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抗辨权与预期违约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20 07:43
预期违约(anticipatory breach of contract),源于英美法系。是英美法以判例发展起来的特有制度。虽然在大陆法系并无预期违约制度这一概念,但规定了与默示预期违约相似的不安抗辨权制度。不安抗辨权制度与预期违约制度在体现公平、信用、效益等原则上是一致的,但在性质、构成要件、补救措施、适用条件等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而且预期违约制度与不安抗辨权制度分属不同法系,在功能方面虽有诸多相近之处,但同时也存在明显区别。我国合同法将两种分属不同法系的制度融合在一起,使彼此取长补短。但是由于不同法系在制度设置上的不同,两大制度在现实的运用中还存在着矛盾冲突,需要从多方面加以完善。本文主要从四个部分分别进行阐述。第一章是详述了不安抗辨权制度,主要阐述了不安辨权制度的起源、理论基础、适用条件及其法律上的效力。第二章详述了预期违约制度,主要阐述了预期违约制度的起源、理论基础,特征及其法律上的效力。第三章详述了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辨权的联系与区别并进行了比较评价。第四章详述了我国《合同法》中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辨权的现状与完善,分析了我国合同法的优缺点,对我国合同法上有关两种制度的规定的完善提出...
【文章来源】:四川大学四川省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大陆法系的不安抗辨权制度及其理论基础
第一节 不安抗辨权制度的产生
第二节 不安抗辨权制度产生的理论基础
一、不安抗辨权制度产生的法理基础
二、不安抗辨权制度以公平交易为理论基础
三、不安抗辨权是情事变更原则的适用
第三节 不安抗辨权的适用条件
第四节 不安抗辨权的法律效力
一、先履行义务人暂时中止履行自己的合同义务
二、先履行义务人可以解除合同
第二章 英美法系的预期违约制度
第一节 预期违约在英美法系国家的产生
第二节 预期违约产生的理论基础
一、预期违约的法理基础
二、预期违约制度是诚实信用原则的体现
三、预期违约还体现了法律关于效益的价值追求
第三节 预期违约的特征
第四节 预期违约的适用条件及其法律效力
一、明示毁约的适用条件
二、明示毁约的法律效力
三、默示毁约的适用条件及其法律效力
第三章 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辨权的联系与区别
第一节 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辨权的概括比较
一、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辨权的联系
二、不安抗辨权与预期违约制度总体比较
第二节 不安抗辨权与预期违约的实用区别
一、不安抗辨权与预期违约适用条件的的区别
二、不安抗辨权与预期违约的法律效力的区别
第四章 我国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辨权的完善
第一节 我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一、有关不安抗辨权与预期违约制度的立法争议
二、现行合同法的具体规定
第二节 我国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辨权制度的缺陷
一、我国合同法中预期违约制度的不足
二、我国合同法中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辨权的冲突
第三节 完善我国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辨权的建议
一、对于不安抗辨权的抗辨事由的规定
二、对预期拒绝履行的构成上的建议
三、对行使不安抗辨权的要件的建议
四、加强合同法上法律规范的一致性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简析不安抗辩权与预期违约制度[J]. 廖天虎.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6(10)
[2]浅析我国《合同法》中的预期违约制度[J]. 袁晓波.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6(07)
[3]简析不安抗辩权与预期违约制度——《合同法》中相关规定的再评价[J]. 舒宁,高丽. 承德职业学院学报. 2006(01)
[4]默示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辩权制度法系适应性之探讨[J]. 李军. 政法论坛. 2004(04)
[5]默示预期违约构成理论相关问题辨析[J]. 徐亚龙.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04(02)
[6]不安抗辩权与预期违约之比较研究[J]. 贺骁.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4(01)
[7]我国借鉴预期违约制度之检讨分析[J]. 解冲. 河北法学. 2003(06)
[8]预期违约的若干法律问题的比较分析[J]. 张华平. 当代法学. 2003(08)
[9]谈不安抗辩权制度与预期违约制度[J]. 骆小春.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02)
[10]《合同法》对预期违约制度规制的缺陷及修订建议[J]. 朱景平.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03)
本文编号:3634587
【文章来源】:四川大学四川省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大陆法系的不安抗辨权制度及其理论基础
第一节 不安抗辨权制度的产生
第二节 不安抗辨权制度产生的理论基础
一、不安抗辨权制度产生的法理基础
二、不安抗辨权制度以公平交易为理论基础
三、不安抗辨权是情事变更原则的适用
第三节 不安抗辨权的适用条件
第四节 不安抗辨权的法律效力
一、先履行义务人暂时中止履行自己的合同义务
二、先履行义务人可以解除合同
第二章 英美法系的预期违约制度
第一节 预期违约在英美法系国家的产生
第二节 预期违约产生的理论基础
一、预期违约的法理基础
二、预期违约制度是诚实信用原则的体现
三、预期违约还体现了法律关于效益的价值追求
第三节 预期违约的特征
第四节 预期违约的适用条件及其法律效力
一、明示毁约的适用条件
二、明示毁约的法律效力
三、默示毁约的适用条件及其法律效力
第三章 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辨权的联系与区别
第一节 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辨权的概括比较
一、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辨权的联系
二、不安抗辨权与预期违约制度总体比较
第二节 不安抗辨权与预期违约的实用区别
一、不安抗辨权与预期违约适用条件的的区别
二、不安抗辨权与预期违约的法律效力的区别
第四章 我国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辨权的完善
第一节 我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一、有关不安抗辨权与预期违约制度的立法争议
二、现行合同法的具体规定
第二节 我国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辨权制度的缺陷
一、我国合同法中预期违约制度的不足
二、我国合同法中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辨权的冲突
第三节 完善我国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辨权的建议
一、对于不安抗辨权的抗辨事由的规定
二、对预期拒绝履行的构成上的建议
三、对行使不安抗辨权的要件的建议
四、加强合同法上法律规范的一致性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简析不安抗辩权与预期违约制度[J]. 廖天虎.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6(10)
[2]浅析我国《合同法》中的预期违约制度[J]. 袁晓波.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6(07)
[3]简析不安抗辩权与预期违约制度——《合同法》中相关规定的再评价[J]. 舒宁,高丽. 承德职业学院学报. 2006(01)
[4]默示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辩权制度法系适应性之探讨[J]. 李军. 政法论坛. 2004(04)
[5]默示预期违约构成理论相关问题辨析[J]. 徐亚龙.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04(02)
[6]不安抗辩权与预期违约之比较研究[J]. 贺骁.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4(01)
[7]我国借鉴预期违约制度之检讨分析[J]. 解冲. 河北法学. 2003(06)
[8]预期违约的若干法律问题的比较分析[J]. 张华平. 当代法学. 2003(08)
[9]谈不安抗辩权制度与预期违约制度[J]. 骆小春.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02)
[10]《合同法》对预期违约制度规制的缺陷及修订建议[J]. 朱景平.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03)
本文编号:36345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3634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