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未经审批的涉外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
发布时间:2017-06-22 23:01
本文关键词:论未经审批的涉外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外合资企业股权转让合同在未经行政审批状态下,分为“合同无效说”、“未生效合同说”与“合同有效说”。“合同无效说”作为最初的主张,随着我国在合同效力方面技术的完善与成熟,该学说已经影响甚微,“未生效合同说”成为主流学说,其认为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认定未经审批的中外合资企业股权转让合同效力为未生效,但“未生效合同说”解释上的曲折加大了司法工作者对未经审批的涉外股权转让合同效力的理解与适用,本文从立法层面与解释论层面阐释了采用“合同生效说”的合理之处。首先,对在简政放权的大背景下,讨论对行政审批对涉外股权转让合同效力研究的必要性,一方面,计划经济时代的留存的许多行政审批不适应现阶段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该类纠纷复杂化,审理难度大;另一方面,行政审批对外资的控制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安全。其次,本文通过三部分,详细阐述“合同无效说”“未生效合同说”和“合同有效说”产生依据,比较三者之间的法律效果,评述了在现阶段司法理论与实践中将“未生效合同说”作为通说的观点,并从“合同无效说”存在的问题,未生效合同与无效合同的区别、未生效合同的效力、报批义务的地位和作用,未履行报批义务的司法救济五个方面进行论证。以上是从现行法和司法解释的规定对未经行政审批的涉外股权转让合同效力进行分析,显然他们是存在欠缺的,最后本文从立法论和解释论的角度思考此类问题,关于未经审批的合同效力是否还有其他解决方案?进而从物权法的区分原则入手将涉外股权转让行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双方签订股权转让的契约行为,另一部分是股权的实际变动。并将股权作为准物权,从而在行政审批与股权转让合同效力分离的模式中,作为负担行为的股权转让协议的效力并不会因为未经行政审批而受影响,当对方恶意违约或不作为时,守约方当事人可以根据生效合同请求对方履行义务、承担违约金或提出解除合同。最后得出,相较于“未生效合同说”,行政审批与合同效力区分的进路便于助推合同机制的运作;行政审批与合同效力区分的进路符合比例原则。
【关键词】:行政审批 合同效力 报批义务 区分原则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3.6;D922.295
【目录】:
- 内容摘要6-8
- abstract8-10
- 目录10-11
- 引言11-13
- 一、经典案例与问题13-15
- (一)经典案例13-14
- (二)问题的提出14-15
- 二、合同无效说15-18
- (一)合同无效说存在的原因16-17
- (二)合同无效说的危害17-18
- 三、合同未生效说18-25
- (一)未生效合同与无效合同的区别18-19
- (二)未生效合同的效力19-20
- (三)报批义务的地位与作用20-23
- (四)未履行报批义务的司法救济23-25
- 四、合同有效说25-30
- (一)立法论角度推导合同有效25-28
- (二)解释论角度推导合同有效28-30
- 五、总结30
- 参考文献30-32
- 一、著作类30-31
- 二、论文类3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卫民;;浅析股权交易的风险控制[J];法制与社会;2010年07期
2 叶锡环;周俊朗;;温州试水“股权投资”[J];浙江人大;2010年06期
3 严德军;王云龙;焦中华;;关于股权转让税收管理的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1年57期
4 叶开;;股权转让风险规避和制度完善[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年12期
5 周友苏;郑,
本文编号:4732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473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