明健;;林权的物权请求权探析[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8 吴一博;;论我国野生动物资源的物权法保护[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9 玄玉宝;;论能动司法在个案裁判中的实现——从一则公报案例切入[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田保军;孙学亮;;刍议无因管理之“契约”性[A];当代法学论坛(二0一一年第三辑)[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宇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法律探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吴一鸣;英美物权法之大陆法解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邬先江;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6 方兴顺;TRIPS协定下地理标志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张伟强;法律制度的信息费用问题[D];山东大学;2010年

8 魏树发;论我国成年监护制度改革[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田园;侵权行为客观归责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陈晓敏;大陆法系所有权模式的历史变迁[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金华;期待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黄婷婷;空间地上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源;专利间接侵权理论在我国适用空间的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周姚春;论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基础[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唐琳;非典型股东查阅权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曹雅晶;带有施惠意图的买卖与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周阿求;婚约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王智敏;论我国现行立法下动产附合制度的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王瑜;买卖合同风险移转规则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姚洁;公司经营范围的法律属性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维;;论物权变动区分原则在无权处分领域之贯彻[J];人大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2 肖立梅;;论无权处分合同与善意取得制度的关系[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郭剑;;论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张姗姗;华曦;巫菁;;刍议无权处分及合同效力问题[J];法制与社会;2008年17期

5 安静;;论我国《合同法》上的无权处分制度[J];青春岁月;2011年12期

6 肖立梅;;从物权变动的角度析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J];东岳论丛;2008年01期

7 潘睿;;无权处分制度的效力及其重构[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宋鹏;;私法自治视角下无权处分的概念解读[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5期

9 翟秀荣;张丽;;无权处分与善意取得的冲突与协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10 伏嵩;;浅论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瑞平;程国华;;物权变动模式的经济分析[A];2007年全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杨爱华;吴位凡;;论中国林业物权制度[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4年

3 刘士国;;评“国家所有权主体的惟一性与统一性”[A];深化企业改革的法律问题[C];2000年

4 吴清旺;;代位权诉讼的实体与程序[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5 薛朝阳;;试论建造人对违章建筑物的权利[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6 陈志超;;浅谈档案管理机构在保护知识产权工作中的重要作用[A];新时期档案工作论文集[C];2005年

7 白庆兰;;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设计对土地流转效果影响研究[A];2009年民商法学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蒋光辉;;无权处分合同效力的法经济学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9 戴威;;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私法改造[A];2009年民商法学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王成玉;;论公民档案人身权[A];“纪念建国60周年”档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何芳;债权与物权是两回事儿子的赠与系无权处分[N];检察日报;2007年

2 钱俊华;房产是否必须过户才能行使处分权[N];人民法院报;2004年

3 钱俊华;房产必须过户才能行使处分权?[N];江苏经济报;2004年

4 刘志华;物权变动模式下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N];法制日报;2006年

5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李明珠;无权处分行为效力确定与善意取得[N];云南经济日报;2008年

6 曾立雄 吴虹;对效力待定合同三种情形之理解[N];江苏法制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李源;夫妻重大财产的处分须经双方同意[N];中国妇女报;2010年

8 张海勇;如何认定擅自转租房屋合同的效力[N];法治快报;2007年

9 周琳邋王雄光;要求认定“房屋买卖合同无效”案件激增[N];人民政协报;2008年

10 王雄光;怎样认定买卖合同有效?[N];市场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军;无权处分合同效力与物权变动模式之关联[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甄增水;民法中的善意[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3 王宇飞;论我国农村承包地收回制度的权利逻辑[D];吉林大学;2011年

4 孙妍;当代中国物权法基本问题的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5 侯德斌;农民集体成员权利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吕瑞云;公法法人财产所有权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逊;无权处分行为法律效果再探[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2 董彦鲁;论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D];山东大学;2012年

3 董小亮;论无权处分行为[D];吉林大学;2004年

4 金泓序;法经济学视野下的无权处分行为及其相关制度完善的展望[D];吉林大学;2012年

5 秦恒;《中华民国民法》物权变动模式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6 陈莉;论我国的物权变动模式[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肖永建;论无权处分行为[D];安徽大学;2004年

8 郭磊;物权变动模式的经济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9 陈君;论无权处分行为[D];郑州大学;2002年

10 蒋华胜;论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5443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25443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b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