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中国林业碳汇交易法律制度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8-03-26 08:12

  本文选题:林业碳汇 切入点:交易 出处:《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5期


【摘要】:介绍了我国林业碳汇交易的法律性质,即林业碳汇交易是一种要式、诺成、有偿、双务、继续性法律行为,遵循了意思自治原则,具有合同的性质。分析了对林业碳汇交易进行法律规制的必要性:一是制定和使用合同示范文本的需要;二是确立林业碳汇交易主体权责分配的需要;三是为环境保护其他领域提供参考的需要;四是发展林业碳汇志愿市场的需要。基于此,从9个方面探讨了我国林业碳汇交易法律制度的构建,即确定林业碳汇交易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交易第三方,确定林业碳汇交易法律行为的具体生效要件、交易价格、交易的3种履行方式、交易的违约责任承担方式和交易纠纷解决途径,明确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legal nature of forestry carbon sequestration trading in China, that is, forestry carbon sink trading is a kind of essential, promise, paid, double business, continuing legal act, and follows the principle of autonomy of wil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legal regulation of forestry carbon sink transaction: first, the need to make and use the model text of the contract; second, the need to establish the distribution of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forestry carbon sink transaction subject. The third is the ne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other field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he fourth is the need to develop the voluntary market for forestry carbon sinks.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egal system of forestry carbon sequestration trading in China from 9 aspects. That is, to determine the subject, object and third party of the legal relationship of forestry carbon sink transaction, to determine the specific effective requirements, the transaction price, and the three ways of implementation of the transaction, to determine the specific effective requirements of the legal act of forestry carbon sequestration transaction, The way to assume the responsibility of breach of contract and the way to settle the transaction dispute,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benefits among the parties.
【作者单位】: 东北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专项资金(DL09BC12)
【分类号】:D92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怒云,章升东,宋维明;中国林业碳汇管理现状与展望[J];绿色中国;2005年06期

2 周宜开;;关于积极参与碳汇交易的建议[J];世纪行;2009年03期

3 吕忠梅,刘长兴;试论环境合同制度[J];现代法学;2003年03期

4 杨华;沈灏;;碳交易的法律问题初探——《京都议定书》减排机制及我国的应对[J];法治论丛(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邓海峰;;发展碳汇交易,,改善气候体系[J];生命世界;2009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曹开东;中国林业碳汇市场融资交易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丽梅;王跃先;;我国林业碳汇交易法律制度的构建(英文)[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09年10期

2 严轲;龙丽民;;我国低碳城市发展框架及路径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9期

3 王静;沈月琴;;森林碳汇及其市场的研究综述[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袁巍;;排污权性质的理论选择[J];滨州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陈英;;重庆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思考[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韩从容;;论森林碳汇贸易的法制保障——从森林生态效益有效供给的角度[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7 路立;藏留洋;于顺东;刘健;;以实践为特色的生态服务功能与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以天津市城乡绿地系统为例[J];重庆建筑;2011年02期

8 路立;藏留洋;于顺东;刘健;;以实践为特色的生态服务功能与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以天津市城乡绿地系统为例[J];城市;2010年07期

9 陈继红;宋维明;;中国CDM林业碳汇项目的评价指标体系[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10 陈先刚;赵晓惠;陆梅;;造林再造林项目碳汇能力有效性判别[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克恩;;温州林业碳汇发展之思考[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2 廖显春;李智勇;吴水荣;熊晓姣;;制度创新与林业碳汇[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3 李忠魁;;森林资源的低碳效益及其价值评估[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4 刘伟;张家来;;湖北省森林碳汇现状及潜力[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5 路立;藏留洋;于顺东;刘健;;以实践为特色的生态服务功能与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以天津市城乡绿地系统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6 梁剑琴;;论环境行政合同的概念[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7 张炳淳;;论环境民事合同制度[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8 朱清;;论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构建[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9 蒲俊丞;;农村生态环境的民事合同治理[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刘长兴;;森林资源的总量控制机制[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绍志;公益林建设市场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付璐;欧盟温室气体排放交易机制的立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3 温和;黑龙江省村域农业生态系统碳平衡及低碳农业对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1年

4 余光英;中国碳汇林业可持续发展及博弈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李顺龙;森林碳汇经济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6 于天飞;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7 马江;中国欠发达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探析与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8 李建华;碳汇林的交易机制、监测及成本价格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9 赵惊涛;排污权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李明勋;解析京都议定书的作用与局限性[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芬;碳排放交易市场机制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杨鹏章;非强制性环境行政执法行为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孙云文;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孙明晟;二氧化硫排放权交易制度及其在山东省应用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王静;基于社区的森林碳汇交易机制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6 丁言峰;生态价值评估方法研究及实例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7 言彦;公共资源交易问题—碳排放权交易系统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8 李忠浩;环境协议制度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9 林璐;论我国环境法律倡导性规范[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阎道宏;我国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继红;宋维明;;中国CDM林业碳汇项目的评价指标体系[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2 吕忠梅;环境权力与权利的重构——论民法与环境法的沟通和协调[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3 毕君,冯小军,姚章军;京都协议下的森林碳汇(CDM造林、再造林)项目及其前景与对策[J];河北林业科技;2005年05期

