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主不当劳动行为的民事救济——基于我国和美国不当劳动行为救济制度之比较
本文关键词:雇主不当劳动行为的民事救济——基于我国和美国不当劳动行为救济制度之比较
【摘要】:我国《工会法》第52条规定的责令雇主承担不当劳动行为的民事责任,与美国《国家劳资关系法》第10(c)条的规定看起来很相似,相比之下,这一规范在美国劳动法的实践中很有效,在我国却极少被适用,解释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分歧。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创设不当劳动行为救济制度的国家,从《瓦格纳法》规定的雇主不当劳动行为的禁止规范及救济措施,到《塔夫托—哈特莱法》将适用对象扩大到工会和雇员,在雇用自由原则和劳资自治模式的背景下,其演变始终以保护雇员团结权的松紧程度和收放态度为线索。我国《工会法》现正处于第三次修改阶段,适时检讨第52条的解释和适用的障碍,还可以解决其与《劳动合同法》规范的竞合问题。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不当劳动行为 国家劳资关系法 集体劳动权
【分类号】:D922.5;D971.2
【正文快照】: 不当劳动行为救济制度是滥觞于美国的一项劳资关系法律制度。所谓雇主不当劳动行为,是指雇主阻挠雇员依法组织或参加工会,或者无正当理由调动依法履行职责的工会工作人员的工作岗位的行为。雇主不当劳动行为的民事救济,则是指雇员因组织或参加工会或工会工作人员因履行职责而
【参考文献】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娇萍;[N];工人日报;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正喜;潘军;;新时期我国产业行动及其法律规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徐妍;;欧盟劳动法在欧盟政治经济一体化中的作用[J];比较法研究;2008年01期
3 谢增毅;;劳动行政机关责令用人单位承担民事责任研究[J];当代法学;2010年03期
4 谢德成;;海峡两岸经济性裁员制度之比较[J];海峡法学;2010年04期
5 李友根;;论产品召回制度的法律责任属性——兼论预防性法律责任的生成[J];法商研究;2011年06期
6 谢德成;;我国劳务派遣立法的模糊性及其改进路径[J];法学;2011年08期
7 胡家强;张炜;李敏;;论劳动法秩序价值的目的性[J];法制与经济(下半月);2007年12期
8 付大学;;行政主体代表受害人进行索赔研究——以行政主体“责令承担赔偿责任”的改进为视角[J];广东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9 杨正喜;;珠三角以农民工为劳动者的劳资关系模式[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王贵勤;陈步雷;周贤日;;欧盟法的基本自由与劳工权利保护[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蒋阳飞;我国就业公平及其制度保障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顾向明;机构编制法定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张凌竹;退休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张颖慧;企业组织变动与工作权保障[D];吉林大学;2012年
6 刘勇;就业公平保障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7 胡玉浪;劳动报酬权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8 李凌云;劳动权保障的国际标准及其发展趋势[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9 程启军;转型·冲突·化解:劳资冲突的协调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然;欧盟灵活保障就业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俊;公司并购所涉职工保障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沈石怡;劳务派遣用工方式对事业单位劳务工群体影响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蔡晓青;职业健康监护制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高tq;国有企业劳务派遣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5 姚奕彤;论我国劳动合同法中的经济补偿金[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何琼佩;我国海外并购中的劳工法律风险[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张欣波;欧盟反歧视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周文娟;试用期企业职工权利保护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邹君;企业职工休假权的法律保护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王华;PCB布图设计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凯;论不当劳动行为立法[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05期
2 黄良军;关于加强集体劳动权立法的思考[J];长白学刊;2003年05期
3 章群;朱悦蘅;;我国不当劳动行为控制的制度构建[J];天府新论;2006年05期
4 易重华;;用生命呼唤集体劳动权[J];学习月刊;2010年19期
5 任丽莉;;对我国劳动权宪法解释研究的反思[J];学习月刊;2011年08期
6 蔡金花;;教师集体劳动权初探[J];中国教育法制评论;2009年00期
7 李s,
本文编号:6849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684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