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下水管理主要制度的构建
本文选题:地下水管理 切入点:主要制度 出处:《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地下水作为一种水质好、不易被污染且具有"战略性"地位的水资源,正在被越来越广泛地开发利用,污染程度日渐加深。而我国现行地下水资源的法律制度存在缺陷和不足,不能满足保护地下水的需求。因此,应针对地下水保护立法展开系统研究。在借鉴国外保护地下水的先进理念和制度的基础上,我国应确立地下水超采区制度、地下水的评价与监测制度、公众参与制度等地下水管理制度。
[Abstract]:As a kind of water resources with good water quality, not easily polluted and "strategic" status, groundwater is being exploited and utilized more and more widely, and the pollution degree is deepening day by day. However, the current legal system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in our country has defects and deficiencies. Therefore, a systematic study should be carried out on the legislation of groundwater protection. On the basis of 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advanced ideas and systems of foreign countries to protect groundwater, our country should establish the system of groundwater overmining area. Groundwater evaluation and monitoring system, public participation system and other groundwater management system.
【作者单位】: 河海大学法学院;
【基金】:河海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B09020288B1102000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10490491) 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专项资助项目(20102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青年项目(09JYC820026)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0FXB005)
【分类号】:D922.66;TV21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邱志勇;苏学云;;地下水资源保护的立法研究[J];地下水;2007年06期
2 罗元华;荷兰地下水资源管理及借鉴意义[J];中国地质;1997年05期
3 李贵宝;谈国良;窦晓桂;;韩国地下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现状[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6年03期
4 李春;国外地下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研究动态[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江茜;;论我国地下水立法中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逢春;我国地方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述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2 徐俊峰;;人事管理的逻辑[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刘祖云;汪洋;;公共政府:综述、比较与反思[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吴小建;;政府雇员制的困境及其路径选择[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5 胡美灵;;农民自治权探略[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0期
6 李培月;吴健华;;地下水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对策[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04期
7 蒋满元;关于弹性化政府治理模式问题的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青晨;费英秋;;公共关系与政府改革阻力的化解[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胡微微;;中国行政改革借鉴西方行政理论的约束性分析——兼论现阶段中国行政改革策略[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刘雪华;于乃书;;政府改革与公共利益的实现[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博;;略论欧盟基本原则及对中国地方自治的启示[A];“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法治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陈家喜;;公民参与和服务型政府的构建[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3 何精华;;“科学有为”:创新型国家建设中政府作用的一个行政学解释[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4 吴麟;;新闻媒体、公共决策与“协商民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5 李淳燕;;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当代中国区域经济研究的行政学思考[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杨建堂;孙建铎;;统一网络架构,加强“纵横”整合,,实现安阳电子政务外网的“大一统”[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7 徐质斌;;和谐社会建设视阈中的政府海洋管理转型及其推进机制[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8 唐卓;;政府再造的一个视角——改革高层管理者[A];公共管理研究(2)———“党的十六大与中国政治发展及公共管理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刘勇;徐晓林;;建设服务型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燕继荣;;对于服务型政府改革的思考[A];中国改革论坛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前安;社区体育俱乐部与政府、市场、社区关系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李晓霞;中国基层公务员素质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罗国亮;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李利平;中国公务员规模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蒋润婷;行政法视阈下的行政参与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林洁;转型期我国县域政府管理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熊向宁;转型期中国大城市边缘区的规划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滕世华;公共治理视角下的中国政府改革[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10 祁型雨;利益表达与整合[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琳;我国矿区地下水资源的法律保护[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王艳;政府在群众性体育赛事中的角色定位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吴旭东;《劳动合同法》立法过程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曹晗峰;跨学科视角下公共就业服务NPO途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郭伟伟;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关锋;地下水资源管理工作评价体系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7 吴刚;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茜坤;我国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法律制度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9 杜娟;论公务员的自我实现[D];湘潭大学;2010年
