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用人单位不当解雇法律救济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9 18:59

  本文关键词:用人单位不当解雇法律救济制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 不当解雇 复职


【摘要】: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相关公约和许多国家的相关立法,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解雇必须具备正当事由,遵循正当的解雇程序,违反规定需要承担不当解雇的法律责任。在现行法律制度下,我国虽然有相关法律法规,但在确定劳动者责任时没有考虑劳动者的工龄、工资收入、生活成本等复杂因素,,不利于操作。即使劳动者对雇主的不当解雇行为寻求法律救济,也很难得到有效的执行。应当借鉴域外优秀经验,针对不足,完善相关立法,建立既具有可操作性又能切实保障雇员利益的不当解雇法律救济制度。 本文依据雇主不当解雇的相关案例,主要采用实证分析、文献研究等方式,从法律视角和通过法律手段解决用人单位滥用解雇权的社会实际问题。通过对我国发生不当解雇的现状进行总结,在我国现有的法律框架内,理论分析和吸收域外经验,完善我国劳动法,为解决雇主的不当解雇寻求法律救济。全文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不当解雇法律救济制度的基本理论,包括不当解雇的含义、构成要件以及不当解雇救济的必要性;第二部分是对域外不当解雇救济制度的评析,主要包括英国、美国、德国等主要工业化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的不当解雇救济制度,通过研究其他主要工业化国家(地区)的不当解雇救济制度,发现其可取之处,吸取其优秀经验;第三部分是我国的不当解雇救济制度现状与不足,主要介绍了《劳动合同法》中关于不当解雇法律救济的制度以及法规中存在的缺陷及司法程序中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是完善我国不当解雇救济制度的建议,主要从完善相关法律规定和完善司法程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完善立法技术、细化赔偿计算方式等方面来弥补法律漏洞,完善不当解雇的法律救济制度。 法律不仅仅是用来进行权利宣言,更重要的是促使权利的实现。劳动合同法的功能在于充分保护和救济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的权益,平衡劳资双方利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针对当前我国大量不当解雇事件的发生和相关法律规定的不足,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完善不当解雇的法律救济渠道,以达到保护劳动者的目的。
【关键词】: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 不当解雇 复职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2.5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10
  • 序言10-11
  • 一、 不当解雇救济制度概述11-12
  • (一) 不当解雇的内涵11
  • 1. 不当解雇的含义11
  • 2. 不当解雇的构成要件11
  • (二) 对不当解雇行为进行救济的必要性11-12
  • 1. 保护劳动者的基本人权和就业安全11-12
  • 2. 体现了《劳动法》的基本精神和社会的评价标准12
  • 二、 域外不当解雇救济制度评析12-17
  • (一) 域外不当解雇救济制度12-15
  • 1. 美国的不当解雇救济制度12-13
  • 2. 英国的不当解雇救济制度13
  • 3. 德国的不当解雇救济制度13-14
  • 4. 日本的不当解雇救济制度14
  • 5. 韩国的不当解雇救济制度14
  • 6. 台湾地区的不当解雇救济制度14-15
  • (二) 不当解雇救济的域外经验15-17
  • 1. 确立“禁止解雇权滥用”的法理15-16
  • 2. 设置合理的定期劳动合同的上限16
  • 3. 细化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的计算方式16
  • 4. 对于因劳动者过错而解雇设置合理的“除斥期间”16-17
  • 三、 我国不当解雇救济制度现状与不足17-22
  • (一) 我国不当解雇救济制度现状17-18
  • 1. 没有制定专门的解雇保护法17
  • 2. 以法律明文规定的解雇事由为解雇要件17
  • 3. 不当解雇的救济方式以经济补偿金和继续履行合同为主17-18
  • 4. 对用人单位不当解雇的监督以工会为主18
  • (二) 我国不当解雇救济制度的不足18-22
  • 1. 合理解雇的情形与不当解雇救济的立法方式存在缺陷18-19
  • 2. 对因劳动者过错而解雇没有设置合理的除斥期间19
  • 3. 不当解雇的经济赔偿责任计算方式欠缺合理性19-20
  • 4. 在赔偿救济和继续履行救济方式的替代方式上规定过于单一20-21
  • 5. “复职”判决执行难21-22
  • 6. 劳动行政监督机制不健全22
  • 四、 完善我国不当解雇救济制度的建议22-27
  • (一) 完善不当解雇救济的相关立法22-25
  • 1. 完善列举式的立法规定22-23
  • 2. 设置合理的除斥期间23
  • 3. 细化经济赔偿数额的计算方法23-24
  • 4. 明确违反解雇程序的法律责任24-25
  • (二) 强化不当解雇救济措施的司法与执行25-27
  • 1. 将影响劳动合同双方协作基础的因素纳入“劳动合同已不能履行”考量范围25
  • 2. 建立劳动合同“复职”判决替代执行机制25-26
  • 3. 完善劳动行政机构法律监督机制26-27
  • 结语27-28
  • 参考文献28-31
  • 致谢31-3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瑕;;劳动合同解雇保护制度比较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9年07期

2 王宽;;雇主不当解雇雇员的赔偿责任比较研究[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2年09期

3 黄婷婷;;浅析推定解雇制度[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年12期

4 黎建飞;;解雇保护:我国大陆与台湾地区之比较研究[J];清华法学;2010年05期

5 杜文雅;杨善长;;不当解雇的缺陷分析及规制完善[J];人民论坛;2011年08期

6 吴亮;韩晓东;;美国劳动法上的雇主信息提供义务及其启示[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7 胡立峰;;论任意雇佣原则在美国劳动法中的衰落[J];现代法学;2009年04期

8 王言东;;论用人单位歧视性报复[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9 胡立峰;;美国劳动法上雇用自由原则的公共政策例外:形成、实践与反思[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10 程延园;王甫希;;日韩解雇制度比较分析——解雇中的法律和经济问题[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本文编号:6467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6467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3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