4 袁嘉祖,范晓明;中国森林碳汇功能的成本效益分析[J];河北林果研究;1997年01期

5 胡长青,桂小杰,徐永新;湖南省森林生态系统碳汇经济价值初探[J];湖南林业科技;2005年03期

6 马慧英,沈延辉;森林资源碳汇效益及价值体现的探讨[J];吉林林业科技;2005年04期

7 吕忠梅;论公民环境权[J];法学研究;1995年06期

8 吕忠梅;再论公民环境权[J];法学研究;2000年06期

9 李顺龙 ,杜咏梅 ,蒋敏元;我国森林碳汇问题初探[J];林业财务与会计;2004年07期

10 李顺龙,郭松;法国实施“木材能源—碳汇”示范项目[J];绿色中国;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恒宇;;整合碳汇资源 发展绿色经济[J];实践(党的教育版);2010年06期

2 董恒宇;;重视草原碳汇 实现可持续发展[J];群言;2010年02期

3 董恒宇;;携手拯救地球家园——碳汇理论研究及其意义[J];群言;2011年05期

4 周宜开;;关于积极参与碳汇交易的建议[J];世纪行;2009年03期

5 ;大力发展湖南碳汇林业的对策与建议[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田世朕;;我国发展海洋低碳经济的初步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1年03期

7 杨解君;胡卓然;;“低碳”应走向法治——基于“碳减排”的立法梳理[J];现代经济探讨;2011年01期

8 云锦凤;;碳汇草业的本土化发展与低碳经济[J];群言;2010年02期

9 ;森林碳汇[J];当代贵州;2011年05期

10 万鲁宁;;喧鸟覆春洲 杂英满芳甸 森林鄞州唱响春天里[J];宁波通讯;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晓军;;发展碳汇林业的方法与途径[A];辽宁省植物保护学会、辽宁省昆虫学会2011年学术交流研讨会(西安)论文集[C];2011年

2 邓广;张旭;李增元;;三类林业碳汇活动中的技术议题与选择[A];2010中国科协年会第五分会场全球气候变化与碳汇林业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0年

3 荆珍;;森林碳汇市场改革的法律思考——以气候融资为视角[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徐海龙;马志华;陈丽梅;乔秀亭;;发展中国海洋碳汇项目的初步构想[A];渔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201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王天津;;大力开发森林碳汇交易的对策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6 周曙东;;碳储存技术与碳汇经济的相关思考[A];华东地区农学会、山东农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交流材料[C];2010年

7 宋孟欣;侯贡献;师军杰;司长征;王奇;;加强森林抚育与提高森林碳汇浅析[A];2010中国科协年会第五分会场全球气候变化与碳汇林业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0年

8 于天飞;李智勇;吴水荣;;中国林业碳汇认证建设框架研究[A];2010中国科协年会第五分会场全球气候变化与碳汇林业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0年

9 姜鲁光;封志明;于秀波;张景华;;中国新增4000万公顷碳汇森林的空间格局模拟研究:2005-2020[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10 方精云;朴世龙;刘鸿雁;贺金生;郭大立;;中国陆地植被碳汇估算:整合观测数据及遥感信息[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唐学章 杨光平;中国碳汇黎平项目工作圆满结束[N];贵州民族报;2005年

2 记者 刘国旺;云南青海西藏可获得碳汇补偿金[N];中国财经报;2008年

3 国家林业局应对气候变化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李怒云;解读碳汇林业[N];中国花卉报;2009年

4 首席记者 魏贵富;我省将大力发展碳汇林业新模式[N];山西经济日报;2009年

5 记者 王海燕;履行植树义务可购买碳汇[N];北京日报;2009年

6 ;碳汇和碳汇造林[N];中国气象报;2009年

7 记者 房田甜;北京3年内将新建41万亩碳汇林[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8 记者 胡彦殊;我省完成首笔林业碳汇交易[N];四川日报;2009年

9 记者 王晟;全民可参与碳汇项目建设[N];温州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沙默;“碳汇造林”,温州先行[N];温州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淑芬;我国碳汇林建设融资机制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3年

2 钱杰;大都市碳源碳汇研究——以上海市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姚锐;中国岩石风化对大气CO_2的汇效应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4 马明东;云杉(Picea asperata)天然林可持续经营理论与技术[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5 陈遐林;华北主要森林类型的碳汇功能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3年

6 李熙波;福州城市片林与草坪碳吸存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7 林清山;柑橘林碳汇潜力和生态服务价值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8 余雯;夏季西北冰洋三界面碳通量的估算与测定[D];清华大学;2010年

9 陈四清;基于遥感和GIS的内蒙古锡林河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和碳循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2年

10 黄雪夏;紫色水稻土有机碳固定及碳汇效应[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波;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我国碳汇市场多主体动态博弈仿真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2 马盼盼;森林碳汇与川西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发展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2年

3 哈斯础鲁;长江上游地区碳增汇与预警[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4 郝岩松;苏北火山岩丘陵地杨树人工林生态适应性分析及碳汇能力评价[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5 郑洁;水生植物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对岩溶碳汇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6 张瑜;生态公正视角下的内蒙古草原碳汇[D];内蒙古大学;2012年

7 张国庆;不同经营措施对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8 聂三安;~(14)C连续标记下水稻同化碳向土壤有机碳库传输的定量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9 徐钊;基于双边协商模式的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设计与动态模拟[D];南京林业大学;2013年

10 袁岳霞;后“京都时代”发展中国家环境保护的立法和完善[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671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6671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6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