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合同诈骗罪司法疑难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2 09:35
  合同诈骗罪是我国1997年《刑法》修订后新设定的罪名。该罪自设立以来,对保护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围绕该罪存在一些争议,笔者试通过对合同诈骗罪的分析与探讨,以便在司法实践中更准确地把握其犯罪构成,正确对合同诈骗罪定罪处罚。本文共分四部分,引言简短地导出合同诈骗罪的严重性和案件认定上的复杂性。第一部分主要对合同诈骗罪的设立、概念及合同的含义作出界定,以此建立探讨的基础。第二部分对合同诈骗罪司法疑难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案例对合同诈骗罪的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进行论证。对合同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应当考虑的诸多因素进行了论述,而对于合同诈骗罪的主观罪过是仅指直接故意,还是既有直接故意又有间接故意,笔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第三部分为认定合同诈骗罪应当划清的界限。提出区分合同诈骗与民事欺诈的建议,并区分了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金融诈骗罪、侵占罪的界限。对合同诈骗罪的犯罪数额认定,笔者通过实践认为犯罪分子实际骗到手的财物做为定罪数额。第四部分提出了对合同诈骗罪的立法完善。 

【文章来源】:贵州大学贵州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一、合同诈骗罪概述
    (一) 合同诈骗罪的源流
        1.我国关于合同诈骗罪的源流
        2.合同诈骗罪的立法比较和评析
    (二) 合同的认定
二、合同诈骗罪司法疑难问题探讨
    (一) 合同诈骗罪的客观方面
        1、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2、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3、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合同和履行合同的
        4、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5、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二) 合同诈骗罪的主观方面
        1、合同诈骗罪的犯罪故意形式
        2、刑法上的"非法占有"和民法上的"非法占有"
        3、非法占有与非法占用
        4、"非法占有"产生的时间
三、认定合同诈骗罪应当划清的界限
    (一) 合同诈骗罪与非罪的界限
    (二) 合同诈骗罪与其他近似犯罪的界限
        1、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的界限
        2、合同诈骗罪与金融诈骗罪的界限
        3、合同诈骗罪与侵占罪的界限
        4、合同诈骗罪与贷款诈骗罪的界限
    (三) 数额的认定
四、合同诈骗罪的立法完善
    (一) 完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规定
    (二) 合同诈骗罪中财产外延的界定
    (三) 具体表述"骗取"的含义
    (四) 对本罪中的"其他方法"相对具体
    (五) 修改相应法条及司法解释以加大打击力度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合同诈骗罪的司法认定[J]. 殷玉谈,丁晶.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9(01)
[2]合同诈骗罪实务研究[J]. 刘才光.  福建法学. 2006(01)
[3]合同诈骗罪的数额认定问题[J]. 田鹏辉.  学术交流. 2004(01)
[4]金融诈骗犯罪主观目的诉讼证明困境与出路论[J]. 徐新励,沈丙友.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2(05)
[5]合同诈骗罪数额要论[J]. 赵大利,臧庆福.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4)
[6]合同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之研究[J]. 周友苏,许前川.  社会科学研究. 2001(04)
[7]论司法证明中的推定[J]. 何家弘.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1(02)
[8]金融诈骗罪若干问题研究[J]. 马克昌.  人民检察. 2001(01)
[9]合同诈骗罪犯罪故意形式新论[J]. 吴巍,黄河.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0(04)
[10]论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的界限[J]. 张晓建.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00(02)



本文编号:31831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31831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e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