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论海上货物运输合同中的合同相对性原则

发布时间:2021-06-09 04:37
  合同相对性原则(大陆法称其为债的相对性原则)是合同规则、合同制度的基石。有了严格的相对性,“意思自治”、“合同自由”才获得了广泛的承认和尊重。但由于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特点是其与一个甚至多个合同第三方的利益相联系,所以在此领域中严格适用合同相对性原则的话,会给商业实践、航运实务带来许多矛盾、诸多不便。这些“相对性困扰”主要表现在:①合同第三方无法用自己的名义提起合同之诉以诉请得到合同权利;②合同第三方无法享有合同中约定的免责条款和责任限制等方面的保障。 随着国际贸易和海上货物运输的快速发展,提单转让愈加频繁、运输分工更为细致,提单持有人、发货人、运输参与方等运输合同第三方所涉群体越来越大,其利益保护问题就显得越发重要了。解决不好上述两方面的困扰,就会使法律适用的结果与商业活动的实际不相适合,进而妨碍海上货物运输和国际贸易的发展。 在此背景下,各国纷纷通过个案判决和全面立法等手段来逐步解决合同相对性原则带来的困扰。 本文围绕着海上货物运输合同中的合同相对性问题,以英国海上货物运输法及案例的演进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合同相对性原则对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影响。文章主要采用了比较分析... 

【文章来源】: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合同相对性基础理论简介和重要案例评析
    第一节 合同相对性原则的概念
        一、合同相对性的两大原则
        二、合同相对性原则的存在理由
        三、大陆法中“债的相对性”概念
        四、概念小结
    第二节 评析合同相对性原则发展中的几个重要案例
        一、合同相对性原则与对价理论的关系
        二、严格适用合同相对性原则造成的矛盾
        三、小结
第二章 海上货物运输合同中的合同相对性原则
    第一节 合同相对性原则带给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困扰
        一、第三方无法以自己的名义提起合同之诉以诉请得到合同的权利
        二、第三方无法享有合同规定的抗辩理由
    第二节 合同相对性原则的去留问题研究
    第三节 对价理论与合同相对性原则
第三章 海上货物运输合同中相对性困扰——“第三方合同诉权”问题研究
    第一节 解决第三方合同诉权问题途径的评析
        一、为适应商业需要的个案解决方法
            1. 以原订约方名义起诉索赔损失
            2. 默示合同方法
        二、立法途径
            1. 《英国1855年提单法》
            2. 《英国1992年海上货物运输法》
    第二节 提单持有人问题研究
        一、从 The Aliakmon案看提单持有人概念
        二、合法提单持有人的责任
            1. 错误背书下的合法提单持有人的提单责任
            2. 曾经一度的提单持有人的提单责任
            3. 提单内容不正确的责任
        三、合法提单持有人的诉权
        四、有关合法提单持有人法律规定的可借鉴之处
    第三节 托运人问题研究
        一、从Pyrene Co.,Ltd. v. Scindia Steam Navigation Co.,Ltd案看托运人定义
        二、《海商法》和《汉堡规则》中托运人定义带来的争议及其解决思路
            1. “托运人可否存在两个”之争
            2. “承运人可否向第2种托运人主张运费请求权”之争
            3. 托运人、发货人的权利义务
        三、托运人的权利(诉权)问题
            1. 托运人诉权可否重获问题
            2. 托运人同时又是提单持有人时的诉权问题
            3. 对上述两个问题的一点体会和对《海商法》的修改建议
第四章 海上货物运输合同中相对性困扰——“第三方合同抗辩”问题研究
    第一节 评析诸多突破“第三方无法享有合同规定的抗辩理由”原则的尝试
        一、Elder Dempster& Co. v. Paterson Zochonis & Co.案
        二、Alder v. Dickson案
        三、Midland Silicones v. Scruttons案
        四、《海牙 - 威斯比规则》
    第二节 喜马拉雅条款的研究
        一、喜马拉雅条款的效力
        二、喜马拉雅条款的局限性
    第三节 解决之道
        一、London Drugs Ltd. v. Kuenhe & Nagel先例
        二、《英国1999年合同(第三人的权利)法》
        三、有条件的分托管理论(sub-bailment on terms)
        四、实际承运人和参与履约方
    第四节 对我国《海商法》实际承运人制度的几点建议
        一、对实际承运人概念的几点建议
            1. 对定义中“承运人的委托或转委托”的理解和建议
            2. 对定义中“从事货物运输”的理解和建议
            3. 对定义中“运输”的理解和建议
        二、对实际承运人法律责任的几点建议
            1. 实际承运人可享的权利
            2. 实际承运人要承担的责任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2199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32199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1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