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同轴全息透镜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0 20:25
本论文围绕全息透镜的成像特性开展理论和实验研究,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首先提出一种制作复合同轴全息透镜的方法。该方法采用双片离轴全息透镜复合,按使用条件在布喇格条件下进行消三级像差设计,制作设计的全息透镜具有高衍射效率高、像差小的特点,可以满足任意给定的窄带光场合。并给出了设计实例和实验结果。随后,利用复合同轴全息透镜设计了一个衍/折混合照相物镜。该系统重量轻,结构简单,成像质量接近衍射极限。最后,对全息透镜和折射透镜的色散特性进行了比较,得到衍射光学元件的等效色散系数。对全息光学元件和折射学光学元件互消色差进行特性了初步探讨。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1 引言
1.1 国内外衍射光学元件的研究与应用
1.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2 全息光学元件的成像原理及几何分析
2.1 透射和反射全息光学元件
2.2 衍射光学元件成像的基本公式
2.3 三级像差公式
2.4 布喇格条件下的衍射方程
2.5 无吸收位相全息图衍射效率计算
2.6 通过衍射面的光线追迹计算
3 复合同轴全息透镜的研制
3.1 复合同轴全息透镜的研制概述
3.2 光路设计原理
3.3 实例计算及像差曲线分析
3.4 实验及结果
4 衍/折混合系统设计
4.1 光学系统设计过程概述
4.2 Zemax光学设计过程简介
4.3 衍/折混合照相物镜的设计
5 全息透镜色差特性的初步探讨
5.1 全息透镜色差特性
5.2 消纵向色差的衍/折混合系统设计
5.3 消纵向和横向色差的衍/折混合系统分析
6 结论
7 展望
8 参考文献
9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带有二元光学元件的可见光望远镜设计[J]. 张思炯,傅瑞斯,王涌天. 光学技术. 1996(03)
[2]混合复消色差透镜组的设计原理[J]. 崔庆丰,匡裕光. 光学学报. 1995(04)
[3]用二元光学元件实现复消色差[J]. 崔庆丰. 光学学报. 1994(08)
[4]布喇格条件下二步补偿像差[J]. 吴建宏,陈林森. 光学学报. 1993(06)
[5]体全息光学元件布拉格偏移特性的研究及其应用[J]. 赵峰,耿完祯,姜铃珍,洪晶. 光学学报. 1992(12)
[6]全息透镜用于彩色胶片全息高密度存储[J]. 张静方,于美文,王民草. 光学学报. 1991(10)
[7]复合全息透镜用作单色器[J]. 姜亚光,黄佩倩,曹国荣. 光学学报. 1987(01)
本文编号:3447549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1 引言
1.1 国内外衍射光学元件的研究与应用
1.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2 全息光学元件的成像原理及几何分析
2.1 透射和反射全息光学元件
2.2 衍射光学元件成像的基本公式
2.3 三级像差公式
2.4 布喇格条件下的衍射方程
2.5 无吸收位相全息图衍射效率计算
2.6 通过衍射面的光线追迹计算
3 复合同轴全息透镜的研制
3.1 复合同轴全息透镜的研制概述
3.2 光路设计原理
3.3 实例计算及像差曲线分析
3.4 实验及结果
4 衍/折混合系统设计
4.1 光学系统设计过程概述
4.2 Zemax光学设计过程简介
4.3 衍/折混合照相物镜的设计
5 全息透镜色差特性的初步探讨
5.1 全息透镜色差特性
5.2 消纵向色差的衍/折混合系统设计
5.3 消纵向和横向色差的衍/折混合系统分析
6 结论
7 展望
8 参考文献
9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带有二元光学元件的可见光望远镜设计[J]. 张思炯,傅瑞斯,王涌天. 光学技术. 1996(03)
[2]混合复消色差透镜组的设计原理[J]. 崔庆丰,匡裕光. 光学学报. 1995(04)
[3]用二元光学元件实现复消色差[J]. 崔庆丰. 光学学报. 1994(08)
[4]布喇格条件下二步补偿像差[J]. 吴建宏,陈林森. 光学学报. 1993(06)
[5]体全息光学元件布拉格偏移特性的研究及其应用[J]. 赵峰,耿完祯,姜铃珍,洪晶. 光学学报. 1992(12)
[6]全息透镜用于彩色胶片全息高密度存储[J]. 张静方,于美文,王民草. 光学学报. 1991(10)
[7]复合全息透镜用作单色器[J]. 姜亚光,黄佩倩,曹国荣. 光学学报. 1987(01)
本文编号:34475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3447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