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合同法》第51条价值论

发布时间:2017-08-28 22:17

  本文关键词:《合同法》第51条价值论


  更多相关文章: 处分 无权处分 权利人 无处分权人(出卖人) 第三人(买受人)


【摘要】:《合同法》第51条的立法本旨是,通过赋予权利人对无权处分合同的追认权和否认权,救济和保护权利人之权利,从而达到保护财产静态安全的目的。于解释论而言,第51条中的处分应包括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即将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一体把握。但是,一体把握与我国的交易实际不相符,同时也与我国债权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以及《物权法》确立的区分原则发生了冲突,结果使得第51条的立法目的落空。
【作者单位】: 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
【关键词】处分 无权处分 权利人 无处分权人(出卖人) 第三人(买受人)
【分类号】:D923.6
【正文快照】: 一、《合同法》第51条中“处分”的内涵处分,是民法最常用的基本概念和术语之一,其含义也极其复杂。台湾著名民法学者王泽鉴先生依据处分的外延,认为最广义上之处分包括事实上处分和法律上处分;广义上之处分仅指法律上处分,法律上处分包括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狭义上之处分仅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鹏;论无权处分行为——兼析《合同法》第51条[J];现代法学;200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盛荣;论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与善意取得适用的协调与平衡[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2 孙鹏;再论无权处分[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孙由体,胡方红;冲突与弥合:无权处分遭遇善意取得[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07期

4 孙淑宇;合同之债中无权处分行为的后果[J];当代法学;2003年11期

5 徐晓峰;违法转租与无权处分、不当得利[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6 刘茂仕,崔四星;论动产抵押权登记及其对抗力问题[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7 张广兴;民法学研究述评[J];法学研究;2001年01期

8 龚赛红,张新宝;民法学研究述评[J];法学研究;2002年01期

9 郭云峰;;论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刘小牛;试析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J];南方论刊;2005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立新;《合同法》和《国际商事合同通则》若干问题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2 尚晨光;论无权处分[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3 王士锋;论无权处分[D];郑州大学;2003年

4 孙西让;善意取得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5 谢颂琳;论无权处分[D];郑州大学;2003年

6 杨佳红;物权行为基本理论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7 史立伟;论无权处分[D];黑龙江大学;2003年

8 王文军;善意取得制度研究[D];清华大学;2003年

9 叶建勋;动产买卖中交付的公示效力[D];清华大学;2003年

10 张旭昕;物权变动中第三人利益保护机制的法理分析[D];清华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伟;德国法上的无权处分——兼议物权行为理论下的交易安全[J];德国研究;2003年03期

2 王士锋,程喜军;论无权处分[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王惠谦;无权处分合同效力的比较与分析[J];洛阳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4 王广波,唐燕;论无权处分与善意取得制度之协调[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S2期

5 马永哲;论无权处分与善意取得[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5期

6 孙淑宇;合同之债中无权处分行为的后果[J];当代法学;2003年11期

7 李鹃;析无权处分与相关制度的关系[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4期

8 潘铭军;浅议善意取得与无权处分制度的关系[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9 方国伟;无权处分与合同效力——兼评《合同法》第51条之规定[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10 魏峰;无权处分与善意取得之法律冲突——兼评《合同法》第51条[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无锡市北塘区人民法院 陆锡平;无权处分他人财物的合同效力[N];江苏经济报;2009年

2 京华时报政法部 杨文学;无权处分和善意取得的冲突与协调[N];人民法院报;2010年

3 姬广勇邋祈凤芹;有权处分、无权处分还是善意取得[N];江苏经济报;2007年

4 李书剑 王仲;默示追认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N];江苏法制报;2006年

5 天津市南开区人民法院 何莉苹;责任转质是无权处分[N];人民法院报;2009年

6 钱建忠(作者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检察院);夫妻单方签字的房屋买卖合同效力之认定[N];江苏法制报;2006年

7 李书剑 王仲;13年不主张权利应视为默示追认[N];江苏法制报;2007年

8 康俊亮;物权法亮点:不动产适用善意取得制度[N];检察日报;2007年

9 严林;聚焦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N];江苏法制报;2007年

10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米 健;物权变动原则的司法创制[N];人民法院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国U,

本文编号:7497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7497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e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