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基于技术合同交易数据的京津冀协同创新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21-03-29 10:09
  以2013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的时间点为时间轴中心,基于对2010—2017年的技术合同交易数据的分析,研究京津冀协同创新的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后,京津冀协同创新的整体水平显著提升,政策效应显现;(2)京津冀协同创新表现出明显的结构性变化,北京技术输出显著加强,而河北和天津的技术输出有所削弱,北京加强技术输出产生了一定的"挤出效应";(3)北京与天津的协同创新水平要明显高于北京与河北,但创新资源薄弱的河北比天津享有更多的技术输入;(4)企业仍是京津冀协同创新的主体,但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参与水平明显增强。 

【文章来源】: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2020,52(05)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基于技术合同交易数据的京津冀协同创新实证分析


2013—2017年京津冀与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

技术合同,京津,技术,天津


(1)从技术输出的角度分析(图3的A图)。从绝对水平来看,北京是京津冀三地技术输出的绝对主力,其次是天津,最后是河北。以2017年的技术合同数量计算,河北向其他两地的技术输出合同分别只占到北京、天津向其他两地技术输出合同的11.1%和18.6%。从增长趋势来看,从2010年到2017年,北京向天津和河北输出的技术快速增加,2017年比2010年增长了63%。以2013年为分界点,2010年到2012年北京技术输出合同的年均增长率为3.6%,而2013年到2017年为10.0%。2010年到2017年天津向其他两地的技术输出合同以2013年为分界点,2013年前持续上升,2013年后却出现波动下滑。河北向其他两地的技术输出合同数量,从2010年到2017年,基本处于缓慢波动下滑的态势,7年间,河北省向其他两地的技术输出合同下降了43%。一直以来,相对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北京对周边地区的技术扩散效应有待提高[6]。由2010年到2017年京津冀三地间技术输出合同数量的变化可以看出,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推进,北京基于丰富的科技资源,进一步强化了其作为科技创新源的角色,向天津和河北省两地输出了更多的技术,而2013年后,天津和河北的技术输出相对于2013年的水平都有所减少。(2)从技术输入的角度分析(图3的B图)。从绝对水平来看,河北接受的技术输入最多,其次是北京,最后是天津。值得注意的是,天津的技术输入合同总数大概只占到河北的一半左右。从增长趋势来看,北京和天津的技术输入合同呈波动式增长,而河北的技术输入合同持续增长。以2013年为分界点,重点考察天津和河北的技术输入:天津的技术输入合同,2010年到2012年的年均增长率只有6.2%,而2013年到2017年的年均增长率为9.6%;河北技术输入合同2010年到2013年的年均增长率为4.3%,而2013年到2017年的年均增长率为7.1%。可见,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后,天津和河北接受的技术输入量都显著上升,而且河北比天津享有更多的技术输入。

折线图,京津,技术,天津


进一步统计京津冀三地之间的技术合同流向,并绘制折线图(图4)。分析2013年之后的折线趋势可以发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后,北京明显加强了对天津、河北两地的技术输出,但由此也对天津、河北向其他两地的技术输出产生了“挤出效应”。天津、河北向其他两地的技术输出合同都从2013年开始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分析北京与天津、北京与河北的技术输入输出合同关系,可以发现,北京与天津相互之间的技术输出都比较活跃,是一种良性的创新协同,天津向北京输出的技术甚至一度高于北京向天津输出的技术。图4 2010—2017年京津冀三地间技术合同流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企业投资数据的京津冀科技创新空间网络研究[J]. 张永波,张峰.  城市规划学刊. 2017 (S2)
[2]京津冀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时空演化研究[J]. 唐恒,高粱洲,刘桂锋.  情报杂志. 2017(10)
[3]专利权转移、空间网络与京津冀协同创新研究[J]. 周密,孙浬阳.  科学学研究. 2016(11)
[4]京津冀城市群科技协同创新研究[J]. 陈诗波,王书华,冶小梅,唐文豪.  中国科技论坛. 2015(07)
[5]论创新驱动发展[J]. 张来武.  中国软科学. 2013(01)
[6]区域技术创新扩散强度与效应研究——以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为例[J]. 刘璇,刘军.  经济问题. 2010(09)



本文编号:31073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31073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1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