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违约与非财产损害赔偿
发布时间:2022-12-04 06:39
违约非财产损害赔偿是近年来法学界的一个热点问题。依据传统民法理论的观点,违约责任只涉及合同上的财产责任,对非违约方的精神损害不予救济。我国法学界也有很多学者认为: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应当严格加以区分;合同的订立与履行只与当事人财产上的得失有关,而与其非财产无关;对于人身伤亡、精神损害等非财产法益的损害,应当由侵权行为法加以救济。但是,在很多案例中,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存在着相互交织的关系,并且侵权责任无法顾及到当事人的所有合法权益。从法理上分析,损害赔偿包括财产损害赔偿与非财产损害赔偿。非财产损害赔偿是损害赔偿中的一种,而损害赔偿是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所共有的救济方式,因此,以是否包含非财产损害赔偿作为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区分点,是不合理的。此外,从国际立法来看,由于因违约导致非财产损害的案件大量涌现,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代表国家都已从理论或判例上确立了违约非财产损害赔偿制度,这些都值得我国法学界加以借鉴。本文将从理论依据、比较法研究等几个方面来阐述确立违约非财产损害赔偿的可行性,并进行制度构建,以及对我国将来确立这一制度提出建议。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比较法研究
一、英美法系国家的判例及学说
(一) 英国相关判例及学说
(二) 美国相关判例及学说
二、大陆法系国家的学说及判例
(一) 德国相关学说及判例
(二) 法国相关学说及判例
三、国际法律规范
(一) 国际商事通则
(二) 欧洲合同法原则
第二章 我国违约非财产损害赔偿的现状
一、现行法律的规定
(一) 合同法
(二) 司法解释
(三) 结论
二、我国法学界的态度
三、我国判例之态度
第三章 违约非财产损害赔偿的理论依据和制度构建
一、对反对观点的分析
(一) 可预见性问题
(二) 违约与侵权责任竞合的存在意义
(三) 证据问题
(四) 精神损失的计算问题
(五) 违约损害赔偿的补偿性质
(六) 政策考量
二、违约非财产损害赔偿的的理论依据
(一) 损害赔偿的概念分析
(二) 损害赔偿的范围
(三) 侵权责任不能周全地保护合同当事人的非财产法益
三、关于违约非财产损害赔偿的制度构想
(一) 与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加害给付所救济的利益之区别
(二) 违约非财产损害赔偿的法律依据
(三) 适用范围
(四) 责任构成
(五) 归责原则和举证责任
(六) 限制原则
(七) 计算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违约与精神损害赔偿[J]. 陈薇.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6)
[2]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比较研究[J]. 陈玉萍,田婷婷.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4(01)
[3]浅议违约与精神损害赔偿[J]. 何谦. 当代法学. 2002(07)
[4]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研究[J]. 叶知年,陈埔军. 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01)
[5]美国合同法中的精神损害赔偿探析[J]. 姜作利. 法学论坛. 2001(06)
[6]欧洲合同法原则[J]. 外国法译评. 1999(01)
[7]合同自由原则的限制及其与诚实信用原则的关系[J]. 楼建波,刘燕. 中外法学. 1995(06)
本文编号:3707777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比较法研究
一、英美法系国家的判例及学说
(一) 英国相关判例及学说
(二) 美国相关判例及学说
二、大陆法系国家的学说及判例
(一) 德国相关学说及判例
(二) 法国相关学说及判例
三、国际法律规范
(一) 国际商事通则
(二) 欧洲合同法原则
第二章 我国违约非财产损害赔偿的现状
一、现行法律的规定
(一) 合同法
(二) 司法解释
(三) 结论
二、我国法学界的态度
三、我国判例之态度
第三章 违约非财产损害赔偿的理论依据和制度构建
一、对反对观点的分析
(一) 可预见性问题
(二) 违约与侵权责任竞合的存在意义
(三) 证据问题
(四) 精神损失的计算问题
(五) 违约损害赔偿的补偿性质
(六) 政策考量
二、违约非财产损害赔偿的的理论依据
(一) 损害赔偿的概念分析
(二) 损害赔偿的范围
(三) 侵权责任不能周全地保护合同当事人的非财产法益
三、关于违约非财产损害赔偿的制度构想
(一) 与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加害给付所救济的利益之区别
(二) 违约非财产损害赔偿的法律依据
(三) 适用范围
(四) 责任构成
(五) 归责原则和举证责任
(六) 限制原则
(七) 计算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违约与精神损害赔偿[J]. 陈薇.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6)
[2]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比较研究[J]. 陈玉萍,田婷婷.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4(01)
[3]浅议违约与精神损害赔偿[J]. 何谦. 当代法学. 2002(07)
[4]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研究[J]. 叶知年,陈埔军. 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01)
[5]美国合同法中的精神损害赔偿探析[J]. 姜作利. 法学论坛. 2001(06)
[6]欧洲合同法原则[J]. 外国法译评. 1999(01)
[7]合同自由原则的限制及其与诚实信用原则的关系[J]. 楼建波,刘燕. 中外法学. 1995(06)
本文编号:37077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3707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