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污染制度性因素的分析
本文选题:农村环境污染 切入点:制度性因素 出处:《调研世界》2011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我国的经济发展必须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目前农村环境污染的状况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隐忧。要改变目前这种城乡二元结构中资源消耗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就必须要采用制度创新来实现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可以符合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需求。
[Abstract]: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must move towards the roa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owev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rural areas has become a hidden concer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t is necessary to change the current mode of economic growth based on resource consumption in the dual structure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It is necessary to adopt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use of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The establishment of environmental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system can meet the needs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society and environment.
【作者单位】: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经济系;
【分类号】:D922.68;F323.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蔡守秋;论当代环境资源法中的经济手段[J];法学评论;200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虞磊珉;环境经济法律制度的理论发展与实践完善[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周训芳;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权学说——蔡守秋环境权理论研究述评[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郭芳;;环境成本内在化的法律经济学分析[J];研究生法学;2002年04期
4 吴秋兵;;企业环境责任经济激励机制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年01期
5 李青;论我国环境权实现的障碍及法律对策[J];东南亚纵横;2003年04期
6 张瑞萍;;论环境法的生态化转型[J];法学杂志;2009年06期
7 张璐;论我国环保法律制度框架的重构[J];法学;2004年12期
8 费婷婷;;刍议绿色壁垒之成因——以环境法为视角[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09年12期
9 范红霞;;论企业的环境社会责任[J];法制与社会;2008年23期
10 冯瑞;;我国排污权交易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浅析[J];法制与社会;2008年3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张璐;;论环境资源法经济激励机制[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2年
2 张忠民;;绿色壁垒的背后[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2年
3 范红霞;;中国水资源保护法中的收费制度[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4 周训芳;;蔡守秋环境权理论研究述评[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5 张显云;;我国环境标志法律问题研究[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6 邓庭辉;;开征油烟排污费的理论探讨[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7 金璇;;论排污收费制度的发展与完善[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8 刘力臻;徐奇渊;;“公地的悲剧”与“产权环保”[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慧;环境税合法性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2 刘文辉;企业绿色经营创新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3 王启东;后《京都议定书》时代中国减排国际义务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孙法柏;现代环境法的运行机制[D];吉林大学;2010年
5 蔡芳;环境保护的金融手段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6 边永民;与贸易有关的环境措施和国际贸易规则的协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7 刘金刚;环境的刑法保护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唐绍均;生产者责任延伸(EPR)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9 赵惊涛;排污权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雍新艳;促进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思考[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2 郭国栋;试论排污权的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郑洪芳;论我国林地经营权及其流转[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陈彩霞;政府推动下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5 曾淳;跨国公司环境责任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6 李理;两型社会建设中的税法保障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楚秀美;循环经济模式下生产者环境社会责任的制度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8 徐华;我国清洁生产法激励性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9 张晓燕;我国地下水资源持续利用法律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10 刘大帅;中国环保税费体系完善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雪娇;;论农村环境污染的法律救济——以建立完善环境公益诉讼为视角[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0年06期
2 沈月;;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创建之可行性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1年02期
3 王灿发;;中国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及其争议[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孙瑞灼;;用公益诉讼遏制“环保不作为”[J];环境保护;2009年16期
5 沈红艳;;环境公益诉讼[J];内蒙古环境科学;2009年05期
6 梁剑琴;;环保社团与环境公益诉讼[J];环境教育;2010年10期
7 张慧;;环境公益诉讼之适格原告及其争议[J];经营管理者;2010年22期
8 齐玎;;环保团体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探讨[J];司法改革论评;2010年00期
9 徐真;潘毅;陈秀超;;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确定[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0年06期
10 李华清;国敏英;;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设想[J];法制与社会;2008年3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曲妍;;环境公益诉讼主体问题探析[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2 罗筠;;中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产生的制度根源及解决对策——以贵州瓮安县为例[A];贵阳市经济社会文化大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C];2010年
3 王亚男;;能动司法与环境公益诉讼的推进[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谭平;;农村环境污染的法律对策[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环境、资源与能源法律实践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李卫国;;关于构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思考[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6 田丽英;;农村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7 张百灵;;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解读[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8 邱阳平;唐佩莹;;游离在司法救济边缘的环境公益诉讼——以诉讼主体与诉讼模式为视角[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9 蔡学恩;;环境司法专门化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环境、资源与能源法律实践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郭小东;;环境公益诉讼的法律问题[A];环境公益诉讼开展与律师的作用——2005年全国律协环境与资源法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银胜;用法律撑起碧水蓝天[N];人民法院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马洪香;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亟待解决[N];联合日报;2011年
3 三原;农村环境污染不容忽视[N];陕西科技报;2001年
4 通讯员 尹灿生;农村环境污染不容忽视[N];云南日报;2004年
5 武汉大学法学院环境法研究所 秦天宝;浅论环境公益诉讼构建中的五大关系[N];中国环境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郄建荣;环境公益诉讼扳倒洛城头号污染源[N];法制日报;2009年
7 记者 张铭贤;我省“以奖促治”解决农村环境污染[N];河北经济日报;2009年
8 记者 刘芳;调研农村环境污染问题[N];团结报;2009年
9 杨结宝;农村环境污染不容忽视[N];承德日报;2009年
10 记者 李新龙 通讯员 刘爱华;2015年:遏制农村环境污染[N];湖北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式军;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左正强;我国环境资源产权制度构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3 雷霆;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机理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4 黄瑞芬;环渤海经济圈海洋产业集聚与区域环境资源耦合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5 马洁;构建环境导向企业管理体系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6 王建华;黄河中下游地区史前人口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7 张劲松;环境会计报告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8 金雪涛;城市交通负外部性的阶段性表征与治理政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9 袁明鹏;可持续发展环境政策及其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10 张晓第;环境效率经济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立坤;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基本问题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2 骆丽莉;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苏翠芸;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立法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沈玲玲;构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之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立坤;我国环境公益诉讼若干问题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6 杨妮娜;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构建之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7 王海涛;浅议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构[D];河南大学;2010年
8 蒋和清;农村环境污染监管的政府法律责任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9 李卫玲;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构建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徐玲;我国环境公益诉讼障碍及其出路的实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240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624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