10 任晓迪;利益集团对地方政府决策的影响与应对策略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蓉珍;论水资源的永续利用[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9年02期
2 邱志勇;淮北市地下水污染初步研究[J];环境科学;1988年02期
3 Gye Woon Choi,Sang Jin Ahn,侯晓东;韩国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总体计划[J];水利水电技术;2003年01期
4 伊锡永,刘小勇,张伟;韩国流域水资源管理体系构建——政府管理机构体系的完善[J];水利规划与设计;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俊峰;;大同市御东区地下水资源保护方案探讨[J];山西水利;2011年04期
2 童国庆;;印尼三宝垄:城市供水与地下水管理[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1年13期
3 马新双;卢胜勇;李明良;任印国;;北方浅层地下水超采区地下水预测模型[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1年04期
4 范国辉;李巍;柳林;;海河流域水利信息化建设初探[J];海河水利;2011年03期
5 陈苑;;雷州半岛地下水监测站网优化调整的探讨[J];广东水利水电;2011年07期
6 刘猛;袁锋臣;季叶飞;;淮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J];治淮;2011年08期
7 刘玉忠;李彦东;;安阳市区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1年07期
8 牛生海;葛贵;;强化水资源管理 服务循环经济发展[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1年04期
9 王文晖;;全面实施兴水战略 兴晋富民推动水利 科学发展 人水和谐——从山西实施兴水战略引发的思考[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1年04期
10 傅大友;;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构建的实践与思考——以常熟理工学院为个案的研究[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浩;;淮河流域及山东半岛地下水可持续利用研究[A];中国原水论坛专辑[C];2010年
2 黄昌硕;徐澎波;;南方地下水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中国原水论坛专辑[C];2010年
3 阎戈卫;蔡旭;陆琪;;天津地下水资源监测系统构建模式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2010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陈伟;;老年患者的营养评价与监测[A];老年营养研究进展与老年营养供餐规范研讨会暨糖尿病肾病医学营养治疗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1年
5 李明良;任印国;王春泽;;地下水自动监测管理系统示范区建设与实践[A];中国水利学会2006学术年会暨2006年水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水文水资源新技术应用)[C];2006年
6 刘刚;雷炎;王志坤;张勤;;辽阳市首山超采区地下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对策研究[A];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响应与可持续利用——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胡国军;赵素梅;;辽阳市地下水水源超采区水资源状况及治理保护对策[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8 ;北京平原区地下水水质监测网设计报告[A];“十五”重要地质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材料四——“十五”地质行业重要地质科技成果资料汇编[C];2006年
9 汪珊;张彤;黄大英;孙晋炜;贺国平;王萍;;北京市地下水合理开发与保护[A];地下水开发利用与污染防治技术专刊[C];2009年
10 ;我国将实施地面沉降防治工程[A];防水工程与材料《会讯》第3期(总128)[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谢炜;《云南省地下水管理办法(草案)》听证会举行[N];云南日报;2009年
2 见习记者 张尚梅;我市水权落实和地下水管理工作成效显[N];武威日报;2009年
3 童国庆;印尼三宝垄:城市供水与地下水管理[N];中国水利报;2011年
4 首席记者 梁俊亮;山西地下水信息管理与应用系统通过验收[N];山西经济日报;2011年
5 记者 王恩瑞 通讯员 梁述杰;我省引进地下水管理系统通过验收[N];山西日报;2011年
6 记者 张佳丽;国内外专家学者共同研讨应对气候变化的地下水管理[N];中国水利报;2011年
7 ;云南省地下水管理办法[N];云南日报;2009年
8 金卓颖;贵阳加强地下水管理[N];中国建设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李禾;给偷采地下水戴上“紧箍咒”[N];科技日报;2011年
10 记者 李丹丹;昆明两年封井361眼[N];昆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翼龙;呼和浩特盆地开采胁迫下的地下水系统响应及适应性对策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2年
2 程东会;北京城近郊区地下水硝酸盐氮和总硬度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及数值模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3 刘晓民;干旱区典型地下水系统的动态模拟与模拟优化耦合管理模型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4 陈江;基于多指标体系的呼和浩特平原地下水可持续性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2年
5 李平;地下水管理模型中互馈协变关系理论和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田华;基于过程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7 王振兴;重金属Cr(Ⅵ)迁移模型及健康风险动态评价预警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8 巴赛(Basil Tito Iro Ong'or);济宁市地下水过量开采修复措施及风险评价方法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9 孙韬;综合水资源管理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鲍新华;吉林—长春—四平城市经济带表土环境质量评价与生态地球化学分区[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向前;地下水安全性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2 张君;关于构建我国地下水水权交易制度的思考[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刘玉玉;沈阳市城区地下水系统优化管理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方玉莹;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与地下水污染防治法的完善[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5 刘越;白洋淀周边地下水数量分析及水位预测[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6 刘方圆;沈阳傍河地下水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7 孙颖;基于GIS的北京市地下水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04年
8 许斌;白城市地下水资源保护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叶剑锋;基于混合系统架构的新疆南疆地下水资源信息系统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1年
10 陈文芳;中国典型地区地下水位控制管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本文编号:15885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588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