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劳动合同法对供给侧改革不利
本文关键词:现行劳动合同法对供给侧改革不利
更多相关文章: 生产率提高 经济增长 用工制度 劳动力市场 工资刚性 培训成本 技术员工 长期合同 劳动合同 八年
【摘要】:正经济增长来自于生产要素的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根据测算,1981—2012年,中国、日本、美国和韩国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40%、34%、43%和35%,我们比日本高。而近年来情况出现了一些变化。有些国家劳动生产率出现停滞,但他们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得还挺快,以日本为例,1995—2000年,2001—2005年,2006—2010年,这
【作者单位】: 财政部;
【关键词】: 生产率提高;经济增长;用工制度;劳动力市场;工资刚性;培训成本;技术员工;长期合同;劳动合同;八年;
【分类号】:D922.5;F121
【正文快照】: 经济增长来自于生产要素的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三个阶段里,日本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经济的贡献分提高。根据测算,1981—2012年,中国、日本、美国和韩国别为30%、66%和70%。反观我们,在新常态之下,全要素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40%、34%、生产率提高得比较慢。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耿群;日本的生产率运动及其带给我们的启示[J];中国工运;2004年10期
2 王书昆;王素芳;;企业工资总额应与全要素生产率挂钩[J];学习与研究;1988年10期
3 胡鞍钢;经济增长要靠全要素生产率提高[J];领导决策信息;2002年03期
4 ;资讯[J];领导文萃;2012年12期
5 胡鞍钢;未来经济增长取决于全要素生产率提高[J];政策;2003年01期
6 刘丽伟;欧洲经济正欲起飞[J];党政干部学刊;2000年12期
7 张越;;中国银行体系生产率变动因素分解[J];甘肃理论学刊;2012年01期
8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姜国君;郭蓉;朱平芳;;中国生产率溢出效应及其机制的微观实证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出口与R&D[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7卷)[C];2006年
2 马甜;;中国电力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分析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结构调整对策[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赵凤芹;申德超;刘远洋;张祖立;;挤压系统参数对秸秆挤压膨化机生产率的影响[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分册[C];2005年
4 戴平生;陈建宝;;我国省域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夏沁芳;许晓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生产率提高——基于1978-2008年北京市金融服务和科技服务的定量分析[A];北京市第十五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9年
6 祝侃;俞秀宝;于忠军;;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在煤炭企业的应用[A];世纪之交的煤炭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7 蒲郸名;;论雾化负离子健身香烟与生产率发展[A];2006中国科协年会第三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长久;生产率提高改变美经济周期[N];中国财经报;2002年
2 ;美第2季非农生产率提高5.7%[N];证券日报;2003年
3 本报首席记者 任荃 本报实习生 赵方宇;碳生产率 未来经济“紧箍咒”[N];文汇报;2009年
4 郎楷淳 编译;俄罗斯引爆生产率[N];经理日报;2002年
5 郑世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全要素生产率研究日益受到关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想点儿主意提高生产率[N];经济观察报;2013年
7 王心见;竞争是推动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因素[N];科技日报;2004年
8 ;电信公司亟待提升资产生产率[N];人民邮电;2002年
9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 章玉贵;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挖掘增长潜力[N];证券时报;2013年
10 ;全球经济受益亚洲生产率提高[N];北京商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祝接金;中国地方政府科教支出的生产率改进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宽斌;中国玉米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分解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孙默涵;无形资产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分析[D];山东大学;2015年
3 郭婧;从人力资本提升视角的全要素生产率跨国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鄢姣;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与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5 贺力;我国软件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6 王殿武;中国省际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及空间效应[D];吉林大学;2014年
7 刘轶;对全球原铝产业2000-2006年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09年
8 张杰;中国金融发展与生产率关系的实证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9 黄净;高校教师研究生产率影响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10 王磊;“文化资本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613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